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初,新四军第2师第4旅第12团转战在苏皖边界的天长、仪征、扬州、六合一带,与日伪军进行反“扫荡”斗争。在连续作战取得胜利后,于4月16日转移至六合金牛山一带休整。这里四面山河环绕,南侧同北峨眉山遥遥相望,两山之间系丘陵及洼地,村庄稠密,便于隐蔽部署兵力。
为防敌人偷袭,第12团按“梅花桩”战术进行营地布置。“梅花桩”战术是时任新四军第2师副师长罗炳辉运用丰富的游击战经验所创造的一门游击战术,简单地讲,就是将六七支部队在方圆十多里内摆成梅花状。在梅花的中心部署一个支队,周围则布置下五六支部队作为“花瓣”环绕。部队分散部署,使敌军难以锁定大规模目标,有效避免了被集中打击的风险;相互间紧密配合,又能迅速集中兵力对敌进行致命打击。
17日晨,驻扬州等地的日伪军700余人携带轻、重武器,封锁消息,企图偷袭在金牛山宿营的第12团。日伪军分两路向第12团团部驻地陈庄进行包围,一路直扑12团团部,团长杜国平、政委徐海珊等率团部突围后,分头到各营指挥反击。日伪军另一路进逼3营,3营随即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日伪军不支即向陈庄退却,3营趁机向敌人施压,敌占据陈庄后高地与新四军抗衡,新四军第4旅旅长梁从学、第12团参谋长谭知耕指挥3营向敌反复冲锋,终于将敌全部压于陈庄东南的田凹上。谭知耕与3营长徐万炳指挥3营战士和敌人展开了反复3 次的拉锯战,最终击溃来犯之敌。接着,谭知耕、徐万炳和1营副营长唐元田分别指挥3营和1营战士发起反击,在大陈庄、丁岗、万云等地与敌人展开激战,夺回失地,并重创日伪军。敌人被迫退至陆家洼,经过一场短兵相接的激战,少数残敌最终东逃仪征。
此次战斗,歼灭日军200余人、伪军300余人,生俘日军2人、伪军30余人,缴获重机枪、轻机枪、掷弹筒、炮弹等大量军用物资。新四军第12团2营教导员和3连连长等54人阵亡,伤64人。
此次战斗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最艰难时期,是新四军第2师第12团成立以来同日伪军的第一个大仗、硬仗,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增强了人民群众抗战信心。战斗结束后,新四军音乐工作者专门创作了歌曲《金牛山上打胜仗》,“新四军,真正强,抗日救国的好榜样。金牛山上又打了大胜仗。布下了天罗和地网,杀得鬼子汉奸没处藏!势如破竹的‘梅花桩’,杀伤他四五百,活捉他几十双,胜利品也挑它几十筐……”,这首歌至今仍在六合等地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