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1933年首次八一建军节纪念盛况
 
来源 : 《世纪风采》2017第8期 09:45:38

 

 

        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每年的81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1933年“八一”前后,中央苏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包括授旗、阅兵、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其中文艺汇演尤为引人注目,盛况空前,受到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也在红色文艺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从“八一国际赤色日”到八一建军节纪念日的转变

 

        192781的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的开始。但是南昌起义后,中共中央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并没有认识到它的标志性意义,反而更看重广州起义。1928年夏,中共六大作出《决定广州暴动为固定的纪念日的决议》,认为广州暴动是中国苏维埃革命阶段的开始,因而把广州起义日1211作为纪念日。

        191481,德国对俄国宣战。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经济危机。共产国际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必然引发新的世界大战,决定于当年81日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动员起自己的战斗力量,反对帝国主义战争。19295月“中东路事件”爆发,中共中央认为国民政府是在替帝国主义进攻苏联,于724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八一国际赤色日宣言》,号召“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兵士、学生及一切被压迫的劳苦群众”,“准备以国内阶级战争消灭帝国主义战争,变反苏联的战争为拥护苏联的战争”。从1930年和1931年,中共中央都在纪念“八一国际赤色日”前夕提到警惕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问题。

        19331月,中共中央由上海迁到中央苏区。同年3月,红一方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中央苏区进入全盛时期,部队有近12万人。川陕苏区也发展到20多个县,红四方面军达8万余人。中共中央的认识有了改变,看到了红军是苏维埃运动的柱石,重新认识了南昌起义的意义。1933623,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八一反帝战争日”的决议》,指出:“今年‘八一反战日’适为红军成立纪念。应向广大的群众指出,只有中国工农红军才是中国劳苦群众的救星,并发动白区群众庆祝红军的胜利,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同时应充分利用苏维埃政府及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宣言,开展拥护苏区与红军的工作。”在这一决议中,中共中央开始把81作为中国工农红军诞生日。630,中革军委代主席项英颁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本委员会为纪念南昌暴动与红军成立,特定自一九三三年起每年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79,项英以中革军委代主席名义发布颁发红星奖章的命令,决定对指挥革命战争有特殊功绩的,或者在某一战役中获得重大胜利的,或者经常表现英勇坚决的,按其功绩的等次发给红星奖章。7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召开第45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并以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项英、张国焘名义公布。此后,中央苏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全国总工会、互济会、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少共苏区中央局纷纷发文,号召纪念“八一纪念节”,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热火朝天的庆八一宣传舆论活动

 

    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指示,中央宣传部向中央苏区各级宣传部下发了详尽的指示信,统一拟定了十六条宣传标语和十一条口号及《八一纪念宣传大纲》。其中,三十一条口号以查田征款巩固苏区、扩大红军抵御国民党的“围剿”、反帝保卫苏维埃为中心。典型的口号有“纪念八一红军成立万岁、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勇敢的青年加入红军、慰劳百战百胜的红军、优待红军家属、打倒帝国主义、扩大苏维埃区域、拥护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宣传部门以十六条宣传标语以宣传口号为基础进行了文字加工,条理清晰,更具有宣传影响力,如“八一纪念日是反对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又是农劳群众在南昌暴动成立工农红军的纪念日”等。这些口号和标语适应了苏区文化落后的现实,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苏区广大军民宣传了八一纪念活动的意义。

        72,中央宣传部召集瑞金直属各党部联席会议,讨论八一宣传工作。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宣传部提出要“最广泛地进行口头宣传,解释八一示威纪念的意义,抓住群众的切身问题和每个新发生的政治事件来鼓动群众”。在中宣部、各级宣传部的具体指导及各级党政军部门的配合下,八一纪念日的宣传组织活动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中央总负责博古以《战斗的纪念,战斗的任务》为题,发表了多场演讲,刊载在711日的《红色中华》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到苏区机关学校作了《“八一”与帝国主义战争危险》的报告。714日,中共中央发表《为“八一”反帝战争日,红军纪念日告红军战士书》,提出“学习军事技术,模范赤少队整连整营整师的加入红军,欢送工人师与少共国际师上前线去,打倒帝国主义国民党”等口号。为达到集中宣传的效果,加大纪念宣传效果,《红色中华》将第97期(729日)辟为纪念八一特刊,六个版面全部是苏区领导人的文章,如张闻天的《“八一”与帝国主义战争危险》(12版)、毛泽东的《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3版)、凯丰的《战争与青年》(3版)、何长工《井冈山斗争与中国工农红军的创造》(6版)等。

 

                人民军队第一个八一阅兵

 

        1933716,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联合发布了《关于“八一”纪念活动办法》的命令,“决定于红色‘八一’节举行检阅、阅兵、宣誓、授章和典礼,并于八二、八三两日进行军事政治竞赛”,其中阅兵为庆典活动的重头戏。

        1931117在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阅兵,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次阅兵。到1933年为止,红军已经发展到近30万人,主要包括中央苏区的红一方面军、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黔东苏区的红三军、湘赣苏区的红八军、湘鄂赣苏区的红十六军、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陕甘苏区的西北红军等。在战争条件下,阅兵难以做到全军都参加,只能由红一方面军代表。在当时红一方面军部队中,红三军团在福建作战,红一、红五军团担负着战备任务无法参加。受阅部队只是有代表性的4个团: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团、第二师第五团、红五军团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新组建的第十四师第四十团。阅兵指挥员是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徐彦刚。

    当时红军装备落后,只有步枪、轻重机枪、手枪和少量迫击炮。参加瑞金阅兵的4个团配有的轻重机枪要担任防空任务,不能参加受阅兵。受阅部队装备只有步枪和手枪,官兵服装打着补丁,五颜六色,不少战士还穿着草鞋。为做到整齐划一,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要求受阅部队的步枪一律上刺刀,驳壳枪上木枪匣,统一托于右肩;官兵一律扎腰带,打绑腿;受阅部队所缺的刺刀、木枪匣、腰带、绑腿,则向非受阅部队借用。

    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发文规定,受阅部队的口号是互相祝贺身体健康。红军各部队还有共同和各自的口号。各部队共同口号是“为苏维埃政权而奋斗到底”等。红二团的口号是“牺牲决战的三军”“继续井冈山的精神”等,红五团的口号是“勇敢杀敌的四军”“发扬南昌暴动的精神”等,红三十七团的口号是“坚决顽强的红五军团”“发扬宁都暴动的精神”等,红四十团的口号是“光荣的博生模范师”“英勇地到火线上去”等。红五军团副总指挥赵博生19331月牺牲后,以博生县地方武装为主组建的红十四师被称为“博生模范师”。该师第四十团和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作为红五军团代表参加了阅兵。

    从717日起,受阅部队开始进行队列训练和分列式合练。瑞金距南昌距离不到350公里,阅兵组织者为避免阅兵现场遭到空袭,除严格保密外,还在距离瑞金40公里的福建长汀设置假阅兵场,并且将庆典活动安排在黄昏。为保证万无一失,阅兵指挥部临时把授奖章、授旗和阅兵仪式改在81日清晨4时在瑞金城南炮兵广场举行。

    这次阅兵首长除朱德和周恩来外,还设陪阅首长,包括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毕士悌、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朱瑞、参谋长陈伯钧、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及到场的各师师长、政治委员。其他党政首长和各部门领导则在主席台就座。

    阅兵式分五步进行。第一步是首长检阅。受阅部队按指定位置以团、营、连序列列队,朱德、周恩来与陪阅首长入场,军乐团奏迎宾曲。朱德走到列队前头时,分队长下达立正口令,官兵立正持枪行注目礼。朱德问候:“同志们,祝你们健康!”官兵回应:“祝你们健康!”首长通过列队后,分队自行改为稍息。第二步是宣誓。朱德一行上宣誓台领颂,全体官兵跟颂誓词。誓词是:

        我们是工农的儿子,自愿来当红军,完成苏维埃给我们光荣任务,为着工农解放奋斗到底;我们是红色军人,要保证自己和同志们绝对遵守和服从苏维埃的一切法令,并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做模范,努力学习政治、军事,爱护工农的利益和自己的武器,使它不遭损失和窃夺;我们是苏维埃柱石,誓以我们血肉发展民族革命战争,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国民党,保护苏维埃,打倒帝国主义,争取中国解放,武装拥护苏维埃,完成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前途斗争;现在敌人正在大举进攻,我们要团结一致,拿我们刺刀和枪炮与敌决一死战,拿我们头颅和热血换得苏维埃新中国;我们为着阶级利益,遵守革命纪律,服从上级命令,如若违犯和不遵守,甘受革命纪律制裁,愿听同志指斥。

        第三步是授奖章。朱德等阅兵首长上阅兵主席台与党政首长会合,受奖人员入场,列队于主席台两旁。中革军委代理主席项英宣读授奖令,并主持给一、二等红星奖章获得者佩带奖章。第四步是授军旗。周恩来主持授旗仪式,把军旗授予4个受阅团,各团旗手接旗,团长、政治委员护旗。第五步分列式。前四步仪式结束后,4名标兵进入阅兵场预定位置。阅兵指挥员徐彦刚向朱德请示后,向受阅部队下达“举行分列式”命令。军乐团奏乐伴步,各团军旗为前导,以每连为方队前进,至第一标兵处向右转,行进队列与阅兵台平行。至第二标兵处,连长下令向右看,官兵正步向阅兵台行注目礼。阅兵首长呼预定口号,如“为苏维埃政权而奋斗”、“发扬南昌暴动的精神”等,官兵齐声复颂。至第三标兵处,连长下令向前看,官兵恢复齐步向前。至第四标兵处,连队出左大门绕道从正门再进入会场指定位置。全过程约30分钟。

    红军首次八一阅兵的目的不在展示装备,而在展示红军官兵的精神风貌。受阅部队虽然只有4个团,官兵扛着步枪,穿着打补丁的军装,正步也不够标准,但精神饱满,队伍威武雄壮,充分展示了红军官兵的风采。

 

            盛况空前的瑞金庆八一文艺汇演

 

    中国工农红军自成立起,文艺活动就成为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的重要手段。在红军文艺诸多文艺样式中,戏剧以其通俗晓畅的大众性,成为红军文艺的主体。土地革命时期,在苏区兴起了以现代话剧为主的革命戏剧运动,被称为“红色戏剧”,成为配合红军粉碎敌人“围剿”最有力的宣传工具。193010月,红一军团战士剧社成立了。剧社社员除了专职宣传员以外,多数是机关干部、战士。在各红军部队建立的文艺团体中,红一军团的战士剧社是最早建立的。聂荣臻、罗荣桓、林彪、罗瑞卿等都曾参加过战士剧社的演出活动,这在中外戏剧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为庆祝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伟大开端的命名,1933731日到88日,中央苏区举行了盛大的庆八一文艺会演。红一军团的战士剧社、红三军团的火线剧社、红五军团的猛进剧社进行了汇报演出,盛况空前。这次文艺汇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红军将领亲自登台演出。中央苏区戏剧主要领导人、工农剧社主要领导人李伯钊曾深情回忆:“在苏区曾举行八一阅兵,记得许多领导人都上台演戏,聂荣臻、罗瑞卿、李卓然、朱瑞、黄镇等同志都上台了。罗瑞卿同志当时扮演给红军叩头的地主分子,常常叩得额上起个大包。他们这些老同志演戏很认真,都是文艺的主人。”

        1933731晚,中央苏区工农剧社表演了著名红色戏剧家沙可夫创作的活报剧《谁的罪恶》。这是一部反战题材的作品,描写一个黑人被迫当兵,导致残废,最终被谋害而死。为庆祝八一建军节,战士剧社排演了四幕话剧《南昌暴动》(又称《八一》)和大型话剧《杀上庐山》,这是中国军旅话剧第一次以成熟的作品走上舞台。

    《南昌暴动》由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亲自担任编剧,并饰演主演———起义部队党代表,红一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担任导演。聂荣臻是南昌起义的直接参加者之一。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第一次用戏剧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于舞台。《南昌暴动》这出戏的首演,是在中央苏区的瑶田三湾一个叫做东沙陂的广场上,当时正值苏区军民进行严酷的反“围剿”斗争,戏是在战斗间隙排演出来的。剧情反映激荡的革命历史又贴近红军的战斗实际,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因为该剧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历史,又正值纪念八一之际,所以特别受欢迎。据战士剧社第三任社长梁必业回忆:“这个戏是我们的聂荣臻元师创作的,主要的内容是写南昌八一起义,开始描写蒋介石如何阴谋消灭共产党,后来我们如何筹划起义。这个戏写了十几段,每一段有个中心意思,每一段之间有联系,然后把主要演员找来,告诉他们每一段的内容意思和要求,然后由这些演员自己去编台词。当时这个戏上台的有几十人,聂政委和罗瑞卿同志是导演。罗瑞卿、潘振武、童小鹏等同志都是主要演员。我也在这出戏里跑龙套。”“这个戏演出动员了机关许多干部参加,是个大戏,在当时来说也是不简单的。这个节目后来演出次数不多,但影响很好。”

    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的杰出隐蔽战线战士胡底,根据周恩来的腹稿,写出剧本《杀上庐山》,也在1933年庆八一文艺汇演上演出。比较起来,大型话剧《杀上庐山》的演职员阵容就更为壮观,李伯钊、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担任编剧,周恩来审定剧本,罗瑞卿担任导演,聂荣臻饰剧中人物宋子文,钱壮飞饰蒋介石,童小鹏饰宋美龄,李卓然扮演德国顾问塞克特,其他主要演员,几乎全是后来在革命战争中名字如雷贯耳的红军将领。这样一个高规格的阵容,说明人民军队从建军之初就重视话剧艺术的号角作用,党和军队的领袖们就看到了文艺工作对振奋军心士气所具有的强大魅力。聂荣臻在回忆中央苏区时期的红色戏剧运动时说:“当时红军知识分子很少,只有一些小型剧社、宣传队,都是一些小知识分子在那里搞,他们自己或发动一些干部编一些短小精干的话剧,为部队演出。那时剧本不像现在那样详细,是粗线条的,所以演出的人可以充分发挥。几位搞保卫工作的,像李克农、钱壮飞、胡底等对文艺工作很积极。特别是胡底,他爱好文艺,很有创作才能,……当时演出过的记得有《庐山之雪》《杀上庐山》等等。”

    由于红一军团负责同志直接领导和亲自参加演出活动,战士剧社的剧目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紧密结合形势和任务。《南昌暴动》和《杀上庐山》作为1933年八一文艺汇演的压轴戏,为红军第五次“围剿”起了鼓舞士气的作用。1933年瑞金文艺汇演,成为我军文艺史上第一次重大文艺活动。

 

            藤田首届赤色体育运动大会盛况空前

 

       19338月第一次隆重纪念八一建军时,红一方面军在江西永丰县藤田地区举行了首届赤色体育运动大会,这是红一方面军成立后全面、独立开展体育活动的最大盛会,对红军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革军委决定在藤田举行首届赤色体育运动大会。中央苏区各红军部队先后举办了以军事体育为特征的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红军总政治部根据各地举办运动会的预赛情况,结合红军主力反击敌人新的“围剿”的需要,经与周恩来总政委和朱德总司令研究,产生并批准了6个参加决胜的单位: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红五军团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江西永丰独立团、江西永丰县龙冈独立营等6000余人,作为选手队参加在藤田举行的首届赤色体育运动大会的决胜。

    藤田位于中央苏区北大门永丰县的中心,人口繁密,物产丰富,是进行体育竞赛的好地方。藤田苏维埃政府从周围村庄动员了2000人,在收割了早稻的一片平展良田里,进行整理场地,筹集木料,修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大操场,搭建了三个“品”字形的戏台,其中主席台的戏台最大,前面左右两个小台是供喇叭扬声器传话之用,而且建筑了指挥台、新剧台、选手救护室、参观团体休息室以及防空设施等。

    正式比赛从86日开始,由于天气酷热,要求利用早上、傍晚和夜间月光下或汽灯下进行,白昼部队还要开展整训教育。首届赤色体育运动大会规模大人数多,参加者人人都是运动员,每人至少要参加几项比赛,以提高自身的素质。运动会侧重于军事、政治、文化、体育水平的检阅,而不是着重于选手成绩的较量。运动会不设个人奖,也不设单项奖,而由评判组评出前3个团的群体项目奖和综合大奖,由中革军委授奖旗,旗上书写“模范工作第X团”(冠军)、“英勇冲锋第X团”(亚军)、“牺牲决胜第X团”(季军)。这次6个参加藤田决胜的优秀团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江西永丰独立团和龙冈独立营代表地方武装,人数很少,实际是对运动会的东道主特殊关怀。尤其是从龙冈派来独立营参赛,更是体现党对龙冈人民取得首次反“围剿”胜利的褒奖与厚爱。

    赤色体育运动大会比赛项目别开生面,分军事、政治文化、体育运动三大类。军事类设攻防演习、实弹射击(步枪、轻机关枪、重机关枪、迫击炮)、刺枪、军事测验等项;政治文化类有政治测验(口试)、墙报、消灭文盲运动、新剧;体育类设百米和五百米赛跑、障碍跳远、跳高、低栏、台球、足球等。

运动会开幕式在86日傍晚6时举行。周恩来总政委代表中央军委对红一方面军首届运动大会表示热烈祝贺。红色运动员聆听了中央首长的讲话后大受鼓舞。从87日早上起,各个项目的比赛全面展开。大部分比赛是在操场上和田径运动场上角逐,少数项目是在各村列宁室里进行。江西省军区司令员陈毅正率领省巡视团到永丰检查工作,参加了象棋比赛,获得了第一名,为开好运动会起了示范作用。朱德总司令最喜欢打篮球,球艺堪称一绝,能攻能守,配合默契,传球快,投篮准,跨步、跳篮、断球都有一套。为了言传身教,推动运动会的成功举行,朱德跟几位井冈山老战士临时组成一支篮球队,与红二师五团的篮球健将打了一场友谊赛。四周观看的运动员密密麻麻,不时爆出热烈的掌声。朱德和陈毅身体力行,作出表率,大大地激发了运动员的竞赛热情,促使各团队选手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在竞赛场上各显千秋。

        814傍晚,举行了闭幕式和授奖仪式,朱德主持闭幕大会。朱德与周恩来向所有获奖团队授奖旗。周恩来对本次运动会进行了扼要总结:“大家都认为这次运动会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伟大创举。我看它至少有这么几条经验:一是革命战争需要体育事业,体育必须军事化。我们的体育不是赛胜负,而是锻炼红军铁的筋骨,保卫苏维埃政权;二是培养了集团精神,消除了锦标主义,克服了骄气、霸气,做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三是艰苦奋斗,因陋就简地开展竞赛活动。大家纷纷动脑筋,利用当地资源,创造性地自制了各种设备,解决了各种困难;四是苏区群众大力支援,千方百计做好后勤保障。藤田地区一下子增加了六七千人,每天吃、住、用都是免费供应,为开好运动会贡献了很大力量,他们的无私精神,值得全体指战员学习和致敬。”

        1933年的八一建军节纪念活动,是中共中央、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共同倡导下的全党、全苏区范围内的一次纪念活动,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方式之多样,超过以往的纪念活动,形成中共此后八一纪念活动乃至整个纪念活动的基本模式,为以后各种纪念活动的举办提供了经验借鉴。

(责任编辑:李曼容)

 

作者:何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