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张大仿珍藏的军号
来源 :  10:46:45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壮阔历史画卷中,嘹亮的军号声始终回响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空,传递着战争的命令和集结的信号,激励着战士们奋勇杀敌。江苏省泗阳县爱园镇条河村的一户张姓人家就珍藏着一把曾在战场上使用过的军号。

图片4.png张大仿珍藏的军号


194012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奉命挺进淮海,支援新四军作战。皖南事变后,该旅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在淮海大地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新四军独立旅旅部直属机关驻扎在条河村梨园庄开明人士周一清家。为了迎接新四军官兵的到来,条河村的百姓早早腾空房子,打扫卫生,准备好日常用品,有的老百姓甚至提前就把地铺打好,开水烧好,好像是在迎接多年未见的亲人归来。村庄里也到处贴满了欢迎新四军的彩色标语。条河村人民的热情让独立旅官兵一扫长途行军的疲惫和战时的紧张,仿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也正是在这段时期,条河村张大仿一家与独立旅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大仿家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得知独立旅政治部主任刘兴元夫妇要住到家里,张大仿一家十分激动。张大仿的母亲早早就腾出三间房子,打扫干净,还特意用白布挡住墙壁,防止灰尘掉落。

图片5.png刘兴元


刘兴元夫妇住在张家主卧室,随行的警卫班一共有12人,分住在其余两间卧室。他们的工作都很繁忙。刘兴元的妻子徐杰经常早出晚归,时常错过了饭点,就简单对付一口。张母有时就留点饭菜,送到他们房间。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徐杰和张母关系越来越亲密,就像母女一样无话不说,徐杰还亲切地叫张母“李妈妈”。一次闲聊,徐杰对张母说,自己要和刘主任一起行军打仗,如果以后有了孩子,就把孩子留给“李妈妈”带。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徐杰的这个愿望没能实现,但是他们与张家结下的深厚情谊,一直让张大仿一家铭记在心。

刘兴元虽然在工作上对下属要求严格,但生活中十分随和,一点官架子都没有,时常在工作之余关心张家人的生活。他听说张大仿学习刻苦认真,就主动和张大仿聊天,鼓励他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作贡献。当他看到邻居家的小孩都喜欢和刚出生的小马仔一起玩耍时,就再三叮嘱警卫员,要看好小马,别让它伤及孩子们,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张大仿家既是刘兴元夫妇休息的场所,也是他们办公的地点。独立旅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经常到张大仿家开会,有时候直到深夜才走。一次,梁兴初旅长带着一些独立旅的干部到张大仿家开会,由于这次人数比较多,刘兴元的卧室容纳不下,他们只好在院子里开会,可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把他们赶入了刘兴元的卧室。屋子里只有几把破旧的板凳,根本不够坐。为了不打扰张大仿一家的休息,他们就脱下被雨水淋湿的鞋子,席地而坐,张家人看到这一幕心里感动莫名。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42年夏季的一天,刘兴元突然告诉张大仿一家,部队接到命令,离开条河村,立刻奔赴前线作战。张大仿依依不舍地说:“打完仗再来啊。”刘兴元说:“好,把日本鬼子赶走了,我们一定会来看你的。”说完,他拿出一个包裹,递到张大仿面前,说:“这个送给你,既表示对你全家感谢,也给你们留个纪念。”张大仿打开包裹一看,是一把军号、一瓶进口眼药水和一小瓶治疗疟疾病的奎宁药丸。刘兴元接着说:“这把军号,跟随红军走过25千里长征路,见证了这段艰辛历程,它曾号令千军万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可是一件珍贵物件,留给你做个纪念吧!”这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张家人的感激之情,更是对抗战胜利的美好期许。临走前,刘兴元夫妇把张大仿家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水缸挑满水,就如同他们刚来时的样子。

图片6.png张大仿吹响军号


张大仿用黄色丝绸布将那把军号包裹得严严实实,并在上面系上红布,视为珍宝,一直珍藏到20223月离世。这把军号不仅是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更是新四军独立旅与条河人民鱼水情深的见证。


作者:姜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