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生态文明:江苏科学发展绿色引擎
来源:新华日报 2012年9月15日
来源 :  15:08:55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奋斗写辉煌。

  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壮美画卷,其中,生态文明建设留下一串闪亮的足迹。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成为世人瞩目的一个亮点。胡锦涛总书记今年的7·23讲话又浓墨重彩地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率先发展的江苏,生态文明也必须率先发展!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从“环保优先”,到“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让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的重要品牌”,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轨迹清晰,步伐矫健——

  2003年,省委提出“绿色江苏”建设;2004年,省政府专门制订《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0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生态省建设大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生态省;2011年4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大规模开展生态建设,使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的重要品牌;2011年11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更大力度’,彰显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更高要求。”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说,“江苏把生态文明放在了突出位置,在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整个生态环境所占比重高于小康指标体系的权重。这是江苏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意义十分重大!”

  “生态文明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南京晓庄学院院长王国聘说,“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一方面有利于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绿色江苏。”

  然而值得关注的现实是,在江苏从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江苏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全国最高。在现阶段,经济总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导致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同时,人口的持续增长,导致资源环境消耗也在逐年加大。尽管我省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但污染总量居高不下, 社会排污总量仍超过生态环境容量。

  “十二五”期间,我省不仅要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还要推动全省同步进入环境质量的加速改善期。“既要把经济发展上去,又要把污染总量降下来,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是江苏在发展中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站在新起点上,江苏迎难而上,孜孜以求,让生态文明成为我省科学发展的绿色新引擎。

  “过去5年,江苏把节能减排放在第一位,从实践看非常有效。”陈蒙蒙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环保投入是“十五”期间的近3倍,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连续5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省12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比例提高12.6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比例下降16.2个百分点;太湖富营养化状况由中度转入轻度;13个省辖市中,有11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状态。

  一个又一个率先创举令人瞩目——

  率先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太湖流域在全国率先启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转移支付机制,实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建成全国第一个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了第一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市;全省共有国家生态市县17个,占全国总数的45%,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38个、国家级生态村44个,生态示范创建领跑全国。

  “十二五”期间,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列为今后5年全省为之奋斗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指标在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树立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在更高起点上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主要体现在‘七个更’上———转型升级步伐更快,污染排放总量更小,环境秩序更规范,环境质量更好,群众环境意识更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要更高,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陈蒙蒙说。

  行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征程上,江苏步履坚定。记者了解到,我省将在七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发挥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我省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着重抓好冶金、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工作,确保江苏节能减排工作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在打造宜居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去年,全省完成首批16个地区的农村环境连片示范整治,新增造林127.7万亩、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600公顷,开山采石禁采面积超过全省山体面积的70%。

  实施“蓝天工程”,针对百姓反映强烈的PM2.5问题,我省今年将完成68个国控点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改造,增加PM2.5、臭氧等监测指标,形成覆盖面更广、更能满足新国标评价要求的监测网络。13个省辖市今年全部形成PM2.5监测能力,2013年各县(市)形成监测能力。

  在生态保护与修复、营造良好环境秩序、环境政策和科技创新以及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上取得新突破。我省将更大规模、更高标准、更高层次地开展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生态示范创建活动,苏南地区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生态城镇群。

  壮丽蓝图催人奋进,“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又好又快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     本报记者  宋金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实践”系列报道⑧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