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来源 : 《江苏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选》 13:45:51
 

   中华民族是个富于理论思维的民族,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继承了这一传统,由于其代表的阶级性质和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决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从事革命还是进行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也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无论是苏联的,还是西方的)经验。因此,80年来,始终致力于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着夺取革命胜利、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并且在理论上不断创新,以一个又一个的伟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伟大创新
    
中国共产党自遵义会议后形成了三代成熟的领导集体。每一代领导集体都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特殊品格。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绝大多数参加了五四运动,通过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投身中国革命后,又努力将革命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是这一代领导集体中的卓越代表。他在最初读了《共产党宣言》后就认为,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但是获得了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只取了阶级斗争四个字,就老老实实地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就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一根红线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分析阶级社会的主要方法而言,毛泽东读书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他从中悟出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论,说明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丝毫的学理主义、教条主义习气。
    
党的二大,已初步地将党的纲领分为最低的和最高的两部分。为了实现最低纲领,打倒封建军阀、反对帝国主义,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思想。随后,我们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参与领导大革命运动,创造了大革命前期的辉煌业绩。毛泽东在大革命中已展现出卓越才干,到大革命后期,他在许多重大原则问题上,对当时中共中央以至共产国际代表的不切合实际的主张表示了不同意见,反对执行右的指导方针,被瞿秋白誉为我党有独立意见的要算泽东
    
大革命失败后,党高举起武装反抗的旗帜,掀起土地革命运动高潮,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一个又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秋收起义队伍攻打长沙不下之后,及时将队伍转移到湘赣边界,开展了井冈山的斗争。通过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和中国国情的研究,提出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通向胜利的真理之路。这条道路的开创,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显著标志。
    
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党继续犯了将马列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毛泽东对这种错误倾向进行抵制,提出反对本本主义,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是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样,他不仅在实际运用上而且在理论指导上,初步地掌握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原则。
     “
倾错误领导使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在红军被迫放弃广大苏区的长征途中,1935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开始摆脱濒临的绝境,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到达陕北后,逐渐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革命经历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历史、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为深刻和完整的认识。毛泽东曾非常感慨地说过:中国的斗争如此丰富,却不出理论家!”经过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他先是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一年后,又明确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原则。
    
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错呈现的极端复杂局面的斗争本领,积累了异常丰富的经验。从而,使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动力、对象、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得到了解决,党的思想、政治、军事和组织路线不断走向成熟。在理论上,党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伟大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并在解放战争中得到进一步完备。它包括中国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等诸多内容。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建党以来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批判对党发生过重大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作了进一步总结,通过制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正式提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所创立的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共识,并在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样,党终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刘少奇在七大对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作用进行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它是惟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和政策是我们党的惟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惟一正确的总路线
    
在这个正确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中华民族在近代第一次打败外国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创建了新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世界的东方初步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而,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伟大革命。
    
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是一次性地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其地位、环境和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领导革命的成功经验就不能简单地用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怎样进行建设,还要与时俱进,重新探索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开拓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对马克思主义不能搞教条主义,对毛泽东思想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毛泽东本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就说过:马克思这些老祖宗写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家,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也是不行的。因此,从主观愿望说,毛泽东始终是想与时俱进,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在相当不短的时间和不少方面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由于在中国进行建设同闹革命一样具有无比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错综复杂性和多变性,也由于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并且习惯于沿用革命时期的旧方法和旧经验用马列著作中的某些观点加以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从而在一个时期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没有能真正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而使探索偏离了正确轨道。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所发生的失误和挫折,对党是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育。邓小平说过: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我们党正是这样将探索的失误转变为宝贵的财富,与时俱进,继续进行理论创新的。
    
二、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
     1978
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伟大转折,是社会主义事业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伟大开端。
     1976
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使中国获得了有利的发展契机。但是,长时期倾思想的深厚影响和两个凡是指导方针的推行,使得拨乱反正十分艰难,导致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强调首先要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告诫全党一定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断送。这是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党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历史转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革命。
    
从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就体现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来说,邓小平实际上已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进行新的伟大革命的重大方针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也具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品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愈走愈宽广,不断地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贡献。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很明确。他一方面反复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另一方面不断指出: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使我们的国家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首先纠正过去指导思想的错误,对建国以来走过的历史道路和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1981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将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与他的正确思想加以区别,重新界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内容,充分说明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全面深刻地分析建国30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公正地评价党的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初步概括,明确我们党已逐步确立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1982
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的旗帜,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科学指南。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强大动力。
    
新时期的根本特点是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全党早已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首先是支持广大农民推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在广东、福建创办经济特区。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1984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的经济体制进入全面改革的重要标志。这个《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传统观念,讲了我们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随着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的向前发展,党的理论认识也在向前发展。198710月党的十三大,深刻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经验作了初步概括,并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对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作了归纳,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是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
     20
世纪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发生的国内外政治风波使我们国家的发展又处于一个紧要关头。一方面,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但西方国家加紧了对原社会主义国家的争夺和渗透;我国虽挫败了西方国家的制裁,但面临的严峻挑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国内外政治风波使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感到困惑,或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或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的疑问。在此关键时刻,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政策观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又一个宣言书。
    
在以邓小平南方谈话统一全党思想的基础上,199210月召开了党的十四大。这次大会经过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世界发展变化新特点的研究,经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的总结,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教训,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实现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全党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
    
十四大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进程中,既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又成功地进行宏观调控,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将继续坚持他所开创的伟大事业,199710月召开了党的十五大。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邓小平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大会进一步阐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就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80年的又一个伟大的理论成果。20年来,国家在各个方面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第二次伟大革命能够创造80年来时间最持久、影响最深远的辉煌,从理论上说,应归功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这是我们党振兴中国、发展中国的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理论的伟大创新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也具有与时俱进、创新理论的不平凡品格。江泽民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这里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江泽民指出:理论创新就是要使党的基本理论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邓小平理论就是党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现在面对新世纪,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自从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组建第三代领导集体以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上努力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世纪的同时,在理论上几乎年年都有这样那样的创新,对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1991年庆祝党70周年的讲话,第一次论述了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使十三大开始建构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框架明确了最基本的要素。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作出明确回答之后,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以南方谈话为基础,通过对过去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进一步总结,以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分析,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论述和阐发。这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建构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贡献。199311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出版,江泽民提出主义,即指导思想犹如一面旗帜,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始,党又郑重地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从而,逐渐明确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集中讨论党的建设问题,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总纲领和总要求,号召全党将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来进行。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讨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泽民提出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二大关系,发展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丰富和发展了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于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两只手都要硬,具有重要意义。19972月邓小平逝世,江泽民在追悼大会的悼词中进一步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随后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并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理论作了精辟论述,从而基本完成了对邓小平理论的建构。1998年底,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的报告中,江泽民从10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20年来的伟大成就,还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1999年,分期分批地在全国县处级以上单位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0年春天,江泽民同志视察南方,开始在广东,随后到江苏、上海和浙江发表了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谈话。这些方方面面的新话,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10多年的理论创新中,最重要的有两次伟大的理论创新。
    
第一次就是在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伟大思想之后,通过十四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进行阐述,使之具有初步的理论轮廓。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即五十条,将十五大报告的相关论述进一步具体化,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政策规范,从而发展了十五大报告的思想。经过这两次阐发,初步地建构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的突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当然,能够创立这个理论,首先要归功于邓小平同志,不是他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非凡的胆略提出这个问题,这个理论是不可能创立的。但是,南方谈话主要是提出问题,不承担建构理论的任务,后者主要是由江泽民的十四大报告,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来完成的。因此可以说,这个伟大的理论创新,是始于,成于”(都是作为代表),凝聚了两代领导核心的智慧和心血。
    
第二次伟大的理论创新,是从2000年春天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到2001年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阐发。
    
首先,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了认识党的先进性的新理念。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是从阶级与政党、阶级性与人民性的关系这个视角来论述党的先进性。从1922年党的二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基本都是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历届的文字表述尽管有所不同,但基本思路一脉相承。这就是说,讲了75年党的先进性,基本上是属于一个代表思想。
    
经历了四分之三个世纪的这样的讲法没有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在已进入新的千年世纪的今天,我们国家的外部环境和自身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面临经济、科技空前发展的新的机遇,以及国际领域的复杂竞争和斗争的严峻挑战,还有党在新世纪的更加艰巨的使命。这就感到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需要有新的补充。跨世纪的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即把党的建设置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相联系,同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相联系。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要求党的建设有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既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那么,党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它的自身建设也不可能离开世界。事实上,我们党早已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样,把党的建设放在世界的大风大浪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将使党成长得更加坚强,有利于锻炼经受各种考验的能力。同时,将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相联系,有利于提高党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党不断与时俱进。这样,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相对于传统的一个代表而言,就更具时代精神,更能说明党的先进性的完整性。
    
当然,在毛泽东著作和邓小平著作中,也有关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大量论述,但是,那都是在党的任务的层面上讲的,且是分别而论的。从来没有提到党的性质的高度作为党的先进性来讲,也没有将三者作为三位一体的完整思想提出过。讲党的先进性,相对于讲党的任务而言,在党的学说中,这是一个更高的层次;由分别而论到三位一体,即将一个忠实代表扩展为三个忠实代表,并在这个层面上作出明晰的理论概括,这在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史上是第一次。因此,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是理论认识的创新。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为什么在进入千年世纪初始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呢?在我们国家,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从政治层面讲有两个最根本的问题。第一是社会主义问题,第二是党的问题。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作了精辟概括,指出邓小平理论初步地但是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就是说,关于社会主义的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既然如此,那么怎样进一步认识党的问题,就需要努力解决。一方面,加强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党的建设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一度还比较突出。邓小平在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组建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中央作政治交代时明确指出: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此后,第三代领导就一直把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我们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力量,作为最为关注的两大问题的首要问题(另一个是发展经济)来抓。这样,在邓小平初步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之后,江泽民在对毛泽东著作、邓小平著作已有的丰富的三个代表思想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的要求,作出三个代表的明晰概括,则是要进一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又一个根本问题。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开拓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境界;江泽民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回答,也深刻地揭示了党的本质,把对党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第二,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全面阐发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对三个代表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七一讲话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革命和改革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及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现实等诸多方面立论来展开论述。还通过对生产力主要要素的分析来说明我们党怎样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基于这样的立论,七一讲话强调了三个坚持,即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为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更广阔的道路:坚持把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切实保护并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党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江泽民说: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其次,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七一讲话明确了,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求党的理论和实践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于怎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强调了四个必须坚持:一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文化建设。二是必须坚持发展先进文化的两为双百方针,把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三是必须坚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四是必须坚持世界眼光,着眼于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继承和发扬人类创造的(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大胆进行文化创新,从而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七一讲话明确指出:这就是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是我们党长期宣传的基本观点。七一讲话所作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阐释在于:一是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二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党要善于处理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但最重要的是首先考虑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三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党的所有工作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党员干部绝不允许以权谋私,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而应当正确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先富与后富关系,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江泽民特别强调,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首先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裕。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
    
最后,关于三个代表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关系。七一讲话强调: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三个代表是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由于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思想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发,它的科学内涵、立论依据、基本要求、体现途径,以及相互关系等都得到了说明。这就使2000年春天提出的三个代表这个新的理念,初步地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形态。因此,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与理论建构,是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伟大的创新。如果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那么,三个代表思想理论的创立,则是对党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伟大创新。这两大理论创新,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巨大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年来,经历了发展的多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80年,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振兴中华而不断艰苦求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80年。在80年间,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进行了两次伟大革命,经历了两次生死攸关的转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两大理论成果,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两条道路,各项事业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成就。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引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光辉旗帜。在新世纪,我们还要按照江泽民指出的: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继续创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辉煌。
作者:石仲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