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宁关不屈撼魔窟 许晓轩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整理)
来源 :  09:54:51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下令对狱中的革命者进行血腥大屠杀。临刑前,许晓轩高举双手,向每间牢房的战友道别,平静地对大家说:“胜利以后,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他和许多杰出的革命志士的光辉事迹,教育和激励了几代热血青年。
    许晓轩,1916年10月出生,江苏江都人。幼年时因生活所迫,许晓轩不得不中途辍学,到本地的一个钱庄当学徒。他参加了陈士德为青年店员和学生组办的外语讲习班,学习英语、世界语和汉语拼音,开阔了视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兴起,许晓轩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1935年,他到无锡公益铁工厂当会计,参加了抗日救亡组织“无锡学社”。
    1937年,许晓轩随公益铁工厂内迁重庆,由救国会负责人沙千里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庆职业青年互助会的活动。由于许晓轩平易近人,待人热情、诚恳,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不久便成为互助会的领导成员。他们经常开展演讲会、交谊会、壁报、歌咏、演剧、街头宣传等活动。1938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川东青委创办的《青年生活》月刊问世,许晓轩担任编辑,并负责发行工作。每期稿件编好后,都由他送《新蜀报》或《商务日报》印刷厂排印。每期印一二千份,除内部分送外,大部分送交生活书店出售。《青年生活》说出了爱国青年的心里话,深受读者欢迎。
    1939年春,许晓轩担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1940年,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书记。他更加注意深入基层,领导群众开展地下斗争。在他的组织发动下,新市区党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1940年4月,由于叛徒的出卖,许晓轩不幸被特务逮捕。被捕后,他被关押在重庆望龙门22号军统的看守所里。在狱里,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和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毫不畏惧地和敌人展开斗争。当他得知亲人正在设法营救他时,便用铅笔在包香烟的薄纸上写了“宁关不屈”四个字托人捎出,表现了他坚定不屈的革命意志和斗争到底的决心。
    1941年10月,许晓轩被转押到贵州息烽监狱。身陷囹圄,他仍然坚持学习,每天天刚亮就开始学习外文,晚上利用走道上透进来的微弱的桐油灯光读书。经过二三年的自学,他已能翻译一般的俄文评议。同时他还自学英文,阅读古书《孙子兵法》。
    1946年7月,军统息烽监狱撤销,许晓轩等72人被押到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第一看守所(即“白公馆”监狱)。根据斗争的需要,许晓轩、谭沈明、韩子栋三人组成临时党支部,由许晓轩任支部书记。他们虽然被禁锢在岗哨林立、高墙深院、电网密布的监狱里,但他们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斗争。敌人为割断他与狱中地下党组织的联系,将他戴上重镣,关进终日不见阳光的地牢。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数十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大西南进军。11月27日,解放军的炮声已在重庆南部轰响,难友们都在满怀希望地迎接解放。可是就在这时,敌人却对集中营里的革命者开始了血腥的大屠杀。在步云桥附近,“白公馆”的革命者一批批被押往松林坡附近杀害,狱中300多人全部遇难,连不满周岁的婴儿也未能幸免。歌乐山下枪声、口号声交织在一起,震撼着这座杀人魔窟。这就是重庆解放前夕,敌人制造的“一一·二七”大屠杀。
    许晓轩坐牢9年,始终英勇斗争,坚贞不屈,早把生死置之度外。1949年11月27日,许晓轩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33岁。
    许晓轩牺牲后的第三天,重庆解放了。党和政府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苍松翠柏护卫着的歌乐山上。1950年1月15日,在青年馆为死难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刘伯承、邓小平亲往祭奠,并与张际春、李达联名写了挽联:“为烈士复仇,彻底消灭反动派;争人民幸福,努力建设新中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