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胡耀邦三任组织部长
来源:《世纪风采》2015年第10期
来源 :  09:59:57

水新营


胡耀邦从中央苏区的“红小鬼”成长为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一生中历任要职。其中,组织部长的岗位同他数度有缘。他先后担任过共青团中央(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从长征胜利后的少共中央局组织部到拨乱反正时期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他都留下了奋斗的足迹,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担任共青团中央(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

 

胡耀邦,1915年11月生,湖南浏阳人。192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革命后最初从事少年儿童工作。1933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少共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别称。少共中央局就是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当时,凯丰(何克全)任少共中央局书记,刘英任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陈丕显为少共中央儿童局书记,谭启龙、赖大超是少共中央局的干部。胡耀邦同陈丕显、谭启龙等都是中央苏区著名的“红小鬼”。当时生活艰苦,但他们始终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朝气十足。胡耀邦出色的工作也屡屡受到上级的好评。

1934年10月,胡耀邦随中央红军长征,先后在红三军团政治部做民运工作和青年工作,途中虽患重病和被敌机炸伤,仍保持坚定的革命意志,胜利到达陕北。到达陕北后,胡耀邦参加了红军东征,入晋后积极组织扩红筹粮工作。因工作突出,胡耀邦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

东征胜利后,胡耀邦又回到青年团的领导工作岗位。此时,中共中央对共青团中央(少共中央局)的组织成员进行了局部调整。书记仍然是凯丰,副书记是冯文彬,委员有关向应、博古、陈昌浩、陆定一、刘英、胡耀邦等。1936年6月起,胡耀邦任少共中央局组织部副部长、部长。这是胡耀邦第一次走上组织部长的领导岗位。不过,由于形势的变化,胡耀邦在少共中央局组织部负责人岗位任职时间不长。

当时的共青团工作,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正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变。1935年9月,少共国际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提出建立世界青年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并要求各国共青团要做根本改造,使之成为广大青年的非党青年团。正在致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共中央也认为对共青团有改造的必要。因为当时白区的共青团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和严酷的白色恐怖影响下,早已成为脱离广大青年群众的狭小组织,而苏区的共青团也显露出了独立的“第二党”倾向。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红军东征归来之后,共青团的改造就提到党中央的议事日程。

1936年7月11日,胡耀邦根据在陕北子长县调研共青团工作的情况,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党的工作》第4期上发表了《目前子长的团应做什么》一文。文章指出,子长县共青团组织应以最敏捷的手段去号召青年加入游击队,加强游击队中团的工作;整理少先队组织并加强其训练;进行部分团与青年群众组织改编的准备工作。在文中,胡耀邦提出的共青团“改编”即“改造”的任务。

共青团改造的具体做法,直到同年11月1日经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才确定下来。包括胡耀邦在内的少共中央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作出了《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决定内容主要包括:一、取消国民党统治区内共青团组织,所有团员按照各地具体情况需要,去参加或组织合法和公开的青年组织;二、大批吸收团员入党。没有入党的团员,应成为党支部周围的积极分子,但不另设团支部和团小组。在各地党组织设立青年部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及青年干事;三、抛弃一切“第二党”的关门主义的工作方法,采取青年的、民主的、灵活的、公开的活动方式,扩大各级青年组织。将共青团组织改造为青年救国会(简称“青救会”)。

根据党中央的决定,胡耀邦积极投入到共青团组织的改造。他到边区各县去作调查研究,组织青救会,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开展各种抗日救国活动。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青救会组织发展很快。对胡耀邦这一时期的工作,当时主持少共中央局日常工作的冯文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37年1月,根据中央决定的精神,共青团中央(少共中央局)停止工作。胡耀邦不再以少共中央局负责人的身份活动,但他还继续从事青年工作,曾任西北青年救国会候补常委等职。经过共青团改造之后,青救会高举抗日救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旗帜,广泛团结全国青年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的青年运动也迅速打开了局面,大批热血的爱国青年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浪潮中来。

 

担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1937年5月,胡耀邦离开青年工作岗位,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后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大队政治委员。胡耀邦在抗大任职时表现突出,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1939年1月,经毛泽东提名,胡耀邦出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这是胡耀邦第二次走上组织部长的领导岗位。

当时,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是方强。但在胡耀邦到职的时候,方强却不在总政治部组织部,他担任军委组织的华北考察团团长,前往华北敌后根据地考察。方强于1940年7月返回延安后,即调任八路军军政学院教育长。

由于部长方强不在岗位,胡耀邦代行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职务。实际上,总政治部组织部只有胡耀邦这一位副部长,所以从上任之日起,他就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然而,在工作中有人担心胡耀邦太年轻,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可毛泽东说:“既然你们认为胡耀邦担任组织部副部长不行,那就让他当部长吧。”不久,胡耀邦便担任了部长。

任职总政治部组织部,是胡耀邦革命生涯中又一次大的飞跃。总政治部组织部是一个重要岗位,负责军队干部的考察、调动和任免事项。特别是在当时,前方战事紧张,干部调动非常频繁,凡是由前方回延安或是从延安奔赴前线的重要军事干部,都要到胡耀邦处报到或领取介绍信、上级的鉴定书。就工作范围来说,胡耀邦不仅负责八路军的干部调派,而且负责向中原和南方的新四军,甚至向重要的游击根据地派遣干部。对此,建国后的胡耀邦曾回忆说:“毛主席提议任命我为军委组织部长的时候,我才23岁(时为副部长、代部长)。既然当了组织部长,就必须得与高级干部谈话。那时,我曾经找过陈赓大将、徐海东大将、王树声大将,与他们进行谈话……有时,还要进行比较严厉的批评。尽管如此,高级将领们仍要听。”

当时,王稼祥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他对胡耀邦十分器重。一次,他对夫人朱仲丽说:“胡耀邦善于学习,读书很多,早年还是青年团的骨干……应该多读书,但更重要的是善于在实际中应用,用书本知识联系实际。胡耀邦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胡耀邦走上总政治部组织部负责人的重要岗位后,还有不少兼职,并参与中央和军委的一些重要工作。1940年,胡耀邦兼任中央军委直属机关政治部主任。这一时期,胡耀邦还参加了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这个委员会是中共中央处理在华北、华中地区事务的领导机构,主任为王稼祥,秘书长为王若飞。胡耀邦被任命为这个委员会的委员,其他委员还有罗瑞卿、萧劲光、柯庆施等。委员会每两周开会一次,听取各根据地来延安的干部的汇报,并为中央准备指示意见。从这时起,胡耀邦参与了对地方的综合性事务的领导工作。延安整风期间,胡耀邦作为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与领导中直机关的整风审干,他敢于直言,对延安整风运动提出不同意见,积极纠正一些过“左”的做法。

胡耀邦在主持总政治部组织部工作期间,非常重视军队中的知识分子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大批青年学生和革命知识分子满怀着爱国热忱和献身精神,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投身抗日洪流。这就为全军培养选拔干部增加了新的活力。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工作,采取正确的政策至关重要,这是摆在作为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面前的新课题。胡耀邦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和中央的精神,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在对待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问题上要有正确态度,这是关系到抗日根据地能否巩固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能否胜利的大问题。对属于总政治部组织部安排工作的知识分子,胡耀邦首先信任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把他们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施展聪明才智,为革命事业服务。

胡耀邦在任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代部长、部长6年间,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加强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1977年12月,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部长。这是胡耀邦第三次走上组织部长的领导岗位。任职期间,正是粉碎“四人帮”不久,党和国家正处于重大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胡耀邦在邓小平、叶剑英等的大力支持下,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遵照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领导和组织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调整各级领导班子、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等工作,为完成组织战线拨乱反正的任务、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在十年动乱中,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全国被立案的干部就有230万人。“文革”结束后,平反冤假错案,把林彪和“四人帮”颠倒了的是非功过纠正过来,是组织战线拨乱反正的重大任务,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胡耀邦就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伊始,一手抓真理标准的讨论,一手紧抓落实干部政策,着手解决当时最敏感、最迫切的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面对存在的大量冤假错案,胡耀邦旗帜鲜明地提出:“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为了有力地组织开展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在胡耀邦的领导下,中央组织部设立了干部审查局。他主持和重新调查了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案件,使一大批受迫害的同志得以平反昭雪。1978年5月,他亲自抓“六十一人案件”的复查工作,克服了很大的困难,终于将这个大案纠正过来。这一案件的突破使全国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向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

胡耀邦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他提出:“对知识分子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做到有职有权有责;调整用非所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中央组织部在1978年10月10日到11月4日,专门召开了两次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座谈会。在胡耀邦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对30多万名被错划为“右派”的知识分子予以平反,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著名作家冰心在谈到胡耀邦时,曾深情地说:“他是我们知识分子的知己。”尤其从知识分子中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胡耀邦更是表现出政治家的高瞻远瞩。他反复强调一定要破除“左”的陈腐思想,跳出只从党政干部中寻找人才的圈子,放眼于广大知识分子,把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接班人发现出来,选拔上来。

胡耀邦在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特别强调要恢复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他对广大干部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提出组织部要敞开大门,坚决改变“门难进、人难见、事难办”的现象。在他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亲批的群众来信就有4000多件。他要求凡是来找他谈问题的干部或者给他的来信,任何人不要推挡和阻拦;不管是老干部、新干部本人或家属子女来部里反映问题,都要满腔热情地接待;有些外地的老同志来京谈问题或治病,一定要负责安排好住宿和生活,并为他们提供方便。许多干部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后,动情地说:“到中央组织部来,感觉像当年从战火纷飞的前线回到延安中央组织部一样,党员干部又回到自己的‘家’了。”

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胡耀邦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三中全会结束不久,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部长,不再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关于胡耀邦的这一段任职经历,中央组织部的老部长安子文在一次和自己女儿的谈话中,把自己和胡耀邦作过一番很有意思的比较:“我当了二十多年中央组织部部长,结果进了监狱;胡耀邦才当了一年中央组织部部长,却进了中央政治局!”

胡耀邦从中央党校副校长的岗位调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才一年时间,就进入了中央政治局,成为党中央的一位重要领导人,这无疑是党和人民对他在中央组织部短短一年的工作给予的极大肯定和充分认可。

(责任编辑:李曼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