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人文荟萃之地”再展辉煌
——江苏恢复建省后文化建设60年
来源 :  09:51:47

  陈 辽

    康熙六年(1667),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历史上有了江苏省。19494月,南京和苏南解放,分设苏北区、苏南区和南京市(中央直辖市)。先后成立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19529月,中共中央决定将苏南区、苏北区和南京市合并,恢复江苏省建制,省会南京。195311,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迄今已有60年。回顾60年来的江苏文化建设,它经历了回归“人文荟萃之地”,到建成“文化大省”,再到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过程。

一、回归“人文荟萃之地”

江苏从1667年建省后,素有“人文荟萃之地”的美称。在清代,江苏中“状元”的人数占了全国“状元”数的三分之一。江苏文化,不只在纵向发展上源远流长,而且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苏、锡、常文化,以文化教育发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著名。以南京、镇江为中心的金陵文化,历史悠久、融汉风吴韵于一炉、兼有南北文化的优长。徐州、两淮、连云港的徐、淮、连文化,以楚汉文化闻名,民风剽悍,富有反抗精神。西汉时期,这一地区出了不少知名人物,成了西汉时期中央政权的中坚。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演出过无数威武雄壮的活剧。至今徐、淮、连、盐地区的人民争强好胜,对江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扬、泰、通地区文化,因出了大批能工巧匠而名留后世。

     从横向范围看,江苏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标新立异,各有千秋,争奇斗艳,百世长传,十分难能可贵。江苏人很会做生意,办实业。江苏的实业文化,尤其应该大书特书。春秋时铸剑的干将、莫邪,是当时的专家。昆山人徐乾学,给人贷款从事盐、布交易来取利,可以说是以贷款利息聚财的行家。近代企业家刘鹗,吸收外资办实业,创办了我国最早的百货商场“五层楼商场”;还创设了“海北精盐公司”。至于后来的张謇、荣宗敬、刘鸿生、陆小波,更是国人所熟知的。实业文化是江苏文化中的闪光点。

洎乎现代,江苏的党史文化是江苏文化的赓续和发展。张太雷、瞿秋白、张闻天、周恩来、陈云等众多江苏党史上的名人,他们的立身、行事、著作,言论,既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党史文化,也是江苏文化的继承、弘扬和新发展。

从上可见,江苏是“人文荟萃之地”,名不虚传。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苏文化却遭到了日、伪统治和国民党统治的极大破坏。抗战时期,在日伪统治区,搞奴化教育和“皇民教育”,掠夺文化珍品,没收民族实业,宣扬“汉奸文艺”,对抗日民主根据地内的一切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设施肆意灭绝。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搞“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宣传;禁止、关闭一切要求民主、自由、平等、反饥饿、反压迫、反专制的舆论和媒体;迫害、捕杀民主人士;严重压制民族工商业;把绝大部分经费用之于内战;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民不聊生,遑论文化。江苏全境解放后,开始在文化废墟上搞文化建设。但大规模的文化建设,则是在1953年恢复建立江苏省以后,中共江苏省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以回归“人文荟萃之地”的江苏为目标,全面开展了文化建设。

在教育方面:进行了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先后成立了南京大学、南京航空学院、南京工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南京医学院、南京药学院、南京化工学院、南京邮电学院、南京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江苏教育学院、盐城师范专科学校、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徐州师范专科学校,以及市和地区的教师进修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等多所高等院校。发展中等技术学校、中小学和幼儿教育。启动社会教育,开展文化扫盲,大办夜校。在广大职工中进行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江苏省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科学技术方面:恢复和建设了新的紫金山天文台。改造了国民党政府丢下的科技机构,其中对雷达研究单位的改造,成绩显著。第十四(电子)研究所后来成了全国有名的雷达研究和制造单位。成立了物(理)勘(察)大队,积极寻找我省的矿产资源。建立了科(学)普(及)协会,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在高等院校里开展不同专题的科技研究。发展科技基础研究和社会科技研究。从1956年起,在科学技术领域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大大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开始进行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奖励科技成果。

在社会科学方面:成立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开始进行党史特别是江苏党史和红十四军史的研究。

在文学、艺术方面:19549月,在南京正式成立了江苏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文联”);1958年,成立了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筹)。在此前后,江苏作家、艺术家创作出了诸如《柳堡的故事》、《战斗在长江三角洲》、《出山》、《人民万岁》、《杨根思》、《布谷鸟又叫了》、《东进序曲》等文学、戏剧名作。整理改编了《双推磨》、《庵堂相会》、《秋香送茶》、《袁樵摆渡》、《挑女婿》等十多个传统戏曲剧目(后均成为保留剧目)。1954925116,由锡剧、扬剧、柳琴戏、淮剧、淮海戏、苏剧、京剧等七个剧种173人组成的江苏省代表团到上海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多项奖励。195610月,江苏省苏(剧)昆(剧)剧团成立。195971285,以江苏省京剧团部分青年演员59人组成的中国青年代表团艺术团,参加第十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获东方古典舞蹈金质奖章5枚。196212月,苏昆剧团的《活捉罗根元》成为苏、浙、沪三省(市)昆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唯一的现代戏,开了京剧革命现代戏的先河。江苏的戏曲事业卓有成就,电影、音乐、美术、摄影、书法、民间文学、曲艺、杂技等其它艺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传播媒体方面:成立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其所办节目,特别是农村节目,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中央报纸予以表扬。《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省、市级报纸发行量迅速扩大并产生广泛影响。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不少内容丰富多彩、装祯优美大方的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当时江苏的新闻媒体和图书出版,走在全国各省市的前列。    在文博、考古、档案方面:省管的南京图书馆,其藏书量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则是当时省、市博物院中规模最大、藏品最多最精的博物院。1963年,江苏常州圩墩新石器遗址的调查和试掘。其发掘所得,证明圩墩新石器遗址所在地,当时还处于母系氏族公社发展时期,男女分别制造、使用的器具,一般分别为男女所有。妇女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也按母系继承。妇女死后的随葬品比某些男子要多些。这一考古发现,《考古》1963年第3期有专文报道。此外,江苏也是最早建立档案馆的省、市之一。

19666月为止,经过13年的文化建设,江苏已回归“人文荟萃之地”。但是,十分痛惜的是,错误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江苏文化蒙受严重摧残,大伤元气。

二、拨乱反正,建成文化大省

    春雷一声响,粉碎“四人帮”,江苏文化建设走上了拨乱反正的轨道。

教育方面,不只恢复了原来的高等院校,南京工学院、南京航空学院、南京药学院,南京化工学院、南京邮电学院、南京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学院、扬州师范学院先后升格为大学。盐城、淮阴、徐州师专升格为师范学院。办起了徐州矿业学院(后升格为矿业大学)。城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中专进一步发展。

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恢复后,升格为江苏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各项社会科学课题开始深入研究。从1985年起,定期举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科学技术方面更有了大进步、大发展。不少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奖和省、部级奖。

文学方面,在历年全国性的短、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的评奖中,江苏处于先进地位,一是追求文学的真实性,重新确立文学艺术的真实观。二是强调审美选择,重新确立文学的价值观。三是强调文学性能的有限性和特定性,重新确立文学的功能观。四是主体意识的强化,江苏作家在这方面较早觉醒。江苏戏曲、剧目建设出现新局面;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空前活跃;戏曲教育事业也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戏曲理论研究工作初步打开新局面,并取得一定成果;198210月,苏州戏曲团(由江苏省昆剧院、苏州市京剧团组成)携京剧《李慧娘》及昆剧《痴梦》、《游园》、《挡马》等剧目,赴意大利访问演出,为期20天,反响热烈。首场演出于威尼斯,观众不远百里,从米兰、都灵等地赶赴威尼斯观看演出。音乐、美术、电影、摄影、书法、民间文学、曲艺、杂技等诸多艺术都有了快速发展。

传播媒体及文博、考古、档案等各个文化领域的发展水平和规模,也都大大超越了“文革”前的十七年。1980年代末,创办了《扬子晚报》。其发行量名列同类报纸的前茅。特别是乡镇文化工作有了新思路。思想解放又实事求是的文化工作者担任了文化馆、站的负责人,培育和发展了文化市场,开展乡镇文化馆站的创收,解决好了文化立法和文化经济政策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了文化馆站工作人员的转正问题,把乡镇文化工作列入了“小康指标”和“现代化指标”。如果说,江苏的乡镇经济在全国是“一马当先”,声誉日隆,那么江苏的乡镇文化更是在全国独占鳌头。

在文化建设的拨乱反正过程中,江苏的独有经验是:抓“基础工程”,促文化建设。一是把发展教育和科学视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二是营造良好的文明环境和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大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三是加大对教育、科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四是充分调动老一代、中年一代、青年一代以及新生代专家、学者、教育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在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在拨乱反正过程中,江苏文化建设成绩显著,国人共知。

尤其需要总结的,江苏的吴文化基因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了正能量的重大作用。

还在公元前12世纪,泰伯率部属来到今江苏南部地区,“断发纹身”,和当地族群一起建立了“勾吴国”,历经25主,总共624年,创建了灿烂的吴文化。吴文化富含善于学习、长于创新的基因。吴王阖庐“霸诸侯”;吴王夫差南服越国,北败齐国,与晋国争霸中原。当时吴国的自然科学,在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物理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成果。吴国的伍子胥对天文历法的研究已比较深入,他用天象来营建吴国都城,设陆门八,以象天八风;设水门八,以法地八聪(极)。秦始皇施行暴政,在他死后,陈胜、吴广揭竿起义。时为泗水郡下相(今宿迁市西北70里)人的项梁和项羽叔侄,响应陈、吴举兵反秦。在推翻秦王朝的战争中,项羽立下了重大功劳。两汉时期,沛人刘向、刘歆父子在学术上取得很多成果。三国时期,孙权建都建邺(今南京)与曹魏、刘蜀鼎立,拓展疆域到今海南岛,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超越了魏、蜀。南北朝时期,六朝文化不只对北朝的文化有深刻影响,而且对其后的中国文化也有长远影响。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鉴真的东渡,对中国其后的生产发展和中、日文化的交流,都是载之史册的重大事件。五代十国时期,吴王钱镠占有苏州后,治理苏州政绩显著,苏州地区的经济有长足进步。北宋、南宋时期,江苏地区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处于全国的前列。农业、手工业达到了新水平。纺织业、编织业、造纸业、印刷业、漆器业、陶瓷业、造船业在江苏地区都有大发展。元代末年,张士诚在高邮起义,对颠覆元王朝立下了大功。明、清两朝,江苏的文学艺术处于繁荣时期,史学、哲学和考据学以及科学技术,在全国也都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这样说,如果缺少了江苏的吴文化,华夏文明不免逊色。  

吴文化中的开拓基因、商工基因、教育基因、人才意识基因,在江苏新时期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正能量作用。吴文化中的开拓基因,在我国文化建设的年代里,产生了爆发力。乡镇文化的快速发展、规模发展、持续发展,显示了吴文化开拓基因发挥的创造力。吴文化中的商工基因,导致江苏文化产业在全国的率先发展。吴文化中的教育基因,促进江苏人重视教育,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江阴市月城镇沿山村,投资650万元创办了北京科技大学沿山分院,招收了107个高中毕业生,培养为沿山实业集团所需要的人才。来自宜兴市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即有十几位。吴文化中的人才意识基因,更在文化建设中促使各级文化领导人重视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有利于江苏文化建设处在全国领先。

同样是搞城市文化发展,江苏省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也和全国其他城市不一样。与某些城市随便将自己定位为“国际大都市”不同,苏州、无锡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只给自己定位为旅游名城。与某些城市的文化发展战略只重视文化硬件不同,江苏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要求软件、硬件具备。所谓软件,是指精神文明建设、精神产品、文化意识;所谓硬件,是指文化设施、文化产业、文化工程等。江苏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制订和实施,都有资金投入的保障。文化发展战略不仅制订了,而且实现了,城市文化面貌大变样。

南京的跨世纪文化发展战略就是这样制订和实现的。它在教育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如南京交响乐团的建立;南京电影制片厂的扩大;南京艺术院校的创办等等。对南京人的文化心理,弘扬优长,批判劣次,提倡开放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参预意识、超越意识、认同意识、竞争意识、价值意识等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文化心理。开发和提高南京旅游文化。充分发挥南京地区拥有众多学者、专家的优势,调动他们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在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科学地位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由于南京文化发展战略从实际出发,又切实可行,因此,制订文化发展战略后的十年间,南京文化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在江苏文化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基础上,1996年,中共江苏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建立“文化大省”的目标,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从中共江苏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领导人对有关建设“文化大省”的指示和后来制订、实施的具体措施来看,江苏建设“文化大省”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指导思想明确。江苏要建设的“文化大省”,其“文化”的含义主要指的是人类的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所创造的文化。“文化大省”的标志主要指的是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如果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即使有了大剧场、音乐大厅、大体育馆等硬件设施,也不能说是建设成了“文化大省”。自然,建设“文化大省”,量化指标也是不可少的。江苏确定的量化指标大致如下:

1.具有大专以上水平的人数比例超过人口总数的15%;成年人平均文化水平为高中毕业;基本上消灭文盲。

2.每万人医生数12.5人,平均每名医生负担的人口在800以下。

3.人均藏书100册。

4.自然科学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达人口总数的5%,其研究成果每年获国家级奖励的不少于10项。

5.社会治安良好,犯罪作案率不超过人口总数的十万分之五。

6.减少并努力消灭聚众赌博、嫖妓宿娼、贩毒吸毒等丑恶现象。

7.社会秩序稳定,有问题按正常法制程序解决。  

8.剧院、交响乐团、民族艺术剧团每年都有一部产生全国影响的作品上演;长篇小说、电影电视、儿童文学每年都有一部产生全国影响的作品;“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居全国前列。

9.民众平均寿命在70岁以上。

10.有国际建筑水平的大剧院、博物院、图书馆和美术馆。

11.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的著名作家、艺术家、评论家达30名;在省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优秀文艺人才达100名;在省辖市一级有一定影响的文艺骨干达3000名。

12.人均文化经费处于全国前列。

要达到“文化大省”这样的量化指标,并非易事。所以,指望在几年以内建成“文化大省”是不可能的。这是需要十几年才能实现的目标。江苏预定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于2010年完成。

二是辩证处理好了以下一些关系问题,即辩证地处理好战略上“只争朝夕”和战术上“求稳求实”的关系;辩证地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辩证地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辩证地处理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辩证地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辩证地处理好“开刀”和“开导”的关系(各种犯罪行为、贩毒贩黄等等行为,必须狠狠打击,要“开刀”,割掉这些社会赘瘤:对一般民众和已经受到法律惩处的犯罪者都要进行“开导”,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辩证地处理好思想重视和经费投入的关系。 

三是江苏在建设“文化大省”过程中,解决了几个认识误区问题:

认识误区之一,是把建设文化大省看作是省、市文化厅、广播电视厅、新闻出版局、社会科学院等几个部门的事。建设文化大省,绝不只是文化厅、广播电视厅、新闻出版局等几个厅局的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科技、卫生、治安等许多方面与文化厅、广播电视厅、新闻出版局、社会科学院等部门联合、协同起来综合运作,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认识误区之二,以为只要江苏省的文化建设在中国内地的各省、市、自治区中居于前列地位,就算是建成了文化大省。建成文化大省,虽然并不要求它们与世流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的文化大州、文化大县同一水平,至少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文化大省的水平,这才够得上文化大省的称号。否则,就失去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意义了。

认识误区之三,以为只要几年时间,顶多七八年时间就可建成文化大省。这是急性病在建设文化大省问题上的表现。

认识误区之四,以为盖起了国际一流建筑水平的大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具备了这些硬件,就是建成了文化大省。盖几个大剧院、博物院、图书馆、美术馆并不怎样困难。问题在于,是否有相匹配的文化内涵,如高素质的民众、高水平的作品、剧目、演出等等。单抓“硬件”,而“软件”不达标,还不能说是建成了文化大省。

认识误区之五,以为只要是经济大省,建成文化大省就不费吹灰之力。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是不乎衡的。马克思曾说过,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不乎衡,是规律。因此,经济大省未必一定是文化大省。

正因为江苏建设“文化大省”的指导思想明确,在实践中辩证处理好了几方面的关系问题,解决了几个认识误区问题,所以,仅仅过了四年,到2000年,江苏的文化建设就成绩显著,有目共睹。

教育方面,2000年,全省有普通高校71所,在校生47.48万人;普通中专185所,在校生43.62万人;普通中学3675所,在校生37364万人;职业中学362所,在校生16.71万人;小学19110所,在校生718.55万人,各级各类成人学校33606所,其中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1.72万人,成人中专在校生9.85万人。

科学技术方面,2000年,全省1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45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33.2亿元;36家企业启动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获得1.5209亿元的资金扶持,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1.5%11.8%2000年,首次实施省级国际合作项目39项;江苏软件园于20001229成立;2000年,共评选出科技获奖项目324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77项,三等奖234项;2000年,审请专利8210项,授权6342项;2000年全省2955家民营科技企业总收入为433.84亿元。上缴税金30.84亿元,利润30.47亿元。出口创汇5.27亿美元。

社会科学方面;2000年获得地市级以上奖励的成果419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奖25项;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3672人,提交论文1851篇;2000年,党史工作五年计划任务胜利完成;2000年,出版发行省地方志17部(篇);艺术方面,20009281013,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在江苏举行,成果累累;2000年,来出访的总量,继续保持了十多年来连续名列全国前列的地位,出访555人,来访3310人。文学方面,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创作并出版长篇小说50余部,散文集80余部,诗集60余部,儿童文学、评论及翻译著作40余部。传播媒体方面,2000年全省完成了27家报纸结构调整工作;出版图书34868.47万册,上缴所得税1.63亿元,增值税1.54亿元;南京音像出版社的CD《中国民歌》获全国奖。广播电视方面,2000年,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摄制完成电视剧20部共289集。《今天我是升旗手》在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比中是获奖项目中唯一的儿童电视剧。文物方面,2000年,完成《江苏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草案)的起草工作。博物方面,2000年出版了《江苏文物古迹通览》、《江苏考古五十年》、《江苏馆藏文物精华》三本专著。档案方面,2000年制定了“十五”计划;加强了档案法制建设和国有企业档案工作;开展了档案对外交流。在文化市场方面,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全国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检查组对江苏省检查验收后,给予好评。

循此前进,江苏省的文化建设,一年一大步,到20097月, 省委省政府认为,建成“文化大省”的目标已经达到,因此提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的新目标。

三、建设文化强省,江苏文化建设走上新征程

    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江苏“文化强省”起,全省各个文化领域努力奋进,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江苏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建设文化强省的成绩显著。

    体制改革,让江苏一大批艺术院团在市场大潮中凤凰涅槃。2010年底之前,全省107家县级以上剧团全部完成阶段性转企改制,江苏的院团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

    省演艺集团率先打破“铁饭碗”,在全国率先实行省一级院团整体转企改制。“多演多得、优演优酬”的全新机制,以及“不拘一格选人”“唯才是举用人”“千方百计育人”的全新人才观,改变了此前论资排辈的格局,一批年轻演员脱颖而出,成为舞台的主角。

    2012年,省演艺集团经营收入达163亿元,是改革前的21.4倍;演出场次近几年始终保持每年5000场以上,是改革前的3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5000多场演出中,有六成是在县及县以下的基层农村演出。

    体制改革,更催生了一批舞台精品。2012年,苏州滑稽戏《顾家姆妈》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至此,该剧团已有3部大戏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该团的《一二三,起步走》迄今已演出4000场,被全国近百个剧团移植演出达3万多场。

    我省一批龙头文化集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连续4年,我省有4家文化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资产、销售收入达“双百亿元”的出版传媒集团;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通过跨媒体合作方式打造新媒体平台“中江网”,移动媒体平台“江苏手机报”总用户超过240万;江苏广电集团通过打造品牌栏目和影视剧生产,广告经营业务实现高速增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实现全省“一张网”工程,目前用户数为全国第一;省演艺集团的文化连锁体系“苏演院线”开拓基层演出市场,被列入2010年度”国家十大文化创新工程“;江苏文化产业集团着力影视剧生产,已成为我省影视创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根据我省作家获茅盾文学奖作品《推拿》改编的同名话剧,由国家大剧院和上海话剧艺术联合中心联合创排,将于20139月在北京首演。

    近几年来,江苏的文艺精品创作由“瓶颈期”进入“爆发期”,多个艺术门类集群发力,一批“江苏制造”的优秀作品享誉全国,成为令业界瞩目的“江苏现象”,勾勒出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气象新高度。

    “文学苏军”四代同堂,成为中国文学大军的一支劲旅。《城乡简史》凸显城乡变革背景下的复杂人性,《伴宴》思考泛娱乐消费模式下传统艺术的生存困境。江苏作家们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感受时代脉搏,书写复杂而多彩的现实生活。

     江苏影视创作异军突起,被《人民日报》赞誉为“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行业领跑者”。《人间正道是沧桑》、《老大的幸福》、《南京!南京!》、《秋之白华》、《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一大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走向银幕荧屏,叫好又叫座,成为“江苏制造”的典范之作,也进一步彰显了主旋律作品的巨大影响力。

     在艺术创作中,江苏整合资源,吸纳国内外顶级人才,强强联手,共创精品。如省广电总台与国内100多位一线导演、编剧签订合作协议;无锡舞剧《秀娘》聘请了“海归”导演和日本的灯光设计师;常州交响锡剧《天涯歌女》邀请了国内名家加盟。同时,彰显鲜明的地域特色,打“地方牌”已成为精品生产的另一条路径。如常州着力打造名人影视剧系列,电影《邓稼先》、《秋之白华》,纪录片《刘海粟》、《盛宣怀》、《华罗庚》等,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生动影像。

    满园春色关不住。江苏艺术创作在各门类齐头并进: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江苏有53件作品获奖,其中金奖3件,超过江苏前十届所获金奖总和;第三届书法“兰亭奖”,江苏所获创作奖名列全国第二,理论奖名列全国第一;“百家金陵”成为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著名美术品牌,在全国发现并推出了一大批美术新人和精品力作。

    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江苏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省400多家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及1.7万家农家书屋,全部实现“零门槛”开放,一张高水平、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已悄然覆盖全省。

    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已成为江苏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态势。近年,江苏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工程,把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打造成文化惠民新平台,全省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已覆盖1000多个社区和1.7万个行政村。

    文化惠民,既雪中送炭,更让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这两年,江苏在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力度的同时,更重视文化在基层的自我造血功能,从单向的“送”演变成精彩的文化互动。

    在全省,没有围墙的“梦想剧场”越来越受到百姓欢迎,泰州的“百姓大舞台”、无锡的“激情周末”、南通的“更俗之夏”、徐州的“动感彭城”等文化品牌,极大地调动了全民参与文化的热情。吴江“十镇联动”文艺巡演已成为品牌,一台节目巡演周边10个乡镇,社会效益成倍放大。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群众不光是文化的受惠者、享受者,更是文化的主人翁、创造者。有了他们的参与,文化惠民真正汇入了文化民生的时代交响。

    2013年,省财政预算安排2.6亿元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引导文化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投入比去年增长30%

    2012年底,214个项目获得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资助,总金额超过2.2亿元,其中受资助的高新科技项目占六成以上。

    从全省文化产业推进会上得知,江苏省文化产业已连续5年增速超过30%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其中,新兴业态的贡献份额正在逐年增大,并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撑板块。

    2013年3月18,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迎来今年第10批好莱坞客户洽谈电脑特效制作项目。该产业园拥有世界一流的影棚公司、3D制作公司,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先进的3D巨幕产业基地,仅2012年就承接了《画皮2》、《太极》、《西游降魔篇》等热门影视剧的后期制作。  

    动漫已作为江苏文化产业崛起的新板块。除了苏锡常宁4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外,昆山、张家港两个县级市也成立了国家级动漫实验园。江苏原创动漫产量已连续7年进入全国三甲行列,近年共有75部动画片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动画片并向全国推荐播出,数量居全国第一。江苏山猫兄弟动漫游戏有限公司的“山猫”系列,出口60多个国家,累计贸易额达4000万美元。

    201212月,江苏紫金文化专项资金向19个项目发放298亿元专项资金,这是国内首次采用“股权+债权”的投资模式,扶持优质科技型中小文化产业项目。除政府直接输血外,各级政府还不遗余力推动金融部门加大对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

此外,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党史、文博、考古、档案等各个文化领域无不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作出了应有努力,取得了重大成绩。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此指引下,江苏建设“文化强省”的事业又有新发展。江苏省文化厅作出了打造“精彩江苏”的决定,其具体内容为:①艺术创作好戏连台,精彩纷呈;②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领先全国;③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名列前茅;④文化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⑤文化遗产充分保护,合理利用;⑥对外文化交流,有声有色,影响深远;⑦文化设施功能齐全,全国一流;⑧文化名家不断涌现,人才辈出;⑨文化体制改革创作,活力显现。江苏省文化厅关于打造“精彩江苏”的提法和决定,无疑会对其它不同文化领域的各个部门产生推动作用,促使他们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各自的努力。如果说,江苏建设“文化大省”用了13年(1996-2009),那么,可以预期,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有可能在2029年实现。

江苏文化建设60年的经验是宝贵的,成绩是可贵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江苏文化史》;江苏人的国民素质的提高还不如预期的那么快,对国民素质中的负面基因(如“官本位”、“长官意志”、官僚主义、阿Q主义、等级观念等等)的改造,效果还不很显著;文化领域中的某些部门对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还不够自动自觉、积极进取。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总结60年来文化建设中的可贵经验,尽快克服文化建设中的缺失,江苏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一定能够像建设“文化大省”那样胜利实现,提前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注释:

薛颖旦、王宏伟、董晨、徐宁:《文化强省建设江苏再发力》,《新华日报》,2013322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