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位于津浦铁路浦口至蚌埠段的东侧,南临长江,北到淮河,东至高邮湖西,在华中敌后抗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40年8月下旬,侵华日军为屏障南京,维护津浦铁路南段及运河沿线的交通运输安全,从南京、扬州、镇江等地抽调第15、第17师团各一部及部分伪军,陆续向皖东各据点增兵,准备集中万余兵力,兵分七路大举“扫荡”津浦路东地区,企图用一个月的时间摧毁皖东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决定留第4支队主力坚持津浦路西,以留守路东的第4支队第14团及地方武装,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就地分散游击,与日伪军周旋,坚持内线斗争;另以进入淮安、宝应地区的第5支队,在外线积极策应,牵制日伪军兵力。
9月5日,日伪军从天长、六合、来安等地,分批多路向皖东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盱眙以南之半塔集、古城分进合击,企图寻歼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第4、第5支队。6日,占领竹镇、自来桥,7日,再占4支队根据地汊涧、半塔集,尔后继续向古城进犯,并从高邮频繁出动日伪军,袭扰淮安、宝应等地区,以牵制和拦阻新四军5支队主力南援。新四军主力部队、地方武装、自卫队密切配合,灵活穿插,以袭击、伏击战术,与敌人周旋。7日,第4支队14团3营,在竹镇附近伏击日军指挥机关,予以包围,激战5小时。日军伤亡惨重,先后出动飞机24架次前来轰炸,营救被围之敌脱逃。11日,独立3团在来安以北的白沙王地区伏击日伪军,歼其3个连。同日,由竹镇经中所集向张山集进犯之敌伪700余,在龙王山也被独立一团击溃。淮宝方面,高邮之敌400余乘汽船30余只,分占观音寺、永丰、蒋坝,以11架飞机大肆轰炸仁和集、新集,掩护部队向新四军进攻。敌占新集后被第8团一部击溃,13日该敌退回高邮。15日,盱眙之敌300余人进犯仇集,遭独立三团打击。17日,五河进犯盱眙之敌经双沟撤回原防。历时12天的淮南津浦路东反“扫荡”胜利结束。
此战,经过大小战斗65次,共毙伤日伪军6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保存了抗日力量,保障了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新四军伤亡200余人,第7团政治委员徐世奎在龙王山战斗中牺牲。
徐世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