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赣榆青口战役
来源 :  10:17:33

19413月初,八路军第115师政委罗荣桓等率领115师师部与中共山东分局转移到滨海区。其时,驻新浦、海州、赣榆的日军强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还将赣榆伪军2000余人编成“剿共军”3个团,妄图实现“以战养战”计划。为打破这一计划,罗荣桓等决定向江苏赣榆的重镇青口及其沿海地区发动攻势作战。3月中旬,第115师教导2旅与山东纵队2旅联合成立青口战役前线指挥部,以参加过平型关大战的教导26团(因建团早、战功大,习惯称“老6团”)为第1纵队,山东纵队2旅独立团为第2纵队,集结于临沭、莒南、赣榆3县边界地区;以教导24团和13团一部为第3纵队,在郯码地区活动。

图片13.png青口战役示意图


319日晚,第1纵队奔袭海头镇,揭开了青口战役的序幕。至23日,连克兴庄、寺后、大沟南等据点。325日,各线各部同时动作,发起总攻。第1纵队进袭青口镇,指战员们奋勇登城,以手榴弹等短兵火器迫使日军退守炮楼。其进攻部队一鼓作气向两翼发展,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突击部队则迅速占领日军仓库,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担负钳制任务的19连攻入青口东面的海口下口村据点,日伪军仓皇逃窜。9连缴获军粮数万斤,拆毁海青公路桥,构筑工事,准备阻击新浦援敌。第2纵队围攻张城、李城等伪军据点,在火力攻势掩护下向伪军政治喊话。张城伪军300多人缴械投降,李城200余伪军一部投降,一部企图突围被俘获。第3纵队以部分兵力佯攻大沙河镇,大部分兵力横扫末山至句庄湖一带伪军据点。伪“剿共军”闻讯急往赣榆收缩,途中被第2纵队重创。

25日夜,新浦日伪军一部乘5辆汽车向青口驰援,被阻击部队击退。26日拂晓,日伪军400余人又以汽车20余辆、坦克2辆、大炮4门绕道海边,并有海军一部配合,企图从侧后攻击八路军,遭到19连迎头痛击。激战4小时后,9连按原计划撤出。攻入青口镇纵深的老62班、7班原飞友等18位指战员为牵制敌人,未能及时撤离,被围困在青口火叉巷的一个院落里。殊死血战中,8名指战员牺牲,1排排长赵本源和2班副班长身负重伤,为不给战友拖后腿,自尽殉国。剩余8人为不连累乡亲,在敌人搜查时冲出来,最终力竭被俘。面对严刑拷打,他们宁死不屈,最后仅孟兆阁1人逃脱归队。青口战役后,山东军区命名勇士们所在的教导2旅老61连为“青口十八勇士连”,并授予荣誉战旗。

图片14.png青口十八勇士(油画)


日伪军不甘失败,妄图报复,于330日集结千余人再次进犯。41日,进犯至城头一带,遭八路军伏击,旋即退至门楼河。是夜,八路军又猛攻门楼河之日伪军,日伪军狼狈退回。

青口战役是八路军主力东进滨海抗日的首次大捷。此次战役,共攻克日伪据点10余个,一度攻占青口,解放了柘汪至下口间的大片地区,消灭了伪“剿共军”第3团,重创第1、第2团,毙日伪200余人,俘虏伪军800余人,炸毁汽车2辆,缴获大量武器、子弹和军用品,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青口战役的胜利,扩大了滨海抗日根据地,打通了从海上与苏北及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极大鼓舞了根据地广大军民的抗战信心。

图片15.png“十八勇士纪念地”碑


作者:
上一条 : 谢家集反点线战斗
下一条 : 讨伐李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