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烽火年代的青春修炼日记
来源 :  09:57:03

在南通博物苑,保存着一位去世时年仅25岁的女烈士马世和的珍贵遗物——三本日记本和一枚牛角印章、一块瑞士手表、一支自动铅笔。难以想象,当年如此年轻的她竟然是一位潜入敌人心脏,机智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孤胆英雄”。

图片20.png马世和日记


马世和,又名马淑华,1922年出生于南通寺街。全民族抗战爆发时,她还只是一个15岁的少女,在进步教师与年长同学的影响下,投入了抗日救国洪流。1938年马世和毅然离开家庭,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春,17岁的马世和经中共江北特委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起,她先后担任中共卢港区委书记、掘港区委书记、如皋县委组织部部长等职。

图片21.png马世和


194111月,经苏中四地委派遣,马世和只身进入敌占区南通城,担任南通城地下党特派员。她利用亲戚的关系打入日本人开办的江北中央病院,以护士训练班语文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

19434月,马世和接到苏中四地委紧急通知,要求她设法打入伪特工机关,获取敌人的核心机密,配合根据地的反“清乡”斗争。经过一番努力,马世和成功打入伪特工总部江苏实验区苏北分区总站,负责图表统计工作。她将秘密搜集到的情报及时转送到根据地。身处敌营,马世和随时都有暴露的风险。有一次,敌特务组长突然通知她去宪兵队。虽然不知道具体原因,但多年的地下工作让马世和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一到宪兵队,她就被带进房间,与一名刚被捕的共产党员见面。马世和不动声色,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过去。1943年底,马世和被调至四甲坝特工组搞内勤工作,保管情报资料。一次,她发现一份日伪派遣潜伏在通东地区的8个特务的名单,便迅速抄报苏中四地委机关,将这8个特务一网打尽。苏中四分区司令员陶勇曾表扬马世和“起了拿枪的军人所不能起到的重大作用”。马世和也曾多次受到日伪的怀疑、试探,由于她勇敢机智,善于利用敌人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各种可利用的社会关系,每每化险为夷。经过马世和等地下工作者近三年的艰苦努力,到1944年,南通城的学校、医院、文艺团体中都有了党的力量。

马世和进入南通城后不久就染上肺病,因任务紧张繁重,得不到很好休息,致使病情不断加重,但她并没有因此放慢脚步,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持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

19447月,马世和病情加剧,住进基督医院(今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休养。生病期间,她仍负责苏北地区的地下党工作。此时,伪苏北“清乡”公署情报机构对马世和已有所察觉,派特务秘密监视她。苏中四地委接到报告后,决定让马世和立即撤回,急电南通县委设法营救。730日傍晚,马世和剪去辫子,戴上墨镜,在护士掩护下从容走出医院,在游击队接应下回到解放区。马世和突围后,病情继续恶化,在党组织安排下,转到上海治病。194767日,马世和不幸病逝于上海中山医院,年仅25岁。

南通博物苑目前收藏的马世和的遗物中,以分别标有“新生日记”“自由日记”“新中国日记”字样的三本日记最为珍贵。这三本日记记录了她在1944830日到1946101日生病住院期间的学习与思考。

图片22.png马世和日记内页


从日记中可以了解到,马世和在治病期间,仍坚持每天在病房看报、读书,读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屠格涅夫的《春潮》、绥拉菲摩维奇的《铁流》、老舍的《国家至上》等书籍。读过《尼娜·奥尼洛娃的故事》后,她还写下了这样的读后感:“要锻炼自己有坚强的战斗意志,当面临着敌人时,记着,不应有任何的宽容,更不应退却,那么你才能是无产阶级革命战线里的一个光荣战士……让我们步着尼娜的血迹前进吧!”

除了阅读文学名著,只要身体有所好转,马世和就抓紧时间研读《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史》《中国革命运动史》《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国地理基础教程》等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文化水平。她还认真学习党的文件,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撰写心得体会。她在日记里写道:“党员锻炼和修养的目标,不应该只是党员最低条件的标准,而应该是最高条件的标准。”

马世和一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希望病愈后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战斗。“新生日记”的扉页上就抄录着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忍受一切,只要我能够回到我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她还用工整的笔迹写道:“我一定能获胜,健康将重回到我身体上来,我的身体又能胜任党所交付给我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打垮日本,在打垮日本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扫除抗战中的绊脚石。谁说现在的生活毫无意义,我不是要去参加历史的战斗吗?那么好好的愉快的生活,为健康而战斗吧!”字里行间昂扬着坚定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这三本珍贵的日记,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倚靠在病床上的抗日女战士,柳眉星眸、丽质天成,虽然机警勇敢地投身暗战,但她心中是那么希冀着和平;虽然面庞日渐清瘦,但她看向远方的目光却始终坚毅、清澈、动人。


作者:任苏文
上一条 : -1
下一条 : 潜伏在日军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