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1952年中共江苏省委重建始末
文 · 田艳丽
来源 : 《世纪风采》2012年第11期 09:00:47

 

经过短短3个月的筹备,1952年底至1953年初,苏南区、苏北区、南京市顺利合并,成立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江苏的工作。省会设在南京。江苏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江苏全境解放后,中共中央考虑到江苏是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中心,苏北是老解放区,苏南是新解放区,工作基础和工作任务不同,再加上南京城市地位的特殊性,决定在江苏实行小省制,分别设立苏北行政区、苏南行政区和南京市(以下简称两区一市),并在两区一市分别建立了党、政、军机构。在两区一市领导下,江苏人民不但顺利医治了战争创伤,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江苏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到来,中共中央认为,必须加强中央的统一和集中领导。为此,中央决定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减少行政层次,取消大区一级的政府职能,将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一律改为行政委员会,作为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在各该地区进行领导与监督地方政府的机关。二是调整省区建制,加强省、市级人民政府的组织,加重省、市级领导的责任。三是加强中央政府机构,增设有关工作部门,同时加强中央现有的各部、委、办的组织及其工作。从1952年下半年起,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各中央局的书记调到中央,以加强中央的领导。根据中央决定,高岗、饶漱石、邓小平等中央局主要领导人及邓子恢、习仲勋等实际负责人,相继调中央工作。江苏恢复省治是中央加强省、市级领导责任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江苏一起调整区划的还有平原省、察哈尔省、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等。

 

 

19528月,华东局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关于苏北区、苏南区和南京市合并为江苏省的指示精神,研究并讨论了恢复江苏省建制事宜和有关省委、省政府领导人选问题。

99,华东局电告华东地区各有关省、市,中央业已批准“将南京市、苏南、苏北合并为江苏省,所有原属江苏省范围之地区全部划归江苏省”,并确定了省委书记、副书记和报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省政府主席、副主席人选。电报要求柯庆施、江渭清、萧望东、管文蔚4位同志即至南京开始筹备,争取在年内合并完毕;同时要求合并工作应采取分期、分部门、有步骤地进行,以确保正常工作秩序;所有机关在合并前,都必须严守岗位,各尽职守,不准发生任何混乱和不守纪律的现象。

柯庆施是由华东局指定的主持有关江苏合并建省筹备工作的负责人。19529月,柯庆施约见苏南区党委负责人管文蔚和苏南区党委秘书长欧阳惠林,商量合并建省工作。柯庆施提出:由于时间紧迫,为使建省工作不致脱节,要先把办公地点和职工人员宿舍住房选好,这项工作由苏南来人负责。因为南京市委建制仍需保留,苏南班子原是苏北地区南下的干部,对苏北工作情况与人事关系都比较熟悉,因此决定由欧阳惠林负责建省的具体事务。

省会设在南京,物色合适的省级机关办公用房成为当务之急。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没有什么市政建设,后又遭到日军的严重破坏。抗战胜利蒋介石还都南京后,大打内战,更谈不上建设。所以国民党留下的公房不多。解放后,二野接管了南京,较好的一些房子均由部队接管使用,剩下来的一部分房子,又被南京市级机关支配使用。这样,解决建省需要的适用房子就比较困难。柯庆施与南京市委和南京军区政委唐亮经过协商,决定省委办公厅就放在西康路33号原美国驻华大使馆(现为西康宾馆);省委各部委集中放在中山北路32号原国民党外交部大楼(现为江苏省人大办公地点);省政府放在长江路原总统府。同时,请南京市委将其当时正在使用的北京西路原美国军事顾问团住的AB两座大楼腾出来,与华东军区当时正在使用的中山北路81号原国民党华侨招待所及中山东路307号原国民党励志社两处房子对换,作为省委招待所和来往干部招待所。

美国驻华大使馆原是大汉奸汪精卫的私人公馆,占地很大,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划给美国在此处建立大使馆。美国驻华大使馆将整块地皮用砖砌成围墙,分割为3部分,即前院、后院、西院。前院与后院都是新建的。前院的主楼是美国大使办公的地方,另外建有一些平房作为附属用房。后院建有3幢两层洋房,为武官宿舍。西院是汪精卫公馆的老房子,改作大使馆俱乐部活动场地。省委办公厅就设在前院的主楼里。主楼正门是3层楼,进入后是一个大客厅,其左边为2层楼房,2楼是4位书记和正副秘书长与机要秘书办公的地方,中间还有一大间为省委会议室,一楼是秘书处、人民来信处、文印科办公的地方。大客厅的右边与后面各有一个大厅作为省委召开人数较多会议的会场。机要科设在正门的2楼与3楼,行政处设在前院的一些平房里办公。整个办公厅都集中在西康路33号的一个前院里。

 

 

1018,中央发出《同意江苏省委的组成及各部委干部配备给华东局的电报》,正式批准江苏省委由柯庆施、江渭清、萧望东、管文蔚、刘先胜、陈光、石西民、万众一、欧阳惠林、惠浴宇、黄赤波11人组成,以柯庆施、江渭清、萧望东、管文蔚、刘先胜5人为常委;并确定柯庆施任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任第二书记,萧望东、管文蔚任副书记。省委各部委机构的设置和各部委负责人的名单也已确定。省委党政机构非常精干,人员编制十分紧凑。省委本身只设有办公厅和组织部、宣传部、工业部、农村工作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纪律检查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各部委部长都是一正两副。欧阳惠林任办公厅秘书长,陈光任组织部长,石西民任宣传部长,萧望东兼工业部长,管文蔚兼统一战线工作部长,万众一任农村工作部长。

111,中共江苏省委正式发出“省委业已成立”的通知,并于南京西康路33号开始办公。

117,省委在南京新街口羊皮巷东风剧场召开成立大会,省委各部委负责人和各地、市委书记出席了大会。会议由省委第一书记柯庆施主持,宣布江苏省委成立并宣读了中央批准的江苏省委组成人员和各部委负责人名单。

省委成立后,原属苏北、苏南区党委领导的泰州、南通、淮阴、盐城、镇江、常州、苏州、松江8个地委和扬州、南通、无锡、苏州4个市委改属省委领导;南京市委由华东局领导改属省委领导。195212月,省委撤销常州地委,所属各县分别划归苏州、镇江地委领导,常州市委改属省委领导。19531月,中央将原属山东分局和安徽省委领导的徐州、新海连两市及所辖各县的党组织划归江苏省委领导。省委增设了徐州地委。

1115,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决定撤销苏北、苏南行政区,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将现属山东省、安徽省,原为江苏省管辖的徐州、新海连等地区,仍划归江苏省属。会议同时通过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委员名单:谭震林任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柯庆施、管文蔚、冷遹任副主席,石西民等45人为委员。

195311,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举行第一次政府委员会会议,正式宣告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会上,省政府主席谭震林对江苏省政府以后的工作提出了6点意见:一是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二是继续完成工业改造,加强基本建设;三是加强对农业劳动互助合作运动的领导,开展大生产运动,争取在1952年农业丰收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丰收;四是加强民主建政工作,进一步密切政府与人民的联系;五是做好财经工作,增收节支;六是继续贯彻思想改造运动。由于谭震林当时还担负着华东局和浙江省的领导工作,因此省政府成立后的实际工作由柯庆施主持。省政府下设28个工作机构和直属单位。

新组建的江苏省下辖徐州、淮阴、盐城、扬州、南通、镇江、苏州、松江(后划归上海市)8个专区,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徐州6个省辖市(后新海连市改名为连云港市,成为省辖市),75个县(市),人口约4100万。

新组建的省委、省政府及各部委办局,虽然干部分别来自苏南、苏中、苏北3个不同地区,互相不熟悉,但大家都能顾全大局,发扬革命的螺丝钉精神,服从组织需要,不计个人得失,配合协作很好,因此省委、省政府得以较快完成合并任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来。

省委成立后第一项工作就是抓紧整党建党工作。195326日到23日,省委召开了第一次地、市、县委书记会议。会议主题是讨论改进领导作风,部署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斗争以及1953年工农业生产、农业劳动互助合作组织问题。

党中央非常关心江苏的建省工作。1953222日,毛泽东在杨尚昆、罗瑞卿陪同下抵达南京,这是江苏建省后毛泽东第一次到江苏视察。当天晚上,毛泽东找了柯庆施和唐亮2人谈话,听取了柯庆施、唐亮关于江苏省委与南京军区的工作情况汇报。24日,毛泽东在玄武湖梁洲接见了省级机关各部、委、厅、局负责人及正在南京开会的地、市、县委书记;下午,毛泽东在下关江面视察了海军舰艇部队,并欣然写下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题词。视察期间,毛泽东还听取了南京、苏州、徐州等地领导的工作汇报,找了个别县委书记谈话,了解基层情况,听取群众对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见。毛泽东还为《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

江苏恢复省治,进一步推动了江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江苏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责任编辑:朱梅燕)

 

作者:
下一条 : 旗帜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