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北秦庄遭遇战
来源 :  10:42:12

19417月,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大“扫荡”。“扫荡”前已转至湖垛北乡活动的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师生,根据新四军军部指示,分两队疏散转移,以适应变化的斗争形势。其中,戏剧系、音乐系和普通班200多人组成鲁艺二队,由孟波、丘东平、许晴负责,向敌侧后方转移。为保证安全,由周占熊等6人组成战斗班,每人一支步枪,子弹、手榴弹少许,白天警卫,晚上警戒。

23日傍晚,二队接上级急行军任务后,从陶家舍出发,连夜向东南方行军。星光下,队员们左臂扎白毛巾,走在水网地区狭窄泥泞的田埂上。午夜,他们借来木筏、大桶,在乡亲们帮助下一趟趟抢渡,费了近两小时才渡过横亘面前的大河。行进到北秦庄时,已是半夜两三点钟光景,师生们疲惫不堪,倒头就睡,只留战斗班在村庄四周担负岗哨。

师生们躺下没多久,站在村西北桥头的周占熊和另一名岗哨听远处传来“呜,呜......”的声音,判断是鬼子汽艇,马上跑回报告情况。丘东平此时还没入睡,听报告后,马上与孟波、许晴一道翻阅简易军用地图,决定带队伍继续往东南方向走,渡河前往楼王庄安全地带。全队紧急集合,火速撤离,朦朦迷雾中,许晴带4名尖兵在前,丘东平居中,孟波带周占熊等殿后。出村后,经过一座大桥,又过了一座小桥,大家一个挨一个走在田埂上。前队刚到一小木桥边,晨雾开始消散,忽然发现南边河岸隐约的人影在迅速散开。不好,是敌人!话音未落,枪声大作,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开始了。

许晴组织火力掩护队伍后撤,但日伪军很快发现对面没什么火力,就一边以密集的枪弹封锁通往北秦庄的小桥,一边狂叫着围上来。许晴打光几发手枪子弹后,退到芦苇丛中,被从侧后迂回的日军连戳数刀,壮烈牺牲。丘东平听到枪声,立即组织回撤突围。他本已带一部师生冲过小桥,但见好多人还在桥对面炮火中不知所措,便命身边同志快走,自己又冲到桥头土坎上挥枪射击,掩护并指挥师生们继续过河。一批批师生脱险了,但他却被子弹击中,献出了生命。

战斗中,几位女同志被日军逼到河边,为不丧失气节,李锐、叶玲(原名姚莲娟)、宋莹等接连跳入深不见底的河水,八缕芳魂就这样永驻盐阜大地。

包围圈不断缩小,炮火又封锁了北秦庄前的大桥,退路被断。未能冲出的师生,会游泳的泅水突围,其余的就伏在稻田里。孟波带战斗班同志打完子弹,与部分师生潜入稻田深处,任由蚊虫、蚂蟥叮咬,任由敌机枪扫射,以最大耐力隐蔽着一动不动。日伪军四处搜索,不少师生被发现后抓去。这一战,全队遭受重大损失,丘东平、许晴等27人牺牲,62人被俘(其中60人后来冲破重重困难回归部队)。但全体师生特别是殉难的烈士,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绝不屈服的英勇气概和民族气节,他们永远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