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路径之研究
王志迁
来源 : 《党史资料与研究》2011年第4期 14:48:46
 
    当前我省正值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全球化提升的新阶段,正处于全面巩固小康建设成果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江苏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和战略选择。江苏如何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笔者认为,应该积极主动策应经济全球化,大力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充分认识县域经济发展在统筹城乡和实现“两个率先”中的重要作用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县域经济具有一些显著特征。第一,县域经济的独立性。县域是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最完善的一级基层政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与支撑点。第二,县域经济的差异性。县与县之间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集中反映了县域资源、地理位置及发展力的差异。第三,县域经济的过渡性(或者称之为中间性)。县域是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结合部。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县域经济处于中间环节。因此,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成为江苏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迅速发展。江苏特别是苏北,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要素源于县域,县域还是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前,江苏有五分之四左右人口生活在县域,特别是县域中的广大农村。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江苏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可以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还可以打破农村长期封闭的状态,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健康水平。
    二、江苏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机遇与障碍
    江苏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国家政策和资金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如,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还对粮食、畜牧、农机、渔船等多个项目给予财政补贴,与此同时还新增了多个农业保险项目。对县域工业项目也给予重大支持。特别是财政项目资金直接到县,将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腾飞。二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营造出越来越多能够辐射和带动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标志着江苏沿海经济带、徐连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经济联合体日渐成熟,将产生数个能够辐射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三是随着再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加强、城乡户籍制度壁垒的消除,县域内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镇转移数量将会大大增加。四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外资、外企、外商、外智将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更多的发展活力。
    江苏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是各级财政总支出中,农村投资纵向对比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是用于城乡建设等方面的投资相差悬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仍很滞后。挂钩帮扶制度尚未取得明显成效,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力度不大。二是县域财政仍不宽裕,县级特别是苏北,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基本上是吃饭财政。税源结构也不尽合理,县域相当多税收来源于楼市利益,即土地交易的利益加楼市税金的利益,一部分来自污染企业,真正来自良性税源的还不是很多。三是工商业经营步履维艰。一些县尽管过去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工业实力遭受严重侵蚀。四是城镇建设带动能力不强,虽然近几年江苏县域城镇建设加快,但由于现有的城镇仍存在基础差、功能弱、发育不成熟、后劲不足等问题。总体来说,现阶段各地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四没”等突出问题,即“没钱、没权、没人、没地”。没钱,就是缺资金;没权,就是县级政府综合调控的难度很大;没人,就是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县域人才缺乏;没地,是指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县域工业发展缺乏建设用地。
    三、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
    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无法也不可能设定一个具体的模式,这一点很多学者举证的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例子就能说明。如学者认为县域经济是资源经济,山西、山东等地部分县依靠煤炭资源支撑着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云南、贵州等部分县靠一支烟、一瓶酒支撑县域经济的命脉;县域经济是环境经济,有铁路、有码头或者某种交通枢纽的地方,一般都是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地方,如此等等。因此,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外部借用”法,即充分利用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将各地沉睡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激活,促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二是“自身挖潜”法,即在靠近中心城市的不发达地区,充分发挥“靠近”的优势,加快工业化推进步伐;在远离中心城市的不发达地区,可采取创建商贸集散地等方法,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循序渐进”法。首先,解决产业“从无到有”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引进资本和项目。其次,解决产业向更高层次升级的问题,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总之,应以县域经济为载体,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江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以下路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1.强化统筹城乡理念,促进优质资源流向农村
    着力构建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长效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和聚集,促进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农村建设。要深化统筹,构建资源要素整合机制,要加强中央农口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和省级支农资金的整合,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项目支出进行适当的归并、整合。要强化引导,形成资源要素回流机制,要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财政补助、奖励、投资参股、担保和保险、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政策工具和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国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发展,把钱用到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上。要优化环境,形成农村内生发展机制。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着力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要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市场体系,逐步将城市优质资源引向农村。
    2.强化县域工业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取决于县域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根本性举措,也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有效破解“三农”难题的决定性因素。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应该从“反补收入”治标之举逐渐向“反哺要素”治本之策进行战略转向。在县域工业发展上,要发挥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培育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使县域工业从规模、质量、速度、效益上得到突破。要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贷款贴息、融资担保、以奖代补、投资参股、项目补助等方式进行扶持,大力扶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通过大项目带动大开放、大投资、大发展。要注意项目间的协调配合,以县为单位,做整体规划,整体推进。规划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即将工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经济板块,发挥集聚效应,同时加强对工业污染的集中治理。
    3.加快中心城镇建设,拓展城乡一体发展空间
    统筹安排城乡土地资源,推动农村建设用地向城镇集中,改革土地征用使用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继续实行“留用地”政策,探索建立宅基地置换机制和土地资源增值收益共享机制。鼓励农户“双置换”,即将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社会保障和商品房,促进居住向社区、城镇集中来助推城镇化进程。因为小城镇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统筹城乡经济的重要环节。城镇化发展,既有利于县域工业的产业集聚和服务业的成长,也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要按照“统一规划、市场动作、产业支撑、农民受益”的运作机制,规划城镇的布局和发展方向,努力做到城乡互动、城乡融合、城乡一体。要吸引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聚,加强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政通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城镇建设与发展工业园、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得到有效结合,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4.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档次
    农村家庭性经营性收入一直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依托,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是农业生产。如何提高家庭农产品竞争力,是提高农民经营收入的关键。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江苏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粮食、蔬菜、海产品都很有特色。要坚持“生态、高效、外向、品牌”的农业发展方向,采取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形式,放大优势、培植强势,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采取“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扶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同时,坚持建基地、兴市场、活流通,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道路。
    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致富
    目前,苏北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与苏南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只有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才能进一步扩大投资和消费,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把农村就业纳入整个社会就业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服务共享、就业机会平等。鼓励农民投资创业、联合创业,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商贸、物流、文化、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商业连锁、餐饮连锁和大型批发市场。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民营经济投资城镇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
    6.突出发展观光农业,加快城镇乡村有效融合
    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是一棵长生的“摇钱树”。搞好农业旅游,有利于吸引城市的人口、资金和信息流向农村,使大都市人与乡村人“零距离”接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江苏既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有显著的农业特色,应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城市周边地区,可以发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购农家物”的农家乐项目。在重点旅游景区周围的乡村,可以发展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有上规模果园、花园、林园、菜园、养殖园等产业依托的地区,可以发展特色农业游。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地区,可以发展民族风情游、文化节庆游等。
(作者单位:响水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