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宿迁市实施“六个一”工程 创造性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
来源 : 宿迁市委党史工办 01:13:10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宿迁市委党史工办按照省委党史工办统一部署,发挥职能优势,整合党史资源,实施“六个一”工程,创造性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

一、建设一个联盟,提升红色场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以市党史方志馆为龙头,聚合全市史志场馆资源,推动场馆从“孤岛”走向“联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一是推进市党史方志馆建设布展。开展馆藏资源征集,撰写展陈大纲,完成概念性方案征集等。集中力量撰写红色展区展陈大纲,展示党领导宿迁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建立的丰功伟绩。二是组建市新四军纪念馆地联盟。建立全国首家设区市级史志馆联盟,全市109家史志场馆合力宣传普及红色文化。在此基础上,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关工委、市新四军研究会发动全市25家新四军相关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成立全市新四军纪念馆地联盟,充分发挥红色场馆主阵地作用。三是加强红色资源挖掘与管理。开展全市史志场馆“红色朋友圈”专题活动,深入挖掘红色场馆资源,组织党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故事大赛。加强党史教育基地常态化管理,开展省市两级党史教育基地年度工作情况公示,促进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作用发挥、宣传研究阐释、社会评价等,推动红色资源制度化管理。

二、设立一批驿站,发挥党史编研成果资政育人作用

“十四五”期间,计划在全市范围分批分级建立“史志驿站”88个,赠书20000多册,逐步实现市、县(区)全覆盖。至今年10月,已设立驿站70个,共赠送图书15000余册。首先,在站点设置上,通过市级媒体广泛招募,征集意向单位自主申报,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校园、军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全覆盖,突破党史宣传行业界限。其次,在书籍来源上,积极争取省委党史工办及省有关部门支持,统筹市、县(区)史志部门、新四军研究会等编纂出版的史志书籍,向各驿站赠送图书资源,打破党史成果传播地域局限。第三,在合作力量上,与宿迁学院、市委党校和宿城区委宣传部等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加强地方党史的研究阐释、宣传教育,增强驿站建设合力。

三、开设一场讲堂,持续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讲活动

集聚史志系统内外的人才力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市史志馆联盟场馆和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等为依托,面向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基层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等,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宿迁史志大讲堂”宣讲活动。一是邀请地方文史专家、史志文化爱好者参与大讲堂授课,讲述宿迁红色革命史、宿北大战、宿迁人民支前等,推动地方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二是以创建“‘志’愿服务”品牌为契机,组织全市史志部门人员不定期开设“史志课堂”,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特色的史志课程,增强史志宣传教育工作动能。三是线下宣讲的同时,打造线上课堂,通过微信公众号转发传播,让社会各界了解宿迁红色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四、积攒一群粉丝,构建影响力新媒体传播矩阵

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形式多样、传播快速、互动性强等特点,构建“宿迁史志”新媒体矩阵,努力实现全网式布局、立体化传播。一是做强公众号。精心策划“宿迁史志”公众号栏目和选题,设立“听见历史的声音”“党史人物”“红色基因”等专题(主题),为公众提供喜闻乐见、独具特色的系列作品。今年以来,公众号已发布史志文化作品447篇,阅读量突破120万次,均创历史新高。二是做特视频号。“宿迁史志”视频号以红色故事大赛资源为素材,将所有参赛作品转化为宣传视频,讲述宿迁党史人物故事,介绍宿迁红色场馆。同时,通过市级主流媒体面向全市常态化征集党史微视频作品,吸收社会力量讲好红色故事。三是打造微信生态圈。拓展党史宣传方式方法,建立全市史志系统群、史志作者群,打好“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朋友圈”组合拳,形成微信生态圈的引流矩阵。截至目前,“宿迁史志”公众号粉丝数6万人,党史宣传的覆盖面、影响力显著提升。

五、编纂一套精品,深耕细作锤炼党史编研“看家本领”

深化党史研究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七进”的基础保障。在党史著作编纂上,完成《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宿迁历史(1949—1978)》文稿修订工作。加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地方党史研究,开展《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宿迁历史(1978—2012)》基础资料增补和纲目修改工作。在党史专题研究上,全面普查宿迁境内红色地名,汇编成《红色烙印——宿迁境内的革命地标》书稿。出版《刘少奇在宿迁》,填补刘少奇在宿迁领导人民抗战、建设的研究空白。纪念彭雪枫将军殉国80周年之际,开展“彭雪枫在宿迁”征文,举办专题座谈会。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宿迁革命烽火”专栏宣传,发表专题作品22期。党史纪事上,即时记录新时代新发展新成就编纂《宿迁印记2024》,图文并茂,实时记录宿迁深化“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

六、精干一支队伍,担当引领带动与榜样示范作用

史志系统内外的人才队伍,是党史事业发展的基石。一方面,建立史志专家库。地方文史专家、史志文化爱好者挑选78人组成全省党史专家库,组织参与史志著作编纂、书稿审查验收、史志大讲堂授课、公众号供稿等工作,不断提高史志工作的聚合效应。另一方面,实行颁授荣誉制度。每年分别向从事史志工作满15年、10年,成绩显著的同志授予金、银牌史志人荣誉,激励全市史志工作者保持初心和定力,为史志事业永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