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朱家岗战斗中有一个“小鬼班”立下奇功,他们是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四连三排九班。这个班由一群十五六岁的小战士组成,他们都是淮北抗日根据地的贫苦孩子,有的是父母、兄弟姐妹都被日寇杀害的孤儿,主动跑来参加新四军。部队首长看他们年龄小劝他们长大了再来,但他们坚决要当新四军,不肯回去。部队首长只好将这群孩子暂时分配到各个连队。抗日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时,第四师首长准备将他们送到后方学文化,但他们仍然不愿离开,于是这群娃娃兵被集中编为第三排九班,大家亲昵地称之为“小鬼班”。
1942年冬淮北抗日根据地开展33天反“扫荡”斗争时,“小鬼班”随二十六团在内线坚持斗争。12月10日,二十六团在驻地朱家岗遭到日、伪军的偷袭包围,不到900名指战员与1500多日伪军进行了近一天的激战,最终以牺牲73名、负伤68名的代价,歼灭日伪军280余人,取得战斗胜利,书写了淮北抗战的光辉篇章,也在宿迁大地上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颂歌。其中,英勇的“小鬼班”为这曲颂歌增添了壮烈的音符。
朱家岗战斗开始时,“小鬼班”作为预备班留在曹圩团部。曹圩村东南门是进出的唯一通道,由新四军四连三排防守。敌人连续5次冲锋被打退后,恼羞成怒,用大炮猛烈轰击新四军阵地,圩子大门被敌人炮火炸毁,20余名战士不幸牺牲,靠前指挥的团长罗应怀也身负重伤。危急时刻,“小鬼班”参加了坚守东南门的战斗。
战斗前,副团长严光作动员:“‘小鬼’同志们,谁是穷人的硬骨头,就在这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站出来吧!刺刀见血最英雄,杀敌立功最光荣!”“小鬼班”班长周茂松代表全班表示:“谁怕死,谁是狗熊!副团长,布置任务吧!”严光下达任务:“你们一定要守住东南门,一定要打退鬼子的进攻!”大家齐声回答:“我们一定能守住东南门,一定能打退鬼子的进攻!” 严光随即把他们编为两个突击组、一个抢车组,抢车组需要把水壕外晒场上的两辆大车抢来堵塞被炸毁的圩门。
朱家岗战斗经过要图(1942年12月10日)
激烈的战斗打响了。“小鬼班”中的突击组首先在圩内机、步枪火力掩护下,不停地向敌人投掷手榴弹,打乱敌人的阵脚,然后挥舞大刀,高呼着“为烈士报仇”的口号直冲敌阵。日军被“小鬼班”打得晕头转向,狼狈逃窜。抢车组趁势把晒场的两辆大车抢过来,把炸毁的圩门堵塞起来。
战斗中,指挥“小鬼班”的四连副连长尹作新发现,在东南方向的交通壕里,敌人的钢盔在一闪一闪地晃动,这表明敌人要发动新的进攻。尹作新要大家做好迎战的准备。不一会儿,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向东南门发动了新的进攻。日军军曹打着太阳旗在前面引导,几十个日军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冲了上来。待敌人前进到还有三四十米的距离时,尹作新发出齐射的命令。敌人一个个应声倒地,活着的连滚带爬跑回路沟中,太阳旗和日本军曹的尸体丢弃在圩壕边。
不久,敌人再次发起新的进攻,炮弹在圩门附近爆炸。敌人接受了上次的教训,改为交叉掩护和分组跃进,逐步接近圩门。当敌离圩门只有二三十米时,“小鬼班”的机枪、步枪立刻吐出了火舌,掷出的手榴弹在敌群里爆炸。一个戴眼镜的日军吓昏了头,没有跟同伙一起逃,却向沟边跑过来。15岁的战斗组长高佩桐迎面给他一枪,这个敌人一个倒栽葱跌进水沟里。邻近阵地上的战友们鼓励说:“打得好!打得妙!‘小鬼班’呱呱叫!”。
下午两点多钟,敌人再次发起猛烈冲击。密集的炮火把“小鬼班”构筑的掩体大部轰平,阵地上硝烟弥漫,堵门的两辆大车被敌人子弹打得像个蜂窝,副连长尹作新和班长周茂松壮烈牺牲,副班长小陈担负起指挥全班的责任。“小鬼班”的战士们心里燃烧着复仇的怒火,个个像小老虎一样英勇顽强,以两辆大车作依托,同敌人反复争夺。一次,两个日本兵冲到大车前边,一个爬到车上时,被一枪打倒在地;另一个从车底往里钻,小战士突然冲上去,手起刀落,把敌人砍死在车下。
“小鬼班”班长周茂松烈士墓
鏖战至下午4时许,九旅旅长韦国清亲自率领骑兵部队前来增援,敌人终于坚持不住,溃败而逃。“小鬼班”在战友们的配合下,打退了日军多次冲锋,坚决守住了东南门,阵地像钢铁一般坚强。战斗中,“小鬼班”的战士们个个英勇无畏,奋力杀敌,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