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加强研究是党史部门的立身之本
崔广怀
来源 :  11:09:09
    党史研究是党史部门经常性的工作,也是全面履行职能的基础。党史事业的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对做好这项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党史工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党史研究是各级党史部门和广大党史工作者要始终关注和着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充分认识党史研究的基础地位
    党史研究是党史部门的职业特色、部门优势和工作特征,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离开研究,党史部门在职能定位、功能发挥和成效评估上都会发生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党史研究在整个党史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做好研究工作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任务所系。正确认识研究工作的基础性地位,高度重视研究工作,不断提升研究水平,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工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关系。党史部门既是党史研究机构,又是各级党委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这是中央10号文件对党史部门工作职能的科学定位。一个部门,两种职能定位,在党的工作部门中是不多见的,这是中央根据党的事业发展的全局需要和党史工作的特点规律对党史部门职能作出的科学界定。我理解,从工作属性的角度,党史部门存在两个方面各具不尽相同内涵和规律的工作形态。从工作部门来说,主要是根据执政党建设和各级党委的要求,组织开展以资政育人为主要内容,以思想灌输为主要形式,以党员干部群众为主要教育对象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从研究机构来说,主要是根据史学研究的规律及执政党的社会实践,围绕某一特定命题,通过征集、编纂、研究、宣传四个环节来开展研究工作的。从这里不难看出,的确存在两个方面不尽相同内涵和规律的工作形态。而从履行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根本职能角度看,工作部门和研究机构又是相辅相成的,融为一体的。我们的工作,是以研究为基本支撑的工作,我们的研究是作为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看,两个职能紧密相关,不能人为地分割。当我们强调研究工作重要性的时候,不能忘记研究是直接服务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有很强的政治目的;同样,当我们强调工作部门职责时,也不能忘记党委政府需要党史部门做的工作,在于运用发挥我们对党的历史研究的优势。大家都清楚地记得,正是由于拨乱反正,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需要,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中央到地方才开始组建各级党史部门,确立党史工作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正是由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不断深入,才使党史工作在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不断提升。所有这一切,均来自执政党的建设对党史研究这一特殊工作形式的需要。只有这样看问题,才能从党的事业全局的高度和党史部门生存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党史研究的重大意义,把这项事关党史工作根基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的关系。党史工作与其他历史研究学科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它始终把围绕重心、服务大局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立好党史、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也就是说,党史部门对党的历史研究、总结和宣传,着眼点在于服务现实。这是中央确定的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级党史部门和广大党史工作者,任何时候都要胸怀大局,着眼现实,做好工作。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史部门服务现实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是有显著区别的,后者着重于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当下任务,以立足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而党史部门工作的特点在于存史、用史,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运用历史研究的成果,通过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方式,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自身建设。换句话说,党史部门的服务现实,是通过研究历史加以实现的。以党史资政为例,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党史部门资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欧阳淞主任明确提出,党史资政的内容,就是习近平同志阐述的“五个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就是坚持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资政的良种主要形式就是编写党史基本著作,开展党史专题研究。这“五个提供”、“四个用”和“两种主要形式”,都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党史研究。党史育人也一样,中央10号文件赋予党史部门承担的党的历史学习教育、党史宣传、党史纪念活动、党史遗址保护和场馆建设、红色旅游、党史题材作品出版等任务,哪一项都是以党史研究作为前提的。各级党史部门要想在全局工作中有位置,在服务现实中有作为,必须首先在党史研究上做出成绩,打牢基础。
    三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党性和学术性的关系。党史姓“党”,党史研究必须讲党性,这是党史研究首要遵循的前提。强调这一政治上的要求,并不是否定或者淡化党史研究,更不是削弱党史研究工作。中央把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作为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些要求集中起来,就是为了把党史研究搞得更好,使之既符合历史研究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党史研究的特殊规律,更符合党史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党史领域面临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的严峻挑战,强调党史工作和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是十分必要的,也正因为如此,就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党的历史,科学总结经验教训,以权威、科学、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党史研究成果,彰显党性原则,回应各种社会思潮挑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切实提高党史研究的质量水平
    党史研究在党史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党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无论是从全局还是局部看,党史部门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在全局中有没有地位,在社会上有没有影响,在同级部门中是否走在前列,说到底取决于这个部门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我省党史部门组建30多年来,通过几代党史人的努力奋斗,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党史研究工作机制,锻造了一支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研究队伍,推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资政育人功能的党史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党史基本著作编撰、地方特色党史研究、文献片拍摄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长期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也要看到,与党的事业对我们的要求相比,与形势发展和兄弟省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集中表现在成果不够丰厚,精品数量不多,学术影响力不强,学术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较为缺乏。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关键是扎扎实实做工作、抓落实。当前尤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注重原创性。原创性是一切学术研究的基本准则,也是检验学术成果质量的主要标准。作为一门科学,党史研究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要求。注重原创性,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进入未知领域,填补学术空白。从实际工作的角度看,首先要抓好地方党史基本著作编撰工作。党史基本著作既是党史研究的首要任务和主要抓手,是原创性的成果,也是社科领域普遍关注的党史研究成果。我省党史工作能够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基本著作编撰方面取得的成绩。目前,全省有一半以上的市和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已经完成地方党史“二卷本”编撰工作,我们要求到明年底,省辖市要全面完成“二卷本”编撰任务;县(市、区)本五年规划内要完成“二卷本”编撰任务。同时,从去年开始全省党史基本著作编撰已经进入“三卷本”阶段。这既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研究任务,各级一定要紧抓不放。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党史资源,开展专题党史研究,使学术研究的领域更加广泛,成果更加丰厚。注重原创性,就是要坚持“双百”方针,浓厚学术氛围,鼓励科学探索。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发扬光大党史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党史研究的正确路径和方法不断提出新问题,研究新问题;同时要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其他社科部门好的经验和做法,注意借鉴现代史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使党史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性,又有指导性,既有新意,又有深度,进而更具说服力。
    二是要增强有效性。党史研究的有效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二是拿出来的成果要有价值。首先说第一个含义。我们知道,研究的成效是以成果来体现的,这个成果可以是基本著作,可以是学术专著,也可以是学术文章,还可以是其他一些形式。不管哪一种形式,一个部门、一个党史工作者,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内拿出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研究成果,就不能证明你在党史研究上下了功夫,更不能证明你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在当前研究成果不够多的情况下,尤其要提醒各级党史部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分析和盘点,看看这些年我们推出了多少书,写了多少文章,参加了多少学术活动。提高研究的深度,拓展研究的广度,是增强党史工作权威性,扩大党史工作影响力的基础。如果多少年都没有像样的党史研究成果,书橱上“两壁空空”,这就是我们的不作为了。对此,有些地方、有些同志应当增强一点紧迫感。再说第二个含义,相对于拿出成果,拿出有价值的成果更为重要。党史成果的价值就是符合党的事业的需要,符合资政育人的需要,符合提升学术水平的需要。这几个价值层次不尽相同,其中也存在交叉的关系。我们希望各级推出的党史成果既能有效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又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至少在某一方面有可取之处。这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失之于简单,一些成果仅仅是资料堆砌和铺陈,缺乏研究味;失之于浅显,一些成果就事论事,不做深究,缺乏理论性;失之于重复,一些成果弹老调,炒冷饭,缺乏新鲜感。这样的研究及其产生的成果性价比是很低的,甚至是做了无用功,长期下去不仅影响党史事业的发展,也会损害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的形象。今天,无论从学术的角度还是现实的角度,都对党史研究提出新的需求,尤其是新时期党史研究的全面展开和资政育人的深化,为我们创造有价值的党史成果开拓了广阔的境界。各级党史部门要增强自信,发挥优势,把机遇利用好,把党的事业的需求转化为高质量的党史研究成果。
    三是要提高学术性。当前,主要是要在研究工作中有效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由数量规模向精品力作转变。应该说这些年党史研究成果从数量上看是不少的,但叫得响的研究成果不多。真正有影响的学术力作不多,在社科界名列前茅的优秀作品不多,这与党史部门在党的工作和思想理论界的地位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在今后的党史研究中,有必要把研究工作的重心放到出精品上来,以质取胜,以质履职,以质服人。第二个转变是由一般的编纂向深度研究转变。党史部门作为担负党史宣传教育的工作部门,编纂出版一些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党史普及读物是完全必要的,但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研究和总结不能停留在这一点上,需要着眼以史鉴今的要求,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实践新的发展,以历史为起点,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和总结,有效增强党史研究的思想层次和理论色彩。第三个转变是由传统研究方法向多样化的研究手段的转变。研究方法直接影响研究成果、学术价值,有时方法本身也具有学术性。这方面,当前社科界有许多新的先进的方法和经验,党史部门要注重借鉴。用新方法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重大选题,使党史研究成果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以此彰显学术研究的水平。
    三、不断加强对党史研究的组织领导
     加强党史研究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党史研究工作做得如何,效果如何,与领导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工作水平有很大关系。各级党史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认识到位、谋划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一是要抓队伍。总的看,我省党史研究队伍的现状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单一、学科知识狭窄、业务骨干断层、动力不足、热情不高、自觉性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党史研究的大家、名家还比较缺乏。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全局性和普遍性,在各级党史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百年树木,十年树人”,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干部本人的成才自觉,需要组织的培养,需要不断学习实践。我认为,欧阳淞主任在全国党史部门资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的“敬业”、“懂史”、“知史”、“博学”、“善思”五个方面,可以作为当前党史研究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抓手。这“五个方面”是着眼加强党史资政工作提出的,但它的普遍借鉴意义,尤其是对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义是十分明显的。结合这次研讨会,我们给每个市发了欧阳淞主任的讲话,希望大家好好学一学,特别是对党史工作者的一些要求,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关于党史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各地都有很多好的经验,我不再展开讲。这里强调一点,就是各级党史部门领导和研究机构负责人,要带头搞研究,出成果,为浓厚研究氛围,培养研究人才,推出研究成果,当好骨干,做好示范。
    二是要抓项目。项目牵引是一句老话,也是做好党史研究工作的成功经验。一个有作为的党史部门、一个致力于研究的党史部门,一个时期一定有一系列的研究项目,一年有几个或十几个研究项目;一个合格的党史研究工作者,手上要始终有研究项目。去年以来,各地党史部门都陆续制定了本地党史工作新的五年规划,要根据这个规划,把这五年的研究项目好好排一排,着眼出精品、出人才的目标,着重安排好党史基本著作的编撰,安排好各项专题研究,安排好党史资政育人项目,安排好参与各类学术活动的图书和文章。安排项目,要坚持高起点,瞄准党史研究前沿和社科研究前列做好工作;要坚持科学性,切实把研究与征编研宣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坚持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抓激励。首先是党史部门的各项激励举措要重点关注研究领域,无论是奖励还是惩戒,都要以党史研究作为重要对象,把有限的激励资源,最大地运用到促进研究工作中去;其次是要显著提升研究成果在干部使用、人才培养和评功评奖中的权重,这方面要有细化的标准和规定,让广大干部看到研究工作做得好与不好大不一样;第三,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和推出激励措施。去年,为推进党史资政工作,省委党史工办出台了相关奖惩措施,并及时兑现,对引导各处室和广大干部积极开展资政研究,不断推出研究成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各级党史部门都要建立支持和激励党史研究的制度和举措,为促进党史研究,提高研究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形成人人重视研究、积极参与研究、潜心搞好研究的良好氛围。
 
 (本文是作者在全省党史系统迎接党的十八大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略有删节)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