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四个全面”: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来源 : 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16:46:27


曲 青 山


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省调研考察时提出“四个全面”的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不仅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基础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命题,立即在全国上下、国内国外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热议。中国梦具有什么样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呢?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而奋发努力,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这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是时代的主题。由此可见,中国梦这一重大命题内含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度一致。中国梦对上述系列目标任务进行统摄提升、提炼概括,作出了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群众易于接受的形象表达和生动表述。

中国梦的提出,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中国人民进军的号角。它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内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责任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引领中国走向未来和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关系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其基本内涵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因此,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成为我们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含义却发生了质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将来完成时,是到2020年要完成的任务、实现的目标。如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不能如期完成、目标不能如期实现,那么,中国梦的实现就会被延迟。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

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要确定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主题?我们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这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也阐明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更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我国30多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靠什么?还是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进一个领域的改革,而是要协调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着力解决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而且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实现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是支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要确定这个主题?我们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无论从重大现实意义看还是从深远历史意义看,它都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

从重大现实意义看,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是姊妹篇,二者的主题可以说是一个“破”和“立”的关系。因为,三中全会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述的话就是“改革”,改革就是变更、革新,相对来说更多体现为“破”。四中全会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述的话就是“法治”,而法治更多体现为“立”。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改革过程中有破也有立,法治建设进程中有立也有破。对“破”与“立”,我们要辩证地去认识和对待。“破”是为了破除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是手段,其目的是“立”,即建立起运转良好的制度体系和有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破”与“立”的有机统一,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从深远历史意义看,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于解决法治与人治的关系问题,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法治与人治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都必须经过法治国家建设这个坎。从世界近现代史看,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与人治关系的。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是一件为长远发展谋、为子孙万代计的大事。它的深远历史意义就在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法治保障。

实现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着力强调的。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有鉴于此,他对今后党的建设从“严”的角度提出八个方面的要求,即: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靠人去努力、去奋斗。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直接关系党的命运,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更加紧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如果对其经验和做法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严”。“严”已成为党的建设的新常态,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事实证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全面了、从严了,我们党就坚强有力。党坚强有力,人民群众就会团结聚集在党的周围,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新形势下,只要我们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就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起着政治保证、组织保证作用,而且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