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张爱萍指挥三军协同解放一江山岛
 
来源 : 《世纪风采》2016第4期 11:23:27

 

 

        1949年,蒋介石集团虽兵败逃离大陆,盘踞台湾及东南沿海诸岛,但与大陆新政权之间依然处于战争状态。从1950年起,国民党派出重兵把守浙东的大陈等沿海诸岛,并组成了沿海指挥防御体系,与人民解放军抗衡。同年,美国第七舰队以“协防”台湾为借口进驻台湾海峡游弋。退守一隅的蒋介石狂妄叫嚣“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蒋军不断频繁地骚扰大陆的沿海和海上交通运输,破坏渔业生产,派遣特务,暗中作乱。

        19513月,刚刚调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爱萍,鉴于当时的海防形势,一上任就把解放大陈岛和浙江沿海岛屿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要张爱萍主持研究解决浙江和福建沿海岛屿的问题,并拿出一个成熟的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

    张爱萍受命后,亲自率领工作组经过实地勘察和反复研究,制定了一个“从北往南打”的作战方案,旨在首先解决大陈岛,然后依次由北向南,逐个由小到大,解放浙江沿海岛屿,进而再解决福建沿海的马祖列岛和大小金门岛屿。这一作战方案经由陈毅主持的华东军区党委常委认真研究后,上报中央军委,朱德、周恩来、毛泽东先后批准了这个建议。但是,从朝鲜前线回国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彭德怀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在华东军区报告上批示:“进攻上下大陈岛,美海、空军也能参加,为慎重,必须在朝鲜停战后举行为宜,请主席考虑、批示。”

    针对彭德怀的意见,毛泽东于727日作了如下指示:同意你的意见。在朝战结束前不要进行对浙江上下大陈岛的作战,朝战结束后何时进行此项作战,亦须慎重考虑。

    这一作战方案就这样搁浅了。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毛泽东指示,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放浙江沿海等岛屿,估计美帝不会有大的干涉,你们就准备吧。同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指示,朝鲜停战了,我们可以腾出手来准备解决台湾问题了。

        时间到了1954年。中央军委于711电令华东军区:以海、空军轰炸大陈岛,以陆军攻占一江山岛,解放浙东沿海全部岛屿。

为统一指挥三军作战,中央军委于827日批准成立了浙东前线指挥部,直接归中央军委指挥。任命张爱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浙东前线指挥部下设陆军、海军、空军三军指挥所和联合后勤部与政治工作组。

 

 

    此刻受命指挥三军联合登陆作战任务的张爱萍将军面对的浙东沿海是个什么情况呢?

    时任国民党军驻大陈岛防卫总司令的刘廉一,原是国民党第六十七军军长,中将军衔。他所掌控的大陈列岛驻有守军约有2.1万余人,舰艇8-12艘。其中上下大陈岛驻守兵力有一万余人,其余兵力分别驻守周围各岛。

    刘廉一出身陆军,对海军不是很了解,但他却心高气傲,趾高气扬,一上任就对大陈岛进行一番折腾,撤的撤,换的换,进行了一番整顿。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省台州湾椒口海面,恰好处于大陆与大陈岛之间。该岛与大陆的距离有30多公里,与北面人民解放军控制下的头门山相距9公里,与南面的大陈岛距离17公里。这座面积虽不足2平方公里,在地图上只有一个标点大的岛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既是国民党军防守大陈岛的前哨和警戒阵地,也可以成为人民解放军进攻大陈岛的跳板。一江山岛驻守着国民党守军一个大队的全部、一个中队和一个炮兵中队共有1100余人。

    在这个弹丸之地,守军人数达千人以上,不能说少,装备也还算精良,但守军年龄结构却极为悬殊,既有七十多岁的老头,也有十三四岁的娃娃,很多士兵是血肉至亲。从年龄和身体素质分析,这些守军绝谈不上是怎么样的精锐,但很多人都是被国民党军收编、网罗的彪悍的海匪,以及一些逃到岛上的为人民政府和人民所不容的被镇压、被斗争的对象,他们经过训教,其战斗意志倒是非常坚定旺盛的。

    那么一江山岛敌军的防御情况到底如何呢?195410月,胡宗南得意爱将王生明来到这个风雨飘摇之地,出任一江山岛守备司令。一江山岛本来就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作为一个戎马半生、久历沙场的职业军人,王生明到职后在防务上确实是费尽了心机。他以几个高地为核心,设置层层火力网,构筑密密麻麻的明碉暗堡,平均每百米的正面配备2门火炮和2挺机枪。

    防御工事也颇有特色:先半藏在地下挖,然后在上面横竖交叉四层枕木,再覆盖沙袋,最后以钢筋混凝土浇筑。这样的工事目标很小,除非直接命中,否则极难摧毁,在这个弹丸小岛这样的工事就有150多个,工事外还布满了地雷、铁丝网。难怪国民党守军声称该岛为“一只老鼠、一只猫都通不过的钢铁堡垒”。王生明说:要叫共军的脚一落地,就踩在地堡的机枪射口上。

    一江山岛的生存环境极为艰苦,王生明苦熬到195412月被召回台湾,被授予“第五届陆军战斗英雄”第一名,在1955年元旦“英雄大会”上,蒋介石亲自给他戴上了“克难英雄章”。深知一江山岛危如累卵的王生明,对蒋介石授予他此荣典的用意或已心知肚明,总觉得有一种不祥之兆。授勋后他与全家合影,并留下诀别书,谆谆告诫其还是少年的儿子王应文,叫他读书一定要努力,要善待母亲,把这个家支撑起来,以暗示他将一去不回。195517日,王生明于雨中启程返回一江山岛。此时,距人民解放军攻击一江山岛战役仅剩10天。

 

 

    在宁波,张爱萍所指挥的作战准备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然而,作战计划的实施却一波三折。

    一江山岛就地理而言,该岛分为北一江、南一江两个岛(以下简称“北江”、“南江”),中间隔着100200米宽的水道,据说“一江山”的名字即由此而来。一江山岛周围完全没有港湾,四面礁石陡壁,仅有的几片小滩地也全在国民党守军的重火力控制之下。这样的条件,显然并不适合登陆作战。当时在军区作战会议上大多数人的意见是首先攻击大陈岛,因为大陈岛是大陈防卫区的心脏,蛇打七寸,只要大陈岛攻下,那一江山岛也就唾手可得。然而张爱萍将军却力排众议,主张先攻占一江山岛。张爱萍将军为什么没有采纳直接进攻大陈岛的多数人的意见而却偏偏选择首攻一江山岛呢?

    将军在晚年的回忆中是这么解释的:作为一个指挥官,所考虑的是整体战略,而选择一江山岛,最大的优势是,一、兵力不多,守敌1000余人,容易取胜,而首攻大陈,还得绕道一江山岛,有后顾之忧;二、一江山岛是大陈岛的门户和前哨据点,拿下了一江山岛,等于是拔掉了大陈防卫区的门闩,大陈岛就完全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面前了,然后集中兵力,重拳直捣大陈;三、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一举突击成功,即使美国第七舰队想要干涉,我往回撤也撤得回来。显然,在将军自述的理由的背后恐怕还应有一层:那就是因对金门岛、登步岛等岛屿的作战失利,上下还仍心有余悸,又缺乏三军协同作战的经验,因而选择一个距离近,小而弱的目标练练手还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张爱萍的这种看法,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彭德怀给予了大力支持。

    82,彭德怀在作战会议上肯定了张爱萍的战役思想。彭德怀还强调说:“人们常说杀鸡焉用牛刀,这次我们就是要用宰牛的刀去杀鸡!”就是说这一仗,我们要用绝对优势的兵力来夺取一江山岛。

    1031,张爱萍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11,攻击一江山岛第一阶段夺取制空制海权的战斗率先打响。

    111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联合机群先后出动飞机260余架次,先后7次轰炸大陈、一江山岛、渔山、披山等岛屿,结束了国民党空军长期任意单方轰炸人民解放军和沿海居民的时代,共投掷了各种炸弹1600枚,毁伤敌舰船5艘。这样连续的猛烈轰炸,迫使国民党军舰白天不敢在大陈锚地停泊,飞机也不敢飞至解放军所控制的地域上空。

    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海军鱼雷快艇部队首次南下,由浙江定海起航,进至一江山岛北的高岛附近。

    然而,正当张爱萍胸有成竹地小试牛刀,捷报频传的时候,美国华盛顿与台湾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使事态紧张起来:1954122日,美国和台湾国民党当局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这个条约的出笼,无疑是对新中国的一个挑衅,虽然“条约”明确规定的范围只有台湾和澎湖,但美国人是否依旧对沿海岛屿坐视不管,一时却难以判明。登陆战成功的前提是制海权和制空权。虽然人民解放军海空力量对台湾已有局部优势,但在美国面前仍属弱小。如果美军直接干涉,解放军极可能是毫无胜算。

    1211,毛泽东批示彭德怀、粟裕:“因美军正在浙东海面作大演习,攻占一江山岛时机目前是否适宜,请加考虑。”当日,中央军委即将毛泽东的指示电告浙东指挥部。

    这个变化太大了,也太突然了,而就在前一天,也就是1210日,浙东前指已向参战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作战命令由张爱萍、聂凤智、林维先签发。聂凤智时任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林维先时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尽管如此,张爱萍将军攻打一江山岛的决心却始终没有任何动摇和变化。针对中央军委1211日的电报,张爱萍经再三斟酌,发出回电,坚持“仍以攻取一江山岛为宜”。

    彭德怀接电后报告毛泽东。毛泽东经“反复考虑”,认为美国与台湾虽签《共同防御条约》,但其不干涉沿海岛屿的意图未变。因此在“避免与美军直接冲突的前提下”,仗还是要打。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央军委给浙东前指下达新的命令:将进攻时间推迟到19551月,目标也不必限定为一江山岛。如发现其他“设防薄弱的岛屿”,也可以打。

 

 

    浙东前线三军将士经过半年多努力,到了19551月上旬战役一切准备工作宣告就绪。人民解放军的兵力部署是:陆军:步兵4个营,炮兵2个团另2个营,及喷火兵、工兵各一部。海军:各类船艇180余艘和部分海岸炮兵。空军:航空兵15个大队及一个夜航中队,海军航空兵7个大队,共计作战飞机近200架。在这个方案里,三军参战达17个兵种、28个战术群,与敌军相比,占绝对优势,仅步兵人数3700余人,3倍于敌军;火炮及高炮近200门,5倍于敌军;再加上200架飞机,这把“牛刀”,可是够锋利的。

    一江山岛之战是登陆作战,但我们的登陆部队大多是陆军,而且不少人还是北方的“旱鸭子”,从未见过大海,上船吃不下饭,就是呕吐,有的战士黄胆水吐光了就吐血。怎么办,练!苦练!张爱萍将军将这些参战部队的官兵派到跟一江山岛地形地貌差不多的大小猫山一带开展训练并作实兵演习。战士们想尽各种办法来模拟海面训练,克服晕船,提高射击精度。并且,还根据战役需要对各种船只进行动力和火力改造。比如战防炮本来是陆军用来打坦克的,穿甲威力巨大,对付钢筋水泥的地堡正合适,战士们便把它们搬上木船,固定好,一试验,效果还挺好。可是,海面上是晃来晃去的,怎么样才能打得准呢?战士们又想到了一招,他们支个三脚架,绑一支特粗的毛竹,一头把炮系好,一头这么一压,这炮身就悬空了,能上能下还能左右转动。炮身晃了,为了能打得准,于是就在海上反复演练。可别小看这个发明,因为在登陆作战中,解放军的岸防大炮距离远,容易误伤自己人,并且岛上各种暗堡需要抵近射击才能准确摧毁。后来在实际登陆作战中打地堡真正起作用的还就是这种炮。

    人民解放军不仅完成了攻击一江山岛的兵力部署,而且对岛上的敌军所有防卫设施,都已达到了了如指掌的程度。

    宁波市有一个叫冯钰锴的居民,其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炮科第十九期,因为对腐败的国民党军失去希望,便离队回家靠做点小生意谋生。解放军情报部门知道了他的底细,便找他谈话,经过一番细致的思想工作,他愿意去岛上当卧底,为人民立功。因为他对火炮的使用很有一套,便被大陈防卫区司令部作为人才派到一江山岛上任炮兵副营长。当时一江山岛上引用的淡水和食品都要靠陆上供应。解放军情报部门物色一个叫毛加寿的青年渔民,对其进行秘密训练后,让他扮着一个走私小贩混上了一江山岛,跟冯钰锴取得了联系。冯钰锴便将他绘制的《一江山岛防卫图》放到一块石头里让其带回陆上。

    张爱萍将军亲自和前线指挥所作战人员,根据人民空军航拍的岛上实景图,与《一江山岛防卫图》进行反复对照、研究,再结合副军长黄朝天和侦察人员对一江山岛抵近侦察中获得的敌情,很快就将岛上整体布防、守军装备,乃至岛上的房子、工事、交通壕沟、礁石、峭壁、人员的行动都搞得清清楚楚,而敌守备司令王生明却还被蒙在鼓里。

 

 

    1955110,张爱萍将军下达开战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连续出动飞机130架次,对大陈岛、一江山岛实施突击轰炸,击伤敌舰4艘。114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鱼雷快艇部队在一江山岛北岛的高岛附近一举击沉美国送给国民党海军的“太平”号护卫舰。

    击沉“太平”号,是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组建以来首次作战取得的胜利。这给国民党海军的打击不小,连当时的美国报界都在惊呼:“太平”号被击沉,证明共产党中国现在拥有很大海军力量。

    而更让世人惊奇的是,人民海军的鱼雷艇部队还不小心打了个“世界第一”!当时的编号为102的鱼雷艇因故障未能跟上编队,晚11点多,在积谷山以东4海里的地方突然与敌人的炮舰“洞庭”号遭遇。艇长张逸民当机立断,下令以65公里/小时的高速向“洞庭”号直冲过去。敌“洞庭”号的排水量是1030吨,而解放军的鱼雷快艇只有22吨。并且,此时的102艇上仅仅只剩一枚鱼雷,还是一枚左舷鱼雷,这个倾斜着身子的鱼雷艇高速逼近“洞庭”号,并且在一个极短的距离里向“洞庭”号发射了唯一的一枚鱼雷,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单艇独雷、超近距离击沉敌舰的奇迹。超近距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102鱼雷艇艇长张逸民在多年后回忆当时的情况:鱼雷爆炸的那一瞬间,102艇上所有带玻璃的东西全被震碎。

    至此,大陈地区的天空和海面完全被控制起来了,大陈防卫区的国民党军的飞机、军舰再也不敢随随便便出来溜达了。

    根据世界登陆战役的经验,一般会选择在滩头登陆,但一江山岛的四面全是礁石陡壁,几乎没一块像样的滩地,对于登陆点,张爱萍将军这次又来个出其不意的选择。一江山岛的滩头地区狭小,地雷密布,处于国民党军队严密火力控制之下,如果选在滩头登陆,那损失将是及其惨重。张爱萍将军经过反复观察研究,最后决定把登陆点选择在礁石密布、敌人防御薄弱的乐清礁、海门礁和南江的田岙湾方向。乐清礁距敌一江山岛防卫司令部203高地最近,其陡崖倾斜度大约是40度,而海门礁则达到70度左右!而且没有平地全是怪石,这样的登陆条件,战士们怎么冲得上去?张爱萍将军要求登陆艇直接撞上岩石,但是不能停,还要开足马力顶住,这样登陆官兵不用涉水就可以直接冲上岸去。仅仅就这个动作,登陆部队反复演练了无数次。

    登陆点确定后,剩下的就是登陆时间了。就世界的海战史来看,大部分登陆作战都是夜晚出航,拂晓登陆。可张爱萍却不爱照搬外军那一套,他决定白天登陆。为什么呢?因为我海军的登陆船只性能各异,白天登陆易于编队的准确抵达,而且制空、制海权已经夺取,不用担心暴露问题。还有按照潮汐来看,1230分起航,15时即可到达,正好是满潮时刻,这样就能利用海水把舰艇抬至礁顶,登陆部队可以轻松登陆作战。

 

 

    海上作战,对于气温、风力、云层、潮汐等等气象条件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1955年元旦过后,张爱萍每天都在宁波听取聂凤智对天气情况的报告,他对空军气象专家的要求是,寻找风力不大于5级,浪高不大于4级,测量能见度、云量和云高均要适于炮兵、舰艇和航空兵执行战斗任务的天气。要快,要准。然而,气象专家的回答却是:浙东沿海的冬季,几乎没有符合上述条件的天气。

    张爱萍火了:“几乎没有,不等于绝对没有,再给我找!”

    担任浙东前指气象科副科长的徐杰,时年30多岁,原本是华东军区空军气象科副科长,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成绩优异,曾考取留美公费生,后因故未能成行。抗战爆发后,从军报国,参加了新四军,这是一位谦虚而又严谨的革命知识分子。为了最大化的利用气象条件趋利避害,从1954年初开始,他就着手摸索浙东沿海的天气规律,仔细地查阅了台州地区20年左右的气象资料,并走访当地渔民,虚心地向老渔民请教,以出色的工作成绩,为解放军海、空军多次对大陈、一江山之敌的打击,提供了良好的气象条件。在气象分析会上,他独树一帜,提出对气象测量得出的独家结论:浙江沿海冬季在19551171819日这三天的风、浪、潮汐均适宜海军作战(18日最好,19日后可能开始转坏)。

    当下,张爱萍将徐杰招来亲自询问:“据前面报告,海上风力还很大,你能肯定三天内有好天气吗?”

    “是的!”徐杰肯定的回答。

    张爱萍用严肃而略带诙谐的语调对徐杰道:“搞对了,你就是诸葛孔明再世,我给你请功!若搞错了,可要斩马谡噢!”

    “我愿立军令状!”徐杰态度坚决,掷地有声。

    张爱萍宽慰地笑了:“军令状嘛,还得由我向中央立,你只要保证这三天是好天气就行了,三天,我只要一天就够了!”

    当即张爱萍对在场的登陆部队陆军第六十师参谋长王坤说:“你先去头门山前沿指挥所。到达后迅速沟通联络,一旦中央军委批准行动,我向你发出‘东风’两个字”。

    王坤说:“明白,首长。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不对,是万事俱备,不要东风。”张爱萍说。

    此时张爱萍不缺东风,也不求东风,只求无大风。

    张爱萍经再三斟酌,将战役发起日期定为118日拂晓,17日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并报中央军委终获得批准。

 

 

    17日傍晚开始,海面上仍是狂风大作,足足有六七级。张爱萍将军立即打电话找到徐杰,而徐杰斩钉截铁地而又干脆利落地回答:“这只是阵风的尾风,拂晓前一定会停止,请司令员放心,明天早晨一定会风平浪静!”徐杰虽是这么保证,但这整整一夜,张爱萍几次站在海风里望着对面的一江山岛一言不发。

    118清晨,一轮红日跃出海面,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大海停止了喧嚣,一碧万顷。这一天天气情况如下:大陈海域云量为03,云高3500米,风向中午前北至西北,午后转东风,风速34/秒,能见度10公里以上,这对航空兵、舰艇、登陆兵和炮兵都是一个绝佳的天气。这个好天气,而且1月份只有这么一天就这样被张爱萍将军抓住了,久久悬在将军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118上午8时整,随着张爱萍将军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战幕拉开了!首先,解放军空军3个轰炸机大队和2个强击机大队对一江山岛纵深工事和主要火力点实施猛烈轰炸,投弹120吨,同时也轰炸了大陈岛的国民党指挥部和炮兵阵地;9点,解放军海岸炮开始试射,其后,1200多门火炮以7次间隙射击和5次急袭射击,向一江山岛倾泻了足有1.2万发炮弹。一时间,人们只觉得山在动,地在摇,空气在撕裂,大海在颤抖。炸弹雨点般洒落在一江山岛。一江山岛忽然不见了,化成了一团滚动着的烈火浓烟。

    1215分至1322分,搭载着解放军登陆部队3700人的138艘蓝灰色登陆艇,在30多艘护卫舰艇、51架战机护卫下,成双纵队展开,组成严整的战阵乘风破浪,浩浩荡荡地开向一江山岛。有亲身经历者说,这队形就像天安门广场阅兵那样齐整。1330分,解放军又以轰炸机和强击机各3个大队对一江山岛实施第二轮轰炸。与此同时,军舰也逼近到离岸3500米处,直接轰击岛上的阵地和碉堡。岛上暴露在外面的工事和通信设施全被摧毁。

    装载步兵第一七八团突击营的船队逐渐逼近乐清礁,直到距海岸500米外,岛上敌军都没反应,可进入500米后,突然迎面飞来以20毫米炮弹和12.7毫米重机枪弹构成的炙烈火网!霎时间,一艘登陆艇就挨了2发炮弹和百余发枪弹,另一艘艇上的五星红旗也被打落海中。

    解放军立即组织火力压制敌军,空军也积极配合,主攻第五连———这个从朝鲜战场上凯旋归来的尖刀连官兵离船上岸后,如猛虎下山那样扑向敌人第一道铁丝网,撕破铁丝网后,战士们以更勇猛的动作扑向王生明司令部所在的203高地。旋即,天空中划过三发红色信号弹,宣布登陆成功!其时正好是1430分。

 

 

    203高地建有敌军核心工事,敌失去这一高地,就意味着失去全岛。解放军攻占了这一高地是胜利占领一江山岛的关键,所以203主峰战斗尤其激烈。盘踞在几个高地的守军此时已无任何回旋余地,只有躲在暗堡里负隅顽抗,等待大陈岛发来援军,然而大陈岛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总司令刘廉一知道无能为力,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看着一江山岛的守军被解放军一一歼灭。尽管一江山岛守备司令王生明一个劲地声嘶力竭向他呼救,可直到王生明死时,刘廉一也未派一兵一卒前来救援。

    一座暗堡看上去已被摧毁,突然间却“复活”起来,继续向解放军射击,打死了解放军一名实习副连长。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夫妻堡”,丈夫被打死后,妻子继续抵抗直到战死。

暗堡很多,堡内守军可以转着弯子,而解放军机枪扫射出的子弹却不会转弯,与此同时,在海门礁登陆的解放军虽然抢滩成功,却无法冲出艇体,因为这里的敌人暗堡机枪射孔开得极低,距离又近,解放军的机枪找不到适当角度进行射击。几乎就在这个时候,滩头的国民党守军惊讶地发现,从登陆艇上伸出了一根根连接成二三十米长的竹竿,竹竿头上绑着炸药包,一个个炸药包冲着守军的暗堡就捅了过来。不用问,这又是战士们发明的一种特殊武器,在进攻前就已准备好了。而有的登陆艇一靠岸就顶在敌守军的机枪巢上,地堡的上盖已经被炮弹炸掉,战士们居高临下,雨点般的手榴弹轻松地就扔进了地堡,最后,再伸上一根捆着炸药包的竹竿,轰的一声,一切就都解决了。

    解放军很快就冲上了203高地和其他各高地山顶。战至15时零5分,第一七八团三营五连通信员陈寿南终于把红旗插上了203高地,此时距该连登陆不过35分钟。高地上吹起了冲锋号!岛上、海上的高音喇叭立即喊出:“红旗插上了一江山岛啦!”这一喊,大大地振奋人心,鼓舞了士气。

    此前,第一营也登上了190高地。南江守军组织了几次反击,持续时间较长,180高地于1548分被解放军夺取。1730分,北江的东山头也被攻下。

    就在临近黄昏时分,白天未敢动作的国民党空军却动了起来。17时,2F-47扫射了解放军的进攻队形,轰炸了头门山支援炮兵群,还击沉了解放军一艘装载战防炮的木质登陆船,使解放军伤亡十余人。

    一江山两岛制高点被占领前后,战斗仍很激烈。一些残余火力点又向后续的解放军第二梯队开火。还有些守军隐藏在尸体中,不时袭击解放军。解放军继续肃清暗堡里的守军。对拒不投降、还向解放军还击的敌兵,解放军便毫不留情地予以还击。

 

 

    118下午530分,登陆部队只用了三个小时,就全部攻占一江山岛。张爱萍将军后来对人讲,当时真担心,要是不能在天黑之前解决战斗,拖到晚上,那大陈岛守军和美国第七舰队肯定会出动支援,那就将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19日凌晨2时前,全部肃清岛上暗藏的国民党军残部,至此,一江山岛获得解放。

    此役战果辉煌,击沉国民党军舰3艘、伤4艘、毙敌510余人,俘虏560余人。在俘虏中有不少是胡子兵、娃娃兵,最大的六七十岁,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

    人民解放军在战斗中也付出了一定代价,被炸沉登陆艇1艘,伤护卫舰1艘、登陆艇12艘、机帆船7艘,牺牲了393人。

    这次战斗中,国民党一江山岛地区守备司令王生明被击毙,敌大队长王辅弼被活捉。

    击毙王生明的过程颇有些戏剧性。当张爱萍将军在指挥所里接到占领了一江山岛捷报的时候,兴奋不已,顽敌还未肃清他就执意登上了一江山岛。当他站在五星红旗旁,一手叉腰一手举着望远镜察看岛上的情景时,他还不知道王生明其实还没有死,而且就在他的脚下暗道的一个暗堡里。这个暗道非常隐蔽而又能直通大海。19日凌晨,登陆部队修工事的时候,一块石头落到暗道里,王生明误以为被解放军发现而开枪,结果被解放军用手榴弹炸死在洞中。台湾方面则宣称王生明坚持到20日下午4时,最后高呼“蒋总统万岁,中华民国万岁”拉响手榴弹自爆身亡。

    台湾官方一方面承认守军总数为1039人,一面却宣传“720名守军”“全体阵亡无人被俘”云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共有131名一江山岛之役中被俘人员申请回台湾,所谓“全体阵亡”的神话便完全破灭。而被俘的大队长王辅弼享受了人民政府的宽大待遇,后来还担任了安徽省枞阳县的政协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之后,下一步攻击大陈岛那便是顺理成章之事。119日上午11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集中轰炸大陈岛。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牵动了世界神经。于是,美国第七舰队便气势汹汹地压了过来。1月下旬,浙东解放军共观察到美军5艘航母、3艘巡洋舰和40多艘驱逐舰。一时间,庞大的美国舰队遍布浙东外海。

    124,周恩来总理发表声明,中国的主权和内政,决不允许他人干涉。130,浙东前指下达了准备进攻大陈岛的命令。

    孤悬海外的大陈岛何去何从?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私下规劝台湾当局从大陈列岛撤离,并以提供空军和海军掩护为条件。为了避免大陈岛守军覆灭的命运,蒋介石不得不答应。当时中美尚无外交关系,杜勒斯只得通过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向中国政府传话,希望在国民党军队撤离大陈岛时,人民解放军不要攻击。毛泽东对此采取了默许的态度。紧接着,已驻守一江山岛的人民解放军和准备攻击大陈岛的三军部队,就接到上级命令,无论有没有美舰参加,均不得攻击从大陈岛撤退的国民党军。必须做到:一、坚守岗位;二、随时准备战斗;三、不得向大陈岛撤退的蒋军开枪开炮;四、如敌向我开枪开炮则坚决还击。

    2812日,大陈岛鸡飞狗叫,人喊马嘶,美国和台湾当局出动127艘舰船,将驻守大陈的国民党军队和岛上的8000多居民,连同牲畜、财物全部运往台湾,并将岛上所有设施、建筑、民房全部炸毁。昔日繁华富庶的渔岛,剩下的只是断壁残垣的满目疮痍。

    大陈岛不战而得,人民解放军当即进驻该岛,至此,浙东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后来有人说,一江山岛战役为“中国的诺曼底登陆”。这虽有些夸张,但一江山岛之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第一场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并完全彻底地攻克一个海上岛屿的战争。

作者:赵 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