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威名远扬“勇洛楼”
来源 :  10:13:12

在如东县丰利镇,有一幢百年以上历史的砖木结构两层小楼,黛瓦青砖,古色古香。这幢小楼曾是丰利镇首家绸布店,因抗战期间新四军一师三旅指挥部驻扎于此而闻名。旅长陶勇和政委姬鹏飞(化名吉洛)曾在这里指挥了多次重要战斗,故人们都叫这个楼为勇洛楼。当年的店老板之子季敦国还曾撰写“勇洛楼序”,记述缘由经过。如今,这幢小楼已成为南通市、如东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7.png勇洛楼近照


丰利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其商业繁华可追溯到宋朝。到民国时期形成了3条商业街道。在众多商家中,位于虹桥口南首的季信源布庄堪称“老字号”,店面坐东朝西,是一座三开间的二层青砖小楼。老板季少兰在丰利商界名望颇高,其子季敦国抗战时期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是该镇“店抗会”的成员,父子俩奉行和气生财,经营的这家店在当地颇有影响。

1943年秋,正值苏中抗日反“清乡”斗争进入关键时期。新四军在串场河北频繁出击,以策应河南地区的斗争。99日夜里十时左右,季少兰及家人已经休息,忽然被楼下的敲门声惊醒,忙披衣起身。这时楼下有人压低了声音:“季老板,我是俞德,有急事,请开门。”俞德是季家布庄后面赵养颐家的外甥,在新四军里干事。季少兰推开窗户朝楼下看,借着月光看到店门外站着十几个人。父子俩连忙下楼,点上煤油灯,打开了店门。几位身穿便衣、腰别短枪的军人进了店堂,为首的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有神。俞德把季老扳拉到一旁,附耳说道:“这是陶司令,今夜我们有任务,过一会儿就走。”季少兰一听,大喜过望,怪不得有些眼熟。早在194112月丰利镇都天庙举行的庆祝双灰山战斗胜利的祝捷大会上,季少兰就亲眼见到过这位传奇式的新四军将领。陶勇是一师三旅旅长,民间都称他为“陶司令”。季少兰刚要上前打招呼,有人进来报告,伪团长纪雄已被活捉,人已带到门口,请示如何处理,陶司令挥挥手:“把他带到乡下去。”

原来,陶司令此次前来就是要攻打丰利据点。盘踞丰利据点的是伪35师徐容部的一个团,有500多人,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在新四军安排下,地方知名人士赵养颐出任伪区长。赵养颐的外甥俞德为新四军敌工科长,利用这层关系,掌握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这次攻打丰利,为了造成敌方混乱,特安排赵养颐以谈公务为名,在伪区公所设了一席“鸿门宴”,引诱伪团长纪雄上钩,新四军便衣队一举将其擒获。

在陶勇指挥下,新四军开始攻打敌碉堡。登上二楼,全镇一览无余。只见东街文昌宫一带战斗尤为激烈,那是伪军的一个营部,敌人重点把守;西南方向登丰桥两边是日军警备队和伪团部驻地,炮楼林立,火光下双方正在激战。俞德站在陶勇身边,一一介绍镇区的地形及敌方的兵力部署等情况。攻打据点的战斗进行了数小时,先是将伪区公所、伪警察局、伪军官公馆全都捣毁,接着又端掉敌人4座碉堡。下半夜,陶勇见战斗已达到预期目的,下令将敌碉堡点燃,然后押着俘虏开始撤退。此战共毙俘伪军警80余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及战利品。

丰利镇位于苏中根据地中心地带边缘,战略地位重要,围绕战略要点的争夺反复进行。根据苏中军区粟裕等首长指示,三旅承担攻坚任务。19431031日夜,新四军主力部队、区乡民兵数千人参战。战斗打响以后,部队分数路突入镇区,对敌人的三大核心工事进行分割包围。守敌依托坚固的阵地负隅顽抗。新四军军由于缺少火力支援和攻坚利器,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此时季家小楼成为攻坚打援战斗的指挥部,陶勇、姬鹏飞、张震东等面对军用地图紧张商讨对策,一道道命令接连传出。整个丰利镇枪炮声震耳欲聋,手榴弹、迫击炮弹爆炸的火光映红了夜空。此战共毙俘伪军副旅长以下340多人,缴获的武器弹药、军用物资堆积如山。这是丰利自1941年底被敌占据后,第一次获得解放。此战还解救了被伪军绑架的100多名人质。

陶勇住在季家小楼时,与季家人同吃同住,亲如一家。一天傍晚,陶勇吃过了晚饭,看到季敦国的三妹季敦凤(时年10岁)问道:“娃儿,你说说,穿黄衣服的人好,还是穿灰衣服的人好?”季敦凤说:“当然是穿灰衣服的人好,穿黄衣服的人是鬼子和二黄,是坏人。你们是好人,打鬼子和汉奸的。”陶司令听了哈哈大笑,直夸她聪明,从小就能分辨是非。

后来,如皋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也经常来到季家小楼上开会或商谈工作,谢克东、王野翔、叶胥朝等都曾在楼上留下足迹。直到194312月,敌伪部署在串河北地区发动扩展“清乡”,形势发生变化、陶司令率指挥部转移。

图片8.png勇洛楼内部布置

如今,80多年过去了,季家的小楼依然矗立在那里。小楼里至今保存着当年陶勇、姬鹏飞开会用的大圆桌,珍藏着8张八仙椅和1张办公桌,仍以原样陈列。楼里还设置了专题历史展陈,向社会开放,让人们永久纪念这段新四军抗战的红色历史。


作者:陈晓琴 季 华
下一条 : 铁军骁将柔情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