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聂荣臻和邓小平的战友情
来源 : 《世纪风采》2024年第12期 02:43:11

聂荣臻和邓小平相识于旅法岁月,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他们跨越七十载的战友情历久弥坚,始终不改。邓小平私下习惯称聂荣臻为老兄,聂荣臻则称他小平,两人之间这样亲切的称呼,一辈子都没改过。邓小平晚年,孩子们曾问他:“这一辈子,您和谁的关系最亲近?”邓小平回答说:“周总理。当然,还有你李伯伯、聂伯伯。”李伯伯指的是李富春,聂伯伯则指的就是聂荣臻。

旅法岁月结友情

  聂荣臻和邓小平相识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旅欧勤工俭学时期。192010月,16岁的邓小平(当时名叫邓希贤)赴欧勤工俭学,踏上了法兰西的土地。在巴黎华侨协社,前来欢迎邓小平一行的人群中,就有一年前去法勤工俭学的四川同乡聂荣臻。由于先到法国,聂荣臻又比邓小平大5岁,邓小平就尊称他为老兄。从那时起,这两位四川同乡结下了长达七十余载的革命友谊。

  在法期间,聂荣臻和邓小平在恶劣的环境中一面勤工俭学,争取学习和生存的权利;一面积极参加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秘密借款的“拒款运动”。随后,聂荣臻一度到比利时学习。19226月,由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后,聂荣臻、邓小平等一批进步学生也先后加入。

  在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委会工作期间,邓小平参与机关刊物《少年》(后改名《赤光》)的编辑工作,因工作出色被誉为“油印博士”;而聂荣臻则担任执委会委员、训练部副主任。他们白天在工厂做工,利用晚上和节假日从事团的活动。聂荣臻和邓小平等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在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采取当面辩论等形式,同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右派等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争取了大批青年转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行列中来。

  192425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一,聂荣臻与周恩来、李富春、邓小平相约一起去瞻仰著名的“巴黎公社社员墙”。他们站在“社员墙”前,神情肃穆。周恩来年龄最大,率先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的了!”接着,聂荣臻举起右拳说:“我为自己终于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而由衷高兴。我要一辈子信仰、坚持、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随后,李富春、邓小平也进行了宣誓。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始终铭记并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此后,聂荣臻和邓小平先后被党组织派到苏联学习,又先后回到国内。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在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工作的邓小平被冯玉祥“礼送”出境。6月底,邓小平来到武汉,向中共中央军事部汇报工作。经在中央军事部工作的聂荣臻介绍,邓小平被分配到中共中央机关担任秘书工作。

战争岁月情意深

  大革命失败后,聂荣臻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9年八九月间,邓小平受中共中央派遣,去广西领导发动百色起义,途经香港。此时,广西地下党组织隶属中共广东省委领导。在港期间,邓小平听取了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聂荣臻关于广西情况的介绍,对广西党组织的情况及政治局势有了初步了解。他们还在一起商议在广西开展工作的计划。那天,聂荣臻夫人张瑞华专门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款待邓小平。老友他乡重逢,他们聊得十分高兴,吃得也很开心。为了招待邓小平,这一餐就用去了聂荣臻夫妇半个月的伙食费。

  由于白色恐怖,聂荣臻、邓小平先后转移到中央苏区工作。临时中央迁到中央苏区后,全面推行“左”倾路线,邓小平遭到“无情打击”,被打成所谓的“毛派”头子并撤职。长征期间,在毛儿盖,邓小平从中共中央秘书长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得知此消息后,当即表示欢迎邓小平到红一军团工作。邓小平在红一军团的宣传工作干得非常出色,聂荣臻十分满意。

  1936年底,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在甘肃庆阳得了非常严重的伤寒,昏迷不醒,生命垂危。聂荣臻得知后,心里非常着急。此时恰逢东北军和陕北红军建立统一战线,张学良给红军送来两卡车慰问品,其中有一些罐装炼乳。聂荣臻闻讯当即决定,为了抢救病重的邓小平,将这些炼乳全部留给他用。正是靠着这些炼乳,才挽救了邓小平垂危的生命。

  19377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坚决执行毛泽东制定的以五台山为中心,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不失时机地把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和晋察冀省委几位领导同志找来谈话,讲明形势及任务,迅速地派他们到新的工作岗位开展工作。经邓小平介绍,聂荣臻同阎锡山委任的山西第一行政公署主任兼五台县县长宋劭文认识,宋实际上是中共地下党员。邓小平要求宋劭文此后直接归聂荣臻领导。宋劭文后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主任,为晋察冀根据地的创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此后的抗战岁月,邓小平与聂荣臻还多次并肩作战。1939年底至1940年初,国民党发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聂荣臻率晋察冀军区主力一部组成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前往山西武乡王家峪八路军总部,和刘伯承、邓小平的129师部队积极配合,粉碎了国民党在华北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此时,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制定“囚笼”政策来对付华北八路军。八路军总部曾多次召集会议,商讨破解“囚笼”的对策。1940年夏,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决心以正太铁路为重点,进行交通总破袭战,来反击多田骏的“囚笼”政策。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部队和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129师等部队密切配合,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19456月,聂荣臻和邓小平一起在延安参加了中共七届一中全会,并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正确指挥下,解放战争节节胜利。19493月,聂荣臻、邓小平前往西柏坡,一起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全国胜利在即,老战友见面分外高兴,聂荣臻和邓小平、贺龙等相约一起合影,留下了难忘的回忆。101日,他们还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目睹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和平岁月情意浓

  1952年夏,邓小平从中共西南局调任中央,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正好,他被安排住在时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家隔壁。那是在景山东北角的一个胡同,一道不高的围墙开有一扇小门,打开小门两家就成了一家。聂荣臻和邓小平,两个四川老乡,两个亲如兄弟的老战友比邻而居,来往就更加频繁了。

  这一时期,晚饭后,只要有时间,聂荣臻夫妇总要和邓小平夫妇一起去散步。在附近的北海公园和景山公园,时常留下了他们轻快的脚步和欢乐的笑声。当时,邓小平的小女儿毛毛和小儿子飞飞刚上幼儿园,经常是放学后,便一头钻进聂伯伯家的院子,游戏玩耍。聂荣臻夫妇只有一个女儿聂力,已经成年了,他们非常喜欢小孩子。只要毛毛和飞飞一去,张妈妈就高兴地又是拿糖,又是拿水果。在孩子们心里,也把聂伯伯和张妈妈看成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聂荣臻十分喜爱打网球,为此在院子里,整出一个网球场。聂荣臻经常与工作人员挥拍运动,邓小平不时也加入他们锻炼的行列。有时逢节假日,聂荣臻还会约上邓小平一家或是贺龙、罗荣桓等人到长城或十三陵等地郊游、爬山。

  新中国成立初期,聂荣臻一直负责军队方面的工作。1956年中共八大后,中央开始重新考虑一些领导人的分工问题。10月,邓小平总书记来到聂荣臻的家中,就分工问题征求其意见。面对邓小平代表中央给他的三个选择:一是接替陈毅副总理分管的科学技术工作,陈毅专搞外交工作;二是还回去当北京市长,彭真工作太忙,中央想让他免兼北京市长;三是继续主管军工生产和军队装备工作。聂荣臻表示:“市长这个官我不想当,对科学技术工作我倒很有兴趣。”“军工生产和军队装备工作与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可能的话,将来兼顾也可以。但是,还是请中央决定。”于是,他选择了接管全国科技工作。在担任中央总书记期间,邓小平十分关心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对聂荣臻直接组织领导的“两弹一星”工程给予了大力支持。

  1957年,邓小平一家搬进了中南海,但两家人的来往依然十分密切。邓小平常常带着全家去聂荣臻家吃饭,尤其喜欢吃他家做的四川特色小吃“豆花”。邓小平说,聂荣臻家做的豆花最地道。孩子们也不见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提出想去聂伯伯家“打一次秋风”。聂荣臻家平时人少比较清静,邓小平家小孩多,一去就会热闹一场。

  20世纪60年代初,聂荣臻的女儿聂力结婚了,不久生了一个乖巧的小女儿,取名叫菲菲。在北戴河的夏天,邓小平夫妇带着孩子们去聂荣臻住地玩,大家围着摇篮中的小菲菲一个劲儿地看,不时逗她玩。聂荣臻和邓小平看着这孙辈中的第一个孩子,脸上洋溢着开心而慈爱的笑容。

“文革”岁月情牵挂

  “文革”爆发后,邓小平受到冲击。10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再次批判以刘少奇、邓小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不久,聂荣臻的一位老部下,写了一篇批评邓小平的文章,前来征求聂荣臻的意见。聂荣臻看过稿子后就说:“你的这篇稿子调子太高了,我跟不上,不能予以附和。”

  1973年春,邓小平结束了在江西的下放岁月回京。3月底,他带着夫人卓琳一起去探望聂荣臻夫妇。聂荣臻的秘书一看到邓小平,十分吃惊,因为当时邓小平回京还只是在极小范围内知晓。他急忙去喊聂荣臻夫妇出来迎接。两双手紧紧地握到一起。而此时,张瑞华和卓琳两人抱在一起,轻轻地啜泣起来。自从邓小平一家去到江西,他们两家人已经多年未见了。现在重逢自然是高兴得不行,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不久,聂荣臻对夫人说:“小平全家从江西回来了,我们请他们周末来吃豆花吧。”张瑞华说:“好啊。”41日,是一个星期天,邓小平夫妇携孩子们来到了聂荣臻家,老人开心地说笑,孩子们叽叽喳喳到处跑。那天,邓小平一家在聂家玩得十分开心。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年龄大了,腿脚不好来不了。在邓小平他们临走之前,聂荣臻叫人用小盆打一盆豆花,给邓家老奶奶带回去吃。

  1974年春天,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取道巴黎回国时,在中国驻法大使馆住了几天。他委托大使馆工作人员,买了200个牛角面包和一些奶酪,回国后分送给周恩来、李富春和聂荣臻等在法国时的老战友。聂荣臻接到送来的礼物后,感慨不已。

  1975年初,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接替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不久,他大刀阔斧地开展了整顿经济等各项工作,聂荣臻也为之高兴,多次说“小平了不得”。不过随着周恩来的病情加重,“四人帮”一伙加快了夺权步伐,邓小平再次陷入困境。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有的人担心受到牵连,开始躲着邓小平。聂荣臻知道后,就批评道:“小平同志还兼总长呢,中央没有免去他的职务,为什么不向他请示汇报工作?”随即,当时还担任中央军委常委的他召集了空军领导班子谈话,明确要求:“全军要集中统一,总的听毛主席的,具体的还是要听现在主持中央和军委日常工作的叶剑英、邓小平副主席的指挥。总参谋部是执行军委意图的全军的统帅部,空军要听从总参的指挥。”

  1976年初,邓小平处境最为艰难,聂荣臻更加牵挂他。110日,聂荣臻到北京医院向周恩来的遗体告别后,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告诉随行人员,要去看看小平啥情况。车子开到当时住在东交民巷的邓小平的家里。邓家的工作人员说:首长外出了。当聂荣臻确认邓小平是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去了,才放心离开。

  不久,农历春节到来之际,聂荣臻吩咐女儿聂力代表他和张瑞华,给邓小平家里打电话,给他们全家拜年,问候他们全家好,并且特意嘱咐“要小平保重身体”。邓小平听到传达的聂荣臻嘱托后,不禁深受感动。

改革岁月情更坚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因病在解放军三○一医院就诊。不久,聂荣臻到医院看望老战友,表达了希望他早日出来工作的强烈愿望。他还让管理员买个大西瓜抱去,说大西瓜利尿,对缓解病情有好处。随后,聂荣臻找到叶剑英,提出请邓小平出来工作的事。叶剑英完全赞同他的想法。

  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随后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聂荣臻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之一,他们在工作中相互支持。19796月,邓小平找聂荣臻谈话,让他负责牵头调整配备新一届解放军各总部、军兵种、大军区的领导班子。聂荣臻不负重托,圆满完成邓小平交代的任务。

  197910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科学研究协调委员会,希望聂荣臻担任委员会的书记。聂荣臻当时正在病中,身体不大好,但他还是抱病承担了中央安排的工作。126日,聂荣臻给邓小平写信,反映科研协调方面的情况。信中说:现在科研系统分散主义严重,有些单位单干惯了,总想自成体系,万事不求人,搞小而全,大而全,重复、浪费很大,把力量分散了,结果谁也干不成……两天后,邓小平批示:“我完全赞成你的意见,会有麻烦,不能顾虑太多,一经决定,坚决贯彻执行,一切请你下决心。”那段时间,聂荣臻多次召集国家科委、国防科委、国防工办、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开会,做了大量协调工作。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期间,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军队建设的实际需要,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裁军,军队员额由603万人下降到305万人,对军队和国防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聂荣臻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完全支持和拥护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中共十三大之前,1986年夏,为了进一步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中央内部提出老同志在十三大上全部退下来的方案,邓小平也表示:十三大上,他也全退。但此事关系重大,受中央委托,中顾委副主任王震来到聂荣臻家征求意见。沉思半晌后,聂荣臻针对邓小平的任职,郑重地说:“我认为,现在是过渡时期,小平可以不参加常委会。但全退了,不当军委主席,一旦有事怎么号令全军。只有他镇得住,他在军队就不会有问题。所以,我建议小平还不能全退。”中央经过认真研究后,给聂荣臻送来邓小平的反馈“这个聂老总,考虑得真周到,就这么办吧”。于是,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半退”,即退出党的中央委员会,保留中央军委主席一职。

  聂荣臻和邓小平从第一线退下来以后,一直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晚年的邓小平平时不大外出,也极少到别人家串门,但他有时还要到聂荣臻家走动看望。19901015日,已经是86岁高龄的邓小平亲自到聂荣臻家里,两人在一起促膝交谈。谈话中,邓小平还风趣地说:“过了90就是胜利!”那一年聂荣臻已经91岁了,应该说是胜利了。

  19911229日,是聂荣臻92岁生日,也是他生前最后一个生日。受邓小平委托,卓琳带着家里的晚辈们到聂荣臻家中,为他庆祝生日。毛毛还专门准备了一束鲜花,亲自送到了聂伯伯的房间里。缠绕着鲜花的丝带上写着:“祝荣臻同志健康长寿!邓小平、卓琳率全家。”看到这些,聂荣臻有些激动,他拉着站在自己身旁的毛毛,动情地说:“一晃,我和你爸爸认识已经有72年了……”

  聂荣臻晚年有个习惯,每天要听秘书读文件、读报。他十分关心邓小平开创的经济特区的建设,当时一些人对办特区有不同意见,每当听到有关特区的好消息,他总是非常高兴。聂荣臻遗憾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常说要是身体好,一定要到特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大好形势。

  1992年初的一天,聂荣臻听秘书读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讲话。他深有感触地说:“小平同志了不起,这个讲话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按照小平同志的思想搞下去,我国的改革开放就会有更大的发展。”514日,聂荣臻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元帅,也永远留下了他和邓小平的友谊佳话。

  (作者系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

责任编辑:李曼容


作者:水新营
下一条 : 毛泽东的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