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文化科教事业发展
来源 : 《中共江苏地方简史》 15:35:47

第十章 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文化科教事业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省委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协调推进各方面工作,全省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文化科教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省委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总体布局,召开全省人大工作会议。按照人大的职权范围和工作方式,向人大常委会党组提出任务和要求,并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汇报,了解和掌握人大工作情况,讨论研究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协调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关系。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切实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和依法行使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省委把政协工作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召开全省政协工作会议并出台相关意见,加大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完善政情通报机制,保障支持政协委员履行职责,为政协履行职能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沟通各界、联系广泛的优势,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凝聚智慧力量。

省委高度重视新世纪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建设,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召开全省统战工作会议,对统战工作作出部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统战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全省党派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重要决策出台前都主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充分听取各人民团体、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形成全省上下政通人和的局面。

以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和城市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管理有了新的进展。全省构建起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为主要载体的基层民主体系。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后,江苏进一步创新社区管理,加大和谐社区建设力度。至2007年,全省已有15个市、区被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区”,2008年又有33个县(市、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县(市、区)”。到2007年底,全省96%的村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98%的村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全省有39个国家级和55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3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199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依法治省目标后,江苏的法制建设步伐加快。2003年省委把依法治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列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11月,在全省立法工作会议上,省委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江苏”的目标,并对其内容和含义进行了全面阐释。20045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建设“法治江苏”的重大决策。同年7月,省委颁布《法治江苏建设纲要》,对建设法治江苏进行全面部署。《纲要》颁布后,省政府及时制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实施意见》。200511月,省委就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作出部署,强调以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为重点,以创建“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活动为载体,努力建设老百姓认可的法治省份。2007年确定以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完善司法救助体系、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以及推动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教育收费、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征地拆迁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在全省实施法治建设惠民工程。20087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大会,下发《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随着地方立法步伐的明显加快,司法和行政执法改革不断深化,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江苏各项事业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201012月,江苏有17个县(市、区)获得“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受表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为了给“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营造安定、安全、安宁的社会环境,20038月,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平安省”的目标,决定从当年起到2005年底,在全省范围开展“建设平安江苏、创建最安全地区”的活动,并将此写入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的决议。经过3年努力,平安江苏建设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20069月,省委、省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又决定在全省开展第二轮平安江苏建设,提出再经过3年努力,力争全省90%以上的市、县(市、区)达到新的“社会治安安全市、县(市、区)”的创建目标,确保江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平安建设工作在全国领先。到2008年,全省所有省辖市和97.3%的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社会治安安全市、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考核和公众安全感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全省又以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3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新一轮平安江苏建设,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8.32%,继续在全国位居前列。20111017日,中央政法委向全国批转了《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学习,积极借鉴,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200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文化江苏”的部署,2007年又进一步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省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建成和完善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了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美术馆新馆等一批省级重点文化设施和一批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十五”末,全省基本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组建了六大省级文化企业(演艺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广电集团、文化产业集团、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优势产业群初步形成,特色文化产业不断挖掘,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涌现,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增速。文学、美术、书法、民乐等艺术门类佳作纷呈,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文化江苏”气象日益鲜明。

思想建设方面,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激励全省人民把个人追求与“两个率先”的共同目标统一起来,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入实施《江苏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纲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一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及全国和全省的道德模范。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大力宣传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连心桥上的贴心人”张云泉、“知识型职工”邓建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吴仁宝以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昆山经验等,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推动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04年,省委、省政府制定颁发《江苏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学校育人”“团队育人”“家庭育人”“活动育人”“基地育人”“环境育人”六大工程,办好50件实事,努力培养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江苏人。200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江苏开展“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评选活动,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积极影响。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省委抓住这一契机,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纪念活动,学习、宣传党的历史,进一步加深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

20111020日至21日,省委召开十一届十二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推动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部署,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全会提出要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作为党的工作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一支主力军,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要坚定不移实施文化建设工程,重点提升文化凝聚引领、惠民服务、创作生产、产业竞争、改革创新、队伍建设“六个能力”,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文化创作、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化“走出去”、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八大行动”,不断开创江苏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全会还提出大力培育和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引导和激励全省上下励精图治干事业、锐意进取闯新路、敢于超越争一流,提振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三创三先”精神,是对“三创”精神的继承发展和拓展提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先后出台了“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科技企业家计划”“企业青年博士计划”等,加快构建人才创新体系。2011年,全省人力资本投资达659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6%,人才贡献率达33.5%。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98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68万人,高技能人才146.86万人。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1人。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6300多个,已建国家和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大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基础设施2360个。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省按国家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852家。2011年,江苏有5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居全国省份第一。东南大学尤肖虎团队荣获江苏首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荣获江苏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江苏工作的国际友人首次荣获国际科技合作奖。这都是继闵乃本团队2006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之后江苏科技领域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

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全省教育事业在“十一五”期间蓬勃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公平迈出重要步伐。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支持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