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江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考察
孙家坤
来源 : 《党史资料与研究》2013年第1期 09:54:12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江苏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和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这一工作基本完成。

  一、江苏对资改造的历程与政策措施

  (一)对资改造的启动阶段(1949年至1952年下半年)

  从1950年到1952年,江苏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始启动对江苏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一阶段的主要做法是,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扶持私营企业发展。

  1.扶持正当经营,推动私营工商业恢复发展。19496月,苏北行政公署发布了《苏北工商业登记暂行办法》,苏南区党委提出大力恢复城市工业。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发放贷款扶持私营工商业恢复生产,19495月以后,向工商企业发放贷款11.1万元,其中私营工商业占30.65%,1950年发放贷款332万元。华东粮食局还与南京私营有恒面粉厂签订小麦加工制粉合同。1950年又配给无锡市10余家私营布厂棉纱1000余件,委托代织细白布3万多匹。19504月,国营苏南百货公司在一个月中,向30多家私营工厂收购火柴、肥皂、布匹、袜子等滞销工业品,总价值7.3万元,使因货物滞销或资金短缺而陷入停工或部分停工的私营厂得以恢复和维持生产。通过国家扶助,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逐步走向正常经营。

  2.整顿市场,平抑物价。建国初期,江苏为打击不法资本家乘机囤积物资,哄抬物价,苏南,苏北和南京市通过国营公司和合作社,集中调运大量物资,组织市场急需的大米、面粉、火柴、纱布等投放出售。同时,疏导粮、油、布、纱等主要物品来源,扩大零售阵地,加强对工商市场的检查与监督管理,使市场主要商品价格逐步稳定下来。

  3.开展“五反”运动,惩治 “五毒”行为。建国初期,资产阶级部分人员中的 “五毒”(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行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危害。为此,苏南、苏北和南京市积极开展“五反”工作,并对工商界代表人士加强思想教育,讲清“五反”的意义,消除他们的顾虑。对违法所得的退补、罚款项,从宽处理,对确有困难者分别予以减缓免的处理,对完全违法户中的少数人,给予应得的国法制裁,体现了严处和宽大相结合、改造和惩治相结合的政策。

  4.继续调整工商业,引导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根据中央关于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指示,苏南、苏北区党委和行政公署及南京市委、市政府继续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建立劳资协商会议,调整劳资关系。对不利于国计民生的行业,采取转让、限制、合并等方法加以改造,在税收上逐步调整税率。

 

  (二)对资改造的全面突破(19531955年上半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做法是加大限制,突出改造。

  1.大力宣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以后,中共江苏省委和各地党委,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培训数千名报告员到各单位做报告,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广大工商界人士积极投入学习总路线的热潮。通过学习,刘国钧、荣毅仁、张敬礼、徐美峰等一批工商界的积极分子和代表人物都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公私合营。为进一步扩展公私合营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干部,提供了资金。

  2.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企业。1953年底,江苏扩展公私合营的工作采取了各个企业单独向政府申请,由政府批准单独合营的办法进行。1954年上半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无锡市的申新纺织三厂、南京市的中国水泥厂和南通市的通成造纸厂等20个较大的私营企业合营。全年实际宣布合营的61个厂,当年全部有盈余,利润总额为5575万元,平均利润一般在35%左右,普遍由亏损转为盈余,有盈余的企业逐年增多,盈余数额逐年上升。至1954年底,全省已有公私合营工业企业110户,职工人数69986人,年总产值为70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796%。1955年根据统筹兼顾的原则,一面巩固一面进一步扩展公私合营,到1955年底,全省合营工业企业已达270户,户数占私营企业户254%,职工占到3794%,产值占到5053%。

  3.有步骤地改造私营商业。 江苏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批发环节开始的。自1953年下半年起,加强了对它们的限制,特别是经营粮、棉(棉花、棉布)、油等行业实行了替代方针。私营批发商的货源逐渐断绝,失掉了继续存在的条件,出路只有转业。有一批私营批发商先行自找门路转入了工业或零售商业,对尚未转业的,政府有领导地辅导其转业。与此同时,江苏还对私营零售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把资本主义商业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商业,并组织个体小商业实行合作化,为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执行代销代购的业务。

  (三)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阶段(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春)

  江苏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行业和企业中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主要是加快推进。

  1.清产核资。遵循国务院指示“公平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及“从宽处理,尽量了结”的方针,在全省认真进行清产核资工作。具体做法是由私方人员自己清点,自己估价,自已填报,职工协助和监督,最后经行业工作委员会批准。一般十天左右结束清点估价工作。在工作步骤上,先核固定资产,后核流动资金,多数资本家情绪是积极的,普遍反映“叫我们自估自报,是政府对我们的信任和考验”。

    2.经济改组。在清产核资后接着进行经济改组工作。江苏各地根据中央“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的指示,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和修订改组计划,分别采取联营、迁并和单独合营等办法,实际迁厂并厂的面较开始规划时大为减少。私营企业经过改组后,平衡了生产设备,集中了技术力量,调整了劳动组合,调剂了资金和原料,从而发挥了生产的潜力。

    3.对合营企业的私方人员妥善安排。江苏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原则对资方人员进行安排。安排过程充分贯彻民主协商精神,名单先经工商界酝酿讨论,公私协商,最后由政府批准。这样,既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了改造的阻力,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4.推行定息制度。全行业合营后,对私股股金实行定息。私股定息 (原定7年不变,又延长3),根据中央“从宽从简”原则,实行定息一律五厘。私方人员工资高薪不动,低薪逐步提高。19568月开始发放当年一、二季度的定息。全省1956年上半年发给私方人员定息700万元。以后每年付给资本家定息额1400多万元。对此,绝大多数工商业者都认为是公平合理的,他们反映“定息定心”。后来又逐步对新公私合营企业进行工资改革。全省坚持贯彻执行党对资产阶级分子的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把他们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从1956年春到1957年春,江苏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开始调整政策、探索新路,积极善后。

  二、江苏对资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一)经验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江苏正确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理论,从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步骤和方法,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

  1.在改造形式上,创造了由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代购代销等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再逐步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2.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界限。对官僚资本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的方针,即赎买,也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无偿地、而是有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四马分肥”:将企业的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部分,大部分为国家和工人所有,资方取得20%的红利。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国家对资本家交出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估价,以核实私股股额;在合营后,对私股采取定息的方法,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30年不变。

  3.改造企业与个人同时并举。在改造过程中,保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在消灭私有制的同时,把资本家从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企业改造与个人改造并举。

  (二)教训

  江苏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偏差。主要是犯了急于求成、急于求纯的错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以致在长时期遗留了一些问题。

  1.对全行业合营高潮中带进来的一部分个体商业和小手工业者,没有及时地把他们从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而是长期按资本家对待,挫伤了他们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

  2.在全行业合营后,裁、并、改、合的步子过大,使一些中小厂品种单调,零售商业合并过多,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3.在全行业合营高潮以后,对资改造工作的重点本来应根据“八大”决议精神,转移到调动原工商业者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上来,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改造工作。但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不当,没有把工作重点转移过来,对一部分人的改造方法和使用也不很适当,因而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于彻底,把私有经济完全消灭了,这是不符合我国的生产力状况的。建国初期,党是强调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的。后来则不再提私有经济的积极作用,而是一味强调私有经济的落后性、破坏性。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至1956年底,98.7%的私营企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83.1%的私营商业及饮食业实行了合作和公私合营。在以后又进一步强调公有制经济纯而又纯,造成私有经济完全消灭。这就使全省经济结构中所有制形式过于单一,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使国家背上很多包袱,使生产和流通中留下许多空隙无人填补,许多小商品和土特产在市场上消失,使群众生活不便。

  三、江苏对资改造的伟大意义

  当前,我们重新认识江苏对资改造的历史价值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一)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成功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愿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由于没有社会实践的基础,没法实现。列宁也曾设想用和平方法完成对资产阶级的剥夺,但遭到了这个阶级的武力反抗,只能采取消灭的办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造学说及其实践,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成功地加以实现。

  2.采用非暴力手段实现了消灭阶级和改造人的目的。在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场伟大变革中,中国共产党汲取苏联的教训,采用非暴力手段,在推进所有制关系逐步变革的同时,加强对资本家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和自觉性。不仅改造了资本主义企业,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而且改造了资本家及其代理人。

  江苏结合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采取讲演、上课、开座谈会、办学习班、个别谈心以及在适当时机和风细雨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法,经常地、定期地组织资本家学习。他们通过学习了解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弄清当前形势和国家的政策,明确“爱国守法,积极经营,接受改造,前途光明”的道理,这就有利于他们消除疑虑,提高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自觉性。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这场伟大变革中,从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并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二)现实借鉴意义

  1.对私营经济实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导是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的重要途径。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中,私营经济由于其自身性质的因素,国家在对其进行必要的限制的同时,必须加以引导、支持和扶持,以促进私营企业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如今,政府可以借鉴并发扬历史上帮助民族资本工商业发展的优良传统,采用扩大货款和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帮助私营企业第二次创业,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私营企业转产。

  2.建国初期对资改造中调节劳资关系的做法,对我们今天妥善调节私营企业中的劳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私营企业中的劳资矛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些私营企业主否认工人的民主权利、损害工人的身心健康、侵害工人名誉权、甚至对工人的生命权存在一种轻视观念等等。如何有效调和解决当前私营企业中的劳资矛盾极为迫切。建国初期对民族资本工商业中劳资关系调整的做法,对于解决和调整当前私营企业中出现的劳资矛盾具有很大帮助。仿效当年的做法,在私营企业设立劳资协商会议,专门调节劳资争议,解决劳资双方矛盾,维护劳资双方权利。分行业订立劳资集体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劳资双方各自应尽的义务和应享受的权利,要求双方共同遵守。坚持劳资矛盾由劳资双方协商解决的原则,反对任何一方采用极端方式解决。劳资协商会议不能解决的应由政府有关部门仲裁。

  3.对资改造中的公私合作、携手共进的经验,对当前公私合作、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年私营工商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摆脱困难,走出困境,除了政府扶持外,也和国营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合作是分不开的。同时,私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活跃了市场,保障了供给,成为公营经济的有力补充。两者共同发展,确保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各有其功能优势。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石,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坚强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新生产力的增长点,它不仅有利于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供应、提供税收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单一化的公有制局面,使公有制企业也必须面向市场,参与竞争,通过竞争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改善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回馈社会。

  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协作与联合、彼此共存是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功能互补、各自发展提高的需要。尽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销售、原材料、技术人才和资金市场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竞争,但竞争可取得“共长”的效应。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提出了“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在“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后面,加上了“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十八大报告对国有企业强调改革,指出投资方向,增强“三力”,对非公有制经济强调“三个保证”,这实际上是对两种所有制经济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