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农业现代化,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来源:新华日报 2012年08月23日
来源 :  10:57:40

  没有农业,就没有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本着这一认识,江苏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

  粮食九连增,

  工业大省的农业奇迹

  省政府上个月宣布,今年我省夏粮喜获丰收,实现“九连增”。

  保障粮食生产,始终是江苏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用占全国3.91%的土地生产了5.92%的粮食,养活了5.74%的人口,是东部沿海为数不多的粮食自给省份,江苏可谓“工业大省的农业奇迹”。

  在2011年罕见的旱灾面前,江苏粮食生产依然取得了大丰收,总产达到661.6亿斤,比上年增产14.5亿斤,保持全国第四位;粮食亩产连续六年保持在400公斤以上,达到414.6公斤,居全国第三位。

  工业发达的苏南,粮食生产毫不放松,并率先进入规模化经营阶段。昆山市91%的土地已流转到146个以村为单位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全市1900多个农业大户平均每户种植面积145亩,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只占全市劳动力的10%左右。

  丰收来之不易。在全国率先免除农业税后,我省实施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良种推广和农机具购置四项补贴,力度居于全国前列。近年来,在确保全年粮食面积7900万亩以上的基础上,我省转向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并启动“亩产吨粮县”创建活动,建立一批亩产超“吨粮”的规模化粮食产业基地。同时,加快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全省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6%。

  高效设施农业,

  经济效益数倍增长

  南京市浦口区雨发生态农业园规划面积达万亩。记者在这里的智能化玻璃温室番茄生产区看到,一株株番茄“脚”踩在白色袋装的营养基质里,“头”朝上顺着从大棚顶端垂下的根根吊蔓攀爬,基质袋里斜插着的笔状喷头,将植物所需的水肥养分通过喷头送到每一棵苗上。据了解,这种栽培方式,一茬番茄采摘期能比普通大棚或露地番茄多七八个月;番茄苗可以长到10米,结20穗果,而普通番茄只能长1.5米,结4穗果。园区负责人刘维林说:“亩产超过1.5万公斤没问题。”

  截至2011年底,全省高效农业面积达到3011.3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61.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分别达42.8%和12.2%,设施农业总量和比重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1位。目前,我省钢架大棚亩均效益达到6700元,日光温室亩均效益达到9600元,分别为露地栽培的4倍和6倍。全省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超过150个,1/3以上村、1/2以上乡镇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特色。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促进我省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源。最新统计表明,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2%,居全国第一。我省加强品种创新和技术集成,推动以种源农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十一五”以来,全省共育成农作物新品种244个;苏淮猪等8个畜禽新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畜禽品种审定数居全国第二位。农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累计取得新技术1341项,建立新模式455项,获得国家奖41项,居全国第3位。

  两大“龙头”,拉动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龙头、龙头型批发市场拉动产业发展,是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明显特征。

  海安县大公镇2万多农户,养羊农户一万多户,年饲养山羊20万头,人均20头;全镇2.6万亩桑园,蚕农1.8万户。去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0元,其中养羊、养蚕两项收入占比高达60%以上。副镇长仲广桐告诉记者,当地农民养羊致富得益于该镇有一个全国最大的山羊市场——江苏大公山羊市场,目前年成交山羊180万头,年交易额15亿元;养蚕则得益于当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鑫缘集团的“包销”。

  目前,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436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980.57万户,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农户增收总额240.24亿元。据统计,全省共有42家较大规模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分别形成粮油加工、畜产品加工、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茶叶和蜂产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均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城镇

  2011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10000元,达1080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9%,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左右,有望继续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468万农村贫困人口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全部实现脱贫。

  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统计数据,2011年我省农村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53%。这得益于近年来我省出台并实施农民创业就业制度和为农民创业致富服务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目前,全省2/3农村劳动力已转向非农产业,全省返乡创业农民每年新增3至5万人,创业就业已成为江苏农民最大的致富工程。

  经营性收入的提高,与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密不可分。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补贴农业的力度明显加大。去年,我省用于“三农”补贴、奖励项目的省级支付就达102亿元,土地流转、拆迁补偿标准也进一步提高。

  农民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同样离不开惠农政策的实施。去年江苏苏北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较上年标准提高35%以上,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已实现农村低保执行标准与城镇并轨。

  本报记者 朱新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实践”系列报道⑤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