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天(长)仪(征)扬(州)地区是新四军联系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也是与敌争夺的战略要地。
1941年4月,日伪军在天仪扬地区增设据点,蚕食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为了坚决保障路东、反击蚕食,新四军第2师决定对天仪扬地区的日伪军据点展开连续攻击。根据敌情,决定选择驻在仪征县城北谢家集的日伪军,作为第一个打击和消灭的对象。谢家集北庵驻有日军近百人,南庵驻有伪军谢黑头部自卫团约400人。
新四军第2师部分领导干部合影:张云逸(左5)、罗炳辉(左2)、郑位三(左6)、方毅(左3)、刘顺元(左7)
新四军第2师4旅12团接到任务后,决心采取夜袭手段,以第1营攻打北庵,第3营攻打南庵,第2营负责打援。4月10日晚10时,参战部队从南、北两侧发起攻击。3营8连派出摸哨组,敌发现后即退入工事抵抗。摸哨组摸进街以后,因后续部队未迅速跟上,只将伪军伙伕马伕捉回,其余敌人逃入北庵。1营被北庵之敌猛烈火力压制于大路口,不能接近,另1个排从东街摸进,敌一部逃入南庵顽抗,部队遂以手榴弹密集地投炸庵内,敌伤亡数十人。由于敌人龟缩庵内凭坚顽抗,加之第12团各营未能配合好,遂于翌日中午撤出战斗。
此战以后,谢家集及附近据点日伪军兵力均有所增加,工事也在加强。但考虑到谢家集、金家集等据点只有半数日军,其余为伪军自卫团,战斗力不强,第2师副师长罗炳辉决心连续发起战斗,坚决消灭谢家集及其附近日伪军据点,破坏该地区的交通,以粉碎敌人建立点线的计划。
在罗炳辉亲自指挥下,4月14日夜,第12团第1营乘着夜色再袭谢家集。日伪军由于前两天遭袭加强了防备,用猛烈的火力对1营进行封锁,战士们未能接近敌人据点。拂晓时,1营假装溃退,敌人不知是计,出来追击,埋伏在附近的1营见日伪军进了埋伏圈,一阵猛烈的射击,打得日伪军死的死,伤的伤。第2营在甘泉山附近破坏大桥1座,切断了天(长)扬(州)公路北段交通和电话联系,并在陈家集击溃甘泉山出援之敌;第3营夜袭刘家集、铁牌店、蚂蚁山,并破击大仪集以南、甘泉山以北的天扬公路,伏击由扬州来援的日军车队,击毁军车3辆,毙伤日军10人。师部学兵连、第4旅侦察连和第2师特务营一部在仪征独立营配合下,设伏于十二里岔,将仪征出援日军30余人、伪军50余人几乎全部歼灭,仅有1名日军逃脱。
谢家集两次战斗,毙伤日、伪军150余人,俘日军1人、伪军近百人,挫败了敌建立点线的企图,打开了天仪扬地区的斗争局面,增强了群众的抗战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