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陈巷桥伏击战
来源 :  17:28:29

19399月初,完成接应“江抗”西撤任务的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回师途中,收到陈毅司令员要求从敌侧背进攻的紧急电报。其时,日军为了巩固苏南占领区,维护其长江下游的交通运输安全,正集结重兵侵犯高淳、溧阳、丹(阳)北等地。2团团首长遂决定沿镇()(江阴)公路打一场歼灭日军的伏击战,狠煞一下敌人的嚣张气焰。

陈巷桥位于西夏墅(今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敌伪据点南约2 公里,横跨南北向的新孟河,镇澄公路(镇江到江阴)紧靠河西岸平行而过。得悉陈巷桥地区公路两侧是高出路面四五尺的土埂,埂上芦苇、翠竹丛生,便于部队隐蔽,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等情况后,王必成等团首长当即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以陈巷桥为“打援”伏击区,佯攻陈巷桥北的西夏墅日伪据点(位于镇澄公路的中间点,一旦被攻克,镇澄公路即被截断,故为敌必救之“围点”),诱奔牛镇、武进县的日军出来增援,于其必经之陈巷桥一举歼灭。

图片36.png陈巷桥伏击战发生地


98日晚,团长王必成亲率3营和特务连从丹阳王庄出发,急行军两个多小时赶到陈巷桥。王必成首先派出哨兵在地方游击队的协同下,对陈巷桥附近进行警戒,封锁消息,同时组织附近群众在公路上设置路障,阻断交通。由于镇澄公路和新孟河皆南北走向,公路在西,河在东,两者平行,故巧妙地将伏击部队主力部署在公路西侧,公路东侧仅部署1个排兵力,这样既便于充分发挥我军火力,又可借助河流屏障阻敌东逃。

21 时多,战斗打响。2团特务连2个排由北向南,1个排由南向北,以“围攻”的架势向西夏墅镇日伪据点发起猛烈进攻。战斗进行了1个多小时,据点日伪军如瓮中之鳖,不得不向外求援。

敌收到求援情报后果然中计。22 时许,日军 200 余人全副武装分乘 7 辆卡车,沿镇澄公路向北,赶往西夏墅据点增援。当第一辆卡车开到障碍物前,车子紧急刹住,后面的卡车接二连三停下来。正当日军纷纷跳下车想搬掉障碍物时,王必成在土埂后一挥驳壳枪:“打!”战士们顿时将一颗颗手榴弹掷向敌群,我军的重机枪也同时开火。敌前4辆卡车很快被炸瘫,车上死伤大半,剩下的日军争先恐后往车下跳,为躲避手榴弹,有的往车底下钻,有的滚下河岸,有的依托汽车和沟坎顽抗。2团指战员遂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后面3辆卡车上的日军伤损较轻,一阵忙乱后摆开阵势,在卡车的掩护下,用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疯狂地向阵地和河岸上的2团指战员扫射、投掷。埋伏在土埂上的战士们当即还击。2团指战员中的“神弹手”,准确地将手榴弹投进敌人的卡车里,日军顿时被炸死一大半。

打援战斗进行了约40分钟,王必成估计敌仍有后援部队,拖下去对我军不利,遂发出统一撤出阵地的信号,并一面组织火力掩护,一面率部迅速转移。这次战斗我军以伤亡 30 人的代价,毁敌汽车7辆,毙伤敌大队长以下官兵 180 余人,缴获日式重机枪等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品。

陈巷桥伏击战战斗规模虽不大,但因妙用活用“围点打援”战术,因地制宜选定敌必救之“围点”和“打援”伏击区,巧妙配置设伏兵力,既围了“点”又打了“援”,干净利落,战果显著,成为江苏抗战史上的经典战例之一。

图片37.png陈巷桥战斗经过要图(193998


作者:
上一条 : 龙仓间战斗
下一条 : 扬中上空击落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