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经文纬武谋华中——刘少奇
江苏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1)
来源 :  16:12:54


刘少奇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21年赴俄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组织领导了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1931年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2年冬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职工运动。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并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原局,任命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 负责指导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担负“发展华中”的战略重任。1939年12月至1940年2月,刘少奇召开了三次中原局会议,确立了新四军向东发展、创造苏北抗日根据地和反摩擦斗争的方针和任务,并最终形成了八路军南下、江南新四军北上共同开辟苏北的决策部署。

在东进方针的指导下,刘少奇组织指挥了半塔集战斗、郭村保卫战和黄桥决战,促成了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占领盐城,新四军陈毅部北上进抵东台。1940年11月15日,苏北临时参政会在海安召开。会议在刘少奇的指导下通过了《施政纲领》和团结抗战、改善人民生活、建设新苏北的决议。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讲话指出:“实行民主政治,是中国百年来革命流血的目的,今天要的民主,是真民主,不是假民主,假民主是欺骗民众的圈套,是会失败的,是反革命的。”苏北根据地成为华中最大的一块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刘少奇最早获知皖南事变确实消息,即把这一严重情况电告中共中央,并随后根据形势变化先后提出了“围魏救赵”“政治上全面大反攻”“重建新四军军部”等建议,起到重要的全局性指导作用,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政治指挥艺术。皖南事变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刘少奇为新四军政治委员。4月27日,华中局推举刘少奇为书记。在华中局任上,刘少奇创立了适应敌后斗争特点的“小省制”民主政权形式,建立了新四军新的组织指挥和战斗体系,总结了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机动灵活地开展了反“扫荡”和反磨擦斗争。

在建设根据地中,刘少奇关注民生工作。他以盐城县的两个区为中心工作地区,又以二三个乡为中心地区。在中心工作乡又以几个保为中心,抓住春耕期间贫苦农民缺乏种子和粮食等疾苦问题,指导新成立的农救会团结农民实现这些要求,产生积极影响。然后推动工作从这两个中心区向四周扩展,并召开区农救代表会和区参议会,制定夏收减租的详细办法。接着刘少奇在阜宁召开盐阜区各县县委书记会议,指示各县放开手脚做群众工作,普遍组织农救会,举办各种形式的训练班,开展减租减息。在阜宁实现突破以后,刘少奇很快总结了经验,来指导华中的全盘工作,使根据地内出现了全新的气象。

刘少奇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在前往华中途中,他就撰写了著名的《论共产党人的修养》的报告,后来又在皖东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作《做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的报告。华中局成立后,刘少奇在盐城创办华中局党校,亲自兼任校长,确定办学方针,并经常讲课。1941年7月,他在华中党校连续做了两天《论党内斗争》的演讲,理论地又实际地解决了关于党内斗争这个重大问题,成为延安整风各级干部学习的22个必读文件之一。同年10月,刘少奇还撰写了《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的演讲报告,阐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理论,被誉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姊妹篇。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途中经过山东帮助指导工作。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1947年主持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逝世。

(杜秀娟   撰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