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壮烈殉国昭日月 刘老庄连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整理)
来源 :  10:13:01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第四连82名官兵,在淮北刘老庄战斗中全部壮烈殉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鲁豫皖人民的抗日情绪异常高涨。四连的前身是活跃在江苏丰县高楼集地区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他们在徐州以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首战马鞍山,再战大囤圩子的张楼,缴获日军机枪一挺、步枪十余支。1939年6月,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将这支游击队改编为二营八连,同时指派红军干部到该连领导工作,大大提高了这个连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1941年新四军重建军部后,苏鲁豫支队归新四军建制,二营八连遂改为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
    连长白思才16岁时参加红军,曾参加过红军长征和抗战初期的平型关战役。指导员李云鹏当过教员,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曾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42年,为了粉碎日伪军向苏北抗日根据地频繁的“扫荡”,四连从永春挺进淮阴,出没在敌人星罗棋布的据点之间,四次袭击棉花庄,击破敌人的抢粮计划,破坏敌人的公路桥梁,拔掉敌人的电线杆,弄得日伪军惶惶不安。11月中旬,四连在二营指导员丁光辉的带领下,到盐河东高沟一带活动,与400余名伪军遭遇,激战整日,最后打垮了敌人。当晚又袭击杨口和高楼之间的日伪军据点,俘敌20余名,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43年春,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四连的官兵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成功地掩护了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
    当天,日伪军不甘心失败,又进行第二次合围,四连的官兵与日伪军在淮阳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遇。全连官兵与10倍于我军的敌人激战半日,于黄昏后再次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
    18日晨,日伪军又进行第三次合围。四连奉命组织防御。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敌人一次次疯狂地扑上来,遭到四连的英雄战士们一次次勇敢地还击。四连战士不惜一切代价,终于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但此时的四连,却因掩护部队和机关,失去了突围的时机,全连陷入了日伪军的重重包围。虽经数次突围,均未成功。
    四连召集干部和党员分析敌情后,大家清醒地认识到,突围无望,只有固守。面对严峻的现实,战士们毫无惧色,迅速烧毁文件,拆掉机枪,将零件抛开或埋在地下;子弹全部集中起来,供重机枪使用;步枪装上刺刀,准备同敌人肉搏。重伤员只要神智清醒的也紧紧握着手榴弹,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绝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日伪军开始集中炮火对四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四连官兵在强敌面前,坚定沉着,不惧牺牲,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近百人,苦战至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全连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壮丽的诗篇。他们是——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标……
    为表彰四连,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称刘老庄连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战后,新四军三师七旅重新组建第四连,并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当地人民群众为四连82位烈士举行公葬,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并选送82名优秀子弟补入该连。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烈士,当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烈士陵园。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