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苏北、苏中反“扫荡”战斗
来源 :  10:38:41

1941年入夏以来,日军加紧调兵遣将,前锋直逼盐城,欲对苏北盐阜地区发动大“扫荡”。

面对日伪围歼新四军军部、消灭新四军主力的企图,刘少奇、陈毅向1师粟裕部和3师黄克诚部发出“保卫盐城、保卫苏北根据地,粉碎敌伪‘扫荡’”的号召,并作出部署:以3师的78两旅和1师的2旅在苏北反击日伪军,同时严密监视顽军韩德勤部;以1师其余主力在苏中适时发动攻势,袭击敌后方重要交通线和指挥中心,策应苏北反“扫荡”作战。

720日,日军独立第12混成旅团和伪军李长江、杨仲华部,共1.7万余人,统由旅团长南浦襄吉指挥,出动装甲汽艇100余艘,在飞机掩护下,分4路从东台、兴化、陈家洋、射阳等地出动,以闪击作战方式合击盐城,妄图一举消灭新四军指挥机关,摧毁苏北抗日根据地。

日军此次“扫荡”规模之大,为徐州沦陷以来华中所未有。面对来势汹汹之敌,新四军各部按既定部署迎战,以阻击、袭击、伏击等方式,对日伪军进行了打击:37旅于建阳、湖垛一线歼击由射阳、兴化进犯之敌;12旅于盐城以南阻击由东台北犯之敌;38旅于东沟、益林地区牵制由陈家洋向盐城进犯之敌。各部英勇奋战,予敌以一定杀伤。然而,日伪军不但兵力占绝对优势,其飞机不停低空侦察、轰炸扫射,且此时河港水涨也有利于其装甲汽艇往来冲击,以致新四军白天调动兵力不易,敌军却在迅速向盐城推进。战局的发展比预想要严峻得多。如果继续坚守盐城,必将对新四军大为不利。

为避敌锋芒,保存有生力量,22日,刘少奇和陈毅及时调整部署,令各部撤离盐城,跳出包围,转入敌伪侧后待机歼敌。军直机关和华中局在7旅的掩护下,向阜宁方向转移。盐城遂成一座空城。当天,日军分进合击,从四面进入盐城,盐城沦陷。

图片21.png


此后,日伪军欲寻我主力作战,但新四军将主力转移至外线与敌周旋,游击、疲惫、困扰敌人。敌欲寻歼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但却处处扑空,到处碰壁,疲于奔命。

为缓解苏北反“扫荡”压力,军部命1师在苏中地区发动凌厉攻势,威胁日军侧背。在接连攻克黄桥、古溪、季家市、姜堰、三垛等重要据点后,月底,11旅以主力围攻敌之泰州巢穴,终于迫使日军仓惶分兵,南撤回援。

8月初,新四军3师乘日伪大部回师苏中之际,组织力量在苏北进行反击,相继收复阜宁、东沟、益林等重镇,又以两个团攻击湖垛、上冈,以特务团和抗大分校等部袭击伍佑、冈门等地。12旅则乘机攻占盐城南的裕华镇等。为保住盐城为中心的占领区,“扫荡”苏中的日伪军主力又被迫北调。

就这样,在苏北、苏中军民协同作战下,敌南北折返、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被动挨打。8月底,敌被迫停止“扫荡”。

历时1个多月的苏北、苏中反“扫荡”中,新四军共作战135次,毙伤俘日伪军3800余人,击沉汽艇13艘,缴获炮2门、轻重机枪25挺、步枪3324支、子弹2万余发,以伤亡900余人的代价,取得粉碎日伪军第一次大“扫荡”的胜利。经此一役,新四军各部获得在平原水网地带作战的实际锻炼,战斗力有很大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苏北、苏中抗日根据地。


作者:
上一条 : 北秦庄遭遇战
下一条 : 大胡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