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邓小平与成渝铁路的修建
艾新全
来源 : 《世纪风采》2014年第11期 09:17:38



一部成渝铁路修建史,可以说是近代四川史的缩影。上世纪的前50年,成渝铁路的修建始终是四川人民的一个心结。解放大西南战役尚未开始,邓小平便将兴修成渝铁路一事提上议事日程,并雷厉风行地予以实施。人们常说修桥铺路就是行善积德,邓小平领导修建了新中国第一条千里长的成渝铁路,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巴蜀人民的铁路梦

 

“来日难,来日难。要顾来日,莫顾眼前……作难的日子是哪件?外国人占了财政路权。财政路权被他占,国民都要受熬煎。”早在进军大西南之前,儿时就会唱的这首《来日大难歌》就不时回荡在邓小平的耳边。这首歌唱的是四川人民一个几十年都无法实现的愿望———修筑成渝铁路。

生长在四川的邓小平,对四川人民近半个世纪来渴望修筑成渝铁路、改变蜀道难的状况,是一清二楚的。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人口稠密,物产丰饶。但自古便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深处内陆腹地的四川,山高水险,交通不便。为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加大对外联系和交往的渠道,从19世纪末起,四川民间便有集资兴建川汉(成都至汉口)铁路的意愿,尤其对尽快修筑一条联结成都和重庆这两大城市的铁路的愿望非常强烈。面对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和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四川人民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兴修川汉铁路(成渝铁路为川汉铁路西段)。1903年,中国最早的铁路公司———“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岳府街成立。但这个官办铁路公司并无专心经营之意,反而以修路为名,大肆搜刮铁路股金。“按租集股,因粮认摊”,股金收得不少,工程却毫无进展。这种情况引起社会各界不满,到1907年,经过几番折腾,清政府只得将川汉铁路公司改为商办。

19091228,筹划已久的川汉铁路正式开工,预定线路自汉口起,经宜昌、夔州(奉节)、万县、重庆、永川、内江等,最后到达成都,全长1980公里。宜昌至万县段首先破土,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以为望眼欲穿的川汉铁路就要变为现实了。然而令川人气愤和大失所望的是,铁路路基尚未修到50公里,股银竟已花去400多万,民众的血汗钱大部被官吏侵吞贪污。

1911年,清政府以“铁路收归国有”为名,侵占了成渝铁路筑路股款。同时,它又将川汉铁路的筑路权出卖给英、美、法、德等列强。四川人民奋起抗争,怒斥清廷“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为维护路权,川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保路斗争。一场以反对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和清王朝的卖国为开端,进而发展成为武装反清的爱国运动在全川呈汹涌澎湃展开,并由此推动了全国各地反清的革命斗争的高涨,从而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使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寿终正寝。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四川的保路运动: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民国成立以后,四川人民重新燃起修筑铁路的热情。然而因国力贫弱,军阀混战,官员腐败,川人翘首期盼的成渝铁路依旧是水中月、镜中花。

半个世纪过去了,成渝铁路全线也未铺上一根枕木,未安放一节钢轨。

 

“以修筑成渝铁路为先行,

带动百业发展,

帮助四川恢复经济”

 

作为战略家的邓小平,早在与刘伯承一起率部进军大西南之前,就在考虑西南的建设问题了。他在上海结识了陈毅的堂兄———兵工专家陈修和先生。陈修和早年曾在四川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和黄埔军校五期炮兵科毕业,蒋介石对他很器重,他曾任蒋的侍从副官,后被派到法国学习兵工,后任国民党联勤总部兵工署沈阳兵工厂中将厂长,在解放军解放东北时,为了保护沈阳兵工厂,陈修和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7月,邓小平与陈修和在上海进行一次非同寻常的谈话。正是这次谈话,坚定了邓小平一定要修好成渝铁路的决心。

当时,邓小平已经接到进军和经营大西南的任务,他对陈修和说,中央已同意他和刘伯承司令员一起率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重庆是抗战时期的陪都,上海、南京、武汉不少工厂内迁到了那一带,这一次也有不少单位往那里迁。西南解放后,接管、安置、恢复生产的任务很重。他请陈修和介绍些内情。

陈修和抗战时期就在大西南做兵工工作,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特别对于当年全国最大最新式的汉阳工厂的设备迁到重庆的近况深为关切。谈话间提到了成渝铁路。陈修和介绍说:重庆钢铁厂内迁的完好设备和技术力量,完全可以年产4万多吨钢轨,可是国民党政府还是把成渝铁路的修建让给法国人来搞。他发现法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摧残,自己也无能力承担,法国的打算是从马歇尔计划援助法国的物资中拨出一部分来修建成渝铁路,赚中国人的钱。后来蒋介石要打内战了,又停下来。

说到这里,这两个四川人不由一阵感慨。是啊,自古以来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作为四川人,他们更了解四川人的苦衷。想当初他们出川都是靠一条水路才走出那个四面高山的“壶中之地”。

邓小平问:“成渝铁路的准备工作搞了多少了?”

“搞了不少。铁路线已基本勘定,不少段的路基已经铸成,内江铁桥的大桥墩已经修出水面。这些多可以利用,工期可以缩短。”

邓小平诚恳邀请陈修和回川参加接收和建设。陈修和动情地说:“邓政委如此看重、信任我,四川人民是我的父老兄弟,我作为一个四川人,本当欣然从命,但是,我已经接到朱总司令通知,要我8月下旬回北平参加将于9月召开的全国新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这次不能回家乡报效父老兄弟。”

听了陈修和的一番解释,邓小平表示理解,但求贤若渴的邓小平仍不轻易放弃,他请陈修和为西南建设物色一批科技人才,并希望他为修建成渝铁路写一份建议书。

陈修和为邓小平的执著所感动,爽快地答道:“邓政委,我一定写好这份关于修建成渝铁路的意见书。8月中旬交差,要得吗?”

二野进军西南之前,邓小平又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说:“修和兄赐鉴:面托物色兵工技术人才的事,想蒙办妥,兹派陈志坚来沪办理此事,请赐接洽,关于安家费用等项,也请商同处理,弟邓小平上。”

受邓小平委派,二野军械处长陈志坚到上海狄斯菲尔路拜访陈修和。陈修和根据邓小平的要求,为西南建设介绍了一大批留学德、法 、美、日的高级知识分子,其中就包括修建铁路所急需的铁路、勘探、桥梁等方面的专家。后来,他们在成渝铁路的修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月以后,9月的一天,当邓小平在全国新政治协商会议上见到陈修和以后,非常激动地说:“你关于修建成渝铁路的书面意见书,我早已收到并且认真学习了,很好,很不错。你为我邀请的几十位兵工技术专家,也早已全部到四川报到。我们还组织了他们学习政策。这些留法留德的同志,跟我们有共同语言:爱国!”然后,邓小平对陈修和说:“我们决心把成渝铁路很快修起来!”

邓小平说到做到。重庆解放仅一周,雷厉风行的邓小平就主持西南局会议,作出“兴建成渝铁路,造船修建码头”的重要决策。

1950年元旦刚过,邓小平在向中央报告重庆解放一个月后的西南情况和汇报建设新西南的计划时,特别提出“着重于修成渝铁路”,并详细汇报了修筑成渝铁路的方案。

此前,在邓小平的主持下,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考虑到修筑成渝铁路是四川人民长期的愿望,如从修建成渝铁路入手,既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可以有助于经济的复苏,带动钢铁、机械、煤炭、森工等行业的恢复和发展,还可以凝聚民心,有利于革命政权建立后新秩序的确立。因此,这一重大决策,是经过反复酝酿,深思熟虑,并在充分调查研究,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接到邓小平的报告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然后直呈毛泽东主席。党中央和毛主席很快批准了修筑方案,并专门调拨一亿斤大米,作为工程的第一次投资。

接到中央的批复后,邓小平立即主持召开西南局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十分关心西南人民渴望了47年的成渝铁路,作出了“以修筑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的重要决策,并主持制定了修建成渝铁路的周密计划。

但是,当西南局领导机关宣布修筑成渝铁路的计划时,许多人表示怀疑。他们说,西南刚刚解放半年,地方秩序还很乱,土地改革没有开始,国家财政经济相当困难,哪有力量修铁路呢?也有人说,在中国铁道建设史上,一钉、一木、一轨,从来靠欧美供给;现在和英美关系不通,成渝铁路东不靠海,西没有铁路相连,500多公里的铁路器材,从哪里来呀?以邓小平为首的西南局深知当时的客观困难很多,但更清楚成渝铁路对西南人民经济生活的重大影响和它在国防建设上的巨大意义。邓小平指出:“我们还面临着很大困难,不可能百废俱兴,我们只好集中力量办一两件事。现在中央批准我们修成渝铁路了,这对西南和四川人民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成渝铁路一开工,不但可以带动四川的经济建设,而且可以争取人心,稳定人心,给人民带来希望。四川人民渴望40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并决心用中国人民的手,中国自己的器材,建设一条崭新的人民铁路。”

19503月,西南铁路局在重庆嘉陵新村成立。4月,第一批工程人员分赴工地沿线,按铁道部的部颁标准重新对成渝铁路进行勘测。随后,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区的领导又决定,从西南军区首批调集4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开赴筑路工地。后来,西南军区又从川东军区、川南军区、川北军区、川西军区和西康军区各部队抽调了3万多人,组成5个军工筑路队。加上四川各区招收的1.8万余名失业工人,组成了浩浩荡荡的筑路大军。7月,西南铁路工程委员会成立,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李达担任主任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和西南铁路局局长赵键民担任副主任委员。

1950615,盛大隆重的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在重庆浮图关下西南军区操场举行。邓小平亲临开工典礼,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进军西南时,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并从建设人民的交通事业开始做起。我们今天建设成渝铁路,是在经济与设备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因此,人民对建设的希望是花钱少,事情办得好。我们调出一部分部队参加建筑,也是为着人民少花一些钱,把铁路建设起来。我们今天订出修路计划,开始兴工,并不等于问题解决了,真正的困难是在开工之后才能发现。所以今天不能盲目乐观,许多的困难问题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逐步求得解决,求得克服,并防止官僚主义的倾向发生。”他强调:“修筑成渝铁路,只要遵守劳动纪律,学会掌握修路技术,紧密团结,努力工作,许多问题都能够逐步地求得解决。”

 

尊重科学,尊重人才

 

成渝铁路开工后碰到的困难,除了山高水恶、自然险阻之外,更主要的在于新中国、新四川所继承的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失业众多。特别是由于国民党政府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的既成局面。四川和整个西南又是全国大陆最后解放的地区,匪患特别严重。在成渝铁路工地沿线,东迄巴县、永川,西至简阳和成都市郊区的龙潭寺、石板滩,国民党的潜伏特务、土匪武装同地主恶霸势力相勾结,大肆进行骚扰破坏。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3万西南军区工兵部队,既是修筑成渝铁路的主力军,也是保护工地安全的武装力量。

朝鲜战争爆发后,修筑成渝铁路的工兵部队大都参加抗美援朝。他们留下的任务,为重庆和川西、川北、川东、川南四个行政区从各城镇招募的失业工人和沿线动员的农民工所接替。这样,数以十万计的民工,分散在千里成渝线上,为自己修铁路。当时,筑路机具极少,主要靠手工劳动,直到19518月,才逐步配备部分桥梁隧道用的机械。筑路材料主要用国内产品,多数是就地取材。除大中型桥梁使用钢梁外,其墩台、基础以及中小型拱桥、涵洞都尽量利用沿线所产的石料,共建成石拱桥827座。资阳县境内的王二溪石拱桥,外形美观,修好后行车至今几十年仍十分坚固。全路5.6万吨钢都是由重庆钢铁厂轧制,所需钢锭由鞍山钢铁厂供应。

自开工以来,邓小平便一直关注着工程的进展。他多次亲临现场,关心工人生活情况和施工进度,及时解决具体困难。参加当年修筑成渝铁路的原第二野战军老战士孙振华曾有过这样一段回忆,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邓小平到筑路施工现场的情景:“铺成渝铁路,从大渡口开始铺轨,一直铺到九龙坡。铺到九龙坡时,邓小平同志带着他的老师(汪云松)到大渡口参观,坐的平板车,那时根本没有票车,只有8个平板车修这个成渝铁路。他坐的藤椅呀,我们都看到给摆得好好的,他的警卫员就站在平板车高头。火车冒的那烟子,邓小平根本也不在乎,他照样坐在那里。”

在成渝铁路修建的过程中,邓小平明确指示:“要学会掌握修路技术,尊重技术人员的指导。对专家大胆使用,让专家有职有权,并在工资待遇上尽量给予从优照顾。”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充分体现了他一贯倡导的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观点。或许正是这些经历,导致若干年之后那个著名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专家们没有辜负邓小平的期望。

陈修和,兵工专家,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成渝铁路的修建,但他为邓小平推荐了70多名留德、留日、留美科技人员,他们都是科局长,国民党时期当过厂长、市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组成了修建成渝铁路的主要技术力量。

蓝田,铁道选线专家,他的父亲和兄长都是当年保路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家中还保存了斩杀川督赵尔丰的军刀。他本人从1917年即开始从事铁路工作,几十年来,他几入成渝铁路工程局又几次退出。他因痛心于成渝铁路寸轨未见,便封存了所有的技术资料,在念佛经中寻觅精神寄托。当决定修筑成渝铁路的消息一宣布,这位年过花甲的老技术人员重新焕发了青春。为了精测线路,他从重庆沿长江步行到朱扬溪,又从内江沿沱江走到金堂。成渝线成都段原来决定出成都沿沱江姚家渡、赵家渡到乱石滩,蓝田工程师以主人翁的精神,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经过反复精测和比较,提出了将此段线路改为出成都经洪安乡、越柏树坳、沿小溪至沱江边接乱石滩的方案,缩短线路23.8公里,提早完成工期,为国家节约150亿元(旧币)的材料和施工费用。援华的苏联专家后来指出,蓝田工程师为修筑成渝铁路作出的重要贡献,如果在苏联,他完全可以获得“红旗勋章”。

刘家熙,留美,铁路专家,负责成渝铁路全面技术领导,只要听说哪个工地上遇到技术难题,就赶到哪里去考察解决。当人们赞扬他这个留学生谢绝美国波阿铁路公司的聘请,回到贫穷的祖国来修铁路时,他说:准确地讲,我是庚子赔款学生。庚款就是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起义之后,又向中国勒索四万万五千万两银子的庚子赔款。每个中国人头上都要摊一两。这么多银子别说打造我这样一个人,就是铺一条纯银的成渝铁路也够了。花这么多学费学到的知识,能不用在国家富强上吗?

张圣奘,曾在欧美留学10年,获得了英国牛津大学的文学博士,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的史学博士,精通英、德、日、俄、西班牙、葡萄牙等9国语言,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带领考察队在成渝铁路沿线考察地下文物,在资阳发现了“资阳人头骨”化石。这一成果成为继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之后,考古学界又一重大发现。

成渝铁路修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筑路大军中的各级领导干部,硬是遵照邓小平在铁路开工典礼上讲的那样去办:“许多的困难问题,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逐步地求得解决。”每当工棚地下回潮,指导员便推干就湿,把稻草给民工多铺一些,让民工劳累一天后睡得好一些;每当一组被塌方埋住的人爬出洞口时,指导员叫民工先出,自己最后出洞,把危险留给自己。好的指导员、好的干部,带出了好的筑路工人队伍。隧道里放炮后,常常是硝烟还没有散,工人就冲了进去干活。为了修好成渝路,不少人将家藏的寿板、房料无偿捐献出来作铁路枕木。特别是在实行了土地改革的地区,工地需人更是一呼百应。翻身农民带上干粮,自备锄、镐、筐、杠,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干活。筑路工地请他们吃饭,他们推辞说:“又不是给别人做活路,我们是在为自己修铁路嘛!”一片衷情,溢于言表。整个筑路沿线,处处都有催人泪下的场面。成渝铁路是四川的大动脉,近半个世纪来,它一直牵动着四川老百姓的心,现在为自己修铁路,还有什么不能贡献出来呢?成渝铁路所需的129万根枕木,就是沿线群众在极短时间内备齐并送达工地的。

在邓小平为首的西南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筑路员工的共同努力,成渝铁路的修筑进展顺利。开工当年便铺轨江津,第二年6月,全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便全面贯通。成渝铁路是解放后,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全部采用国产钢轨和枕木,共完成路基土石方4211万立方米,开挖隧道43孔,架设大中型桥梁84座,修建房屋230万平方米。每公里成本为人民币31万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丘陵地区完工最快、投资最省的铁路,共节约投资737万元。四川人民盼望了几十年的成渝铁路终于在共产党执政的时代修成了。

 

“西南是交通第一”

 

195267,邓小平主持召开西南军政委员会举行的第73次行政会议,听取了西南铁路工程局兼局长赵健民关于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的报告后,通过成立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筹备委员会,熊克武为主任委员,刘文辉、李达、蔡树藩为副主任,赵健民兼秘书长。邓小平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成渝铁路通车是一件大事,不但是西南,在全国来说也是一件大事,热闹一下还是需要的。”“西南是交通第一,有了铁路就好办事。”

195271,成都和重庆两市同时举行了庆祝成渝铁路通车典礼。贺龙司令员和铁道部滕代远部长分别在成都、重庆主持盛大的通车剪彩仪式。上午10时,两列装饰一新、满载筑路工人、各界代表和少先队员的客车分别从成都和重庆两站开出。邓小平本人出席了在重庆举行的通车庆典,他还邀请了许多四川耆宿,如熊克武、但懋辛、刘文辉等人参加。请他们亲眼目睹共产党人为实现四川人民近半个世纪的愿望的办事效率。在庆典上,邓小平拿起如椽的大笔,挥毫题词:“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题词以后,坐在主席台上的邓小平神采奕奕,目光炯炯,他看着山城的山今天格外的青,山城的水今天格外的秀,重重叠叠的楼房瓦舍,从山脚镶嵌到山顶,美丽壮观。这时,庆祝成渝铁路的联欢会开始了。修建成渝铁路的解放军指战员、筑路民工和参加联欢会的山城人民群众一道,都放开了歌喉,尽情地歌唱。歌声犹如长江水一样奔腾,倾吐他们诉不尽的兴奋;歌声震荡在长江两岸,盖过了江水声,响彻云霄,腾空向远方飞去。

从这一天起,成都到重庆的距离缩短了,四川乃至西南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将要发生巨大变化。照沿线人民的话说:这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开始为人民服务了。这条铁路带给西南人民的幸福是不可能用数字计算的。永川的大米用火车运到重庆,运价只合从前的四分之一。永川的煤用火车运到成都,每吨煤价由过去的80万元(旧币)降到25万元左右。内江糖到重庆,运价也减少了三分之二。成都的工商业者认为,成都铁路通车后,有1200多种过去不能外运的西南特产,可以大量运往华东、华北和中原。他们说:用火车从成都运大麻到重庆,运价只等于汽车费用的百分之六点一,等于木船运价的百分之十八点六。而且火车运输的速度,比汽车、木船都快好多倍。特产品能够大量外销,工业品价格逐步下降,特种作物区所需要的粮食能够及时得到供应,这就给沿线人民打开了发展生产的大门。沿线人民对于成渝铁路带来的幸福生活,怀着无限的感激。

当时,有一首《四唱成渝铁路》的歌唱遍了巴山蜀水,歌中唱到:

一唱那成渝路,有话说从头,四十年来说修路,派款又拉夫,刮尽了人民的血汗钱,只见他们盖洋楼,‘成渝路’不是‘成渝路’,是反动政府的摇钱树,人民的愿望付流水,成渝路变成了人民的血泪仇。

二唱那成渝路,人民喜心头,西南解放才半年整,修路就动了工,人民政府的好领导,坚决要把路修通。十万军工和民工,风里雨里不休停,为人民自己来修路,一个个争取立功当呀当英雄。

三唱那成渝路,困难万万千,建设祖国的意志坚,不怕一切困难。人民的力量钢铁一般,劳动创造新西南。河上架起了千洞桥,铁手劈开了万重山,英雄的事迹到处传,大西南(的)生产建设有了重要开端。

四唱那成渝路,通车到成都,四十年希望实现了,鞭炮响连天。城乡交流有保证,工业更要大发展。火车头冒着烟,带着幸福直向前,男女老少齐欢唱,永远跟着共产党,幸福万万年。

邓小平听着歌声,那是雄浑激越、亢奋高昂、深沉悠远的歌声,那是时代捧给历史的动人诗章———巴蜀人民近半个世纪的美梦,终于成真了!

(责任编辑:陶炳才)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