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九届“周恩来班”政治思想工作研讨会暨周恩来精神与新时代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指导,南京理工大学主办,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全国周恩来班网站承办。
周恩来总理亲属代表周秉德女士,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人员代表、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高振普将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闫建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原名誉会长廖心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主任、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费虹寰,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万建清,淮阴师范学院副院长、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韩同友,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岩松,以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相关处室同志、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相关成员、全国周恩来班网站负责同志、入选论文作者代表等近80人参加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俊奎主持。
陈岩松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闫建琪代表指导单位讲话,他强调,新时代党中央对弘扬周恩来精神和加强大中小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积极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在交流分享环节,来自全国各地各大中小学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弘扬周恩来精神与推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进行了探讨,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共鸣与思考。
在主旨报告环节,万建清以《推进“四史”学习进思政课堂,提高新时代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水平》为题作报告,通过梳理什么是“四史”,为什么要学习“四史”,强调“四史”是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要通过学习“四史”深刻理解“历史选择”“人民选择”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万建清认为,“四史”成为学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德育教育的必然需要。一是将“四史”融入思政课符合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二是“四史”鲜明的政治性能帮助青少年学生培养政治情感、担当时代使命;三是“四史”中榜样的力量能引导青少年学生心有所信、行稳致远;四是“四史”中丰富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兴趣、触动和影响,产生更深刻、更直接的情感体验,成为思政课入脑入心的重要元素。万建清提出,要从把握好“四史”教育导向、提供好“四史”学习读本、宣讲好“四史”鲜活故事、利用好“四史”实境课堂、创新好“四史”学习方式等五个方面大力推进“四史”学习进思政课堂,切实提高新时代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水平。
最后,廖心文对“周恩来班”政治思想工作研讨会进行了回顾和展望,认为通过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充分交流、分享体会和相互取长补短,有助于探索一条把伟人精神引进校园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