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妈妈给我的一块表
来源 :  11:43:31

上高中时,妈妈为了让住校的我更好地掌握时间,给了我一块美制埃尔金牌手表,虽然旧了点,但走时精准,样子精致,我非常喜欢,一直戴在手上。

图片1.png妈妈送给我的美制埃尔金牌女式手表


1967年夏,我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段焕竞伯伯家做客。他的夫人李珊阿姨一眼就看到我戴在手腕上的手表,马上就问:“这是你妈妈给你的吧?”我点了点头说:“是的。”我当时只当是李阿姨随口一问,并没有多想。直到1980年秋,我再次去看望段焕竞伯伯。他关切地询问我妈妈的情况。之后,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妈妈这一辈子,真是太不容易了!”段伯伯告诉我,妈妈的第一任丈夫是王丰庆。1940年秋,段伯伯和李珊阿姨把17岁的妈妈介绍给34岁的老红军、新四军团长王丰庆。后来王丰庆要去执行任务,说好等执行完任务回来就举行婚礼。可惜妈妈没有等到王丰庆的胜利归来,等到的却是他牺牲的噩耗。听到这些我非常吃惊,我只知道我的父亲是李健烈士,从没听妈妈说起她的第一任丈夫,更没有想到妈妈的第一任丈夫是老红军王丰庆,也是一名烈士。

段伯伯对我说:“你妈妈和王丰庆的第一次见面就在我家,你李珊阿姨拿橘子招待的你妈妈。”妈妈曾告诉我,那是她第一次吃橘子,不知道要剥皮,张口就咬,又苦又涩。李珊阿姨笑着告诉她,要剥了皮再吃。妈妈跟我说,那橘子真好吃,甜极了,以后再也没有吃过那么甜的橘子。段伯伯接着说:“那天,王丰庆把一块美制埃尔金牌女式手表送给你妈妈,作为定情信物,你妈妈不好意思接。你李珊阿姨说‘那就先放在我这里保存吧’。王丰庆牺牲后,你李珊阿姨把表作为王丰庆的遗物,交给了你妈妈。”至此,我才知道了自己手上这块手表的来历,也终于明白13年前李珊阿姨为何一见面就注意到这块手表。

我的妈妈叫苏华,原名许文英。1923年四月初七,妈妈出生在江苏省句容县宝塔巷村。妈妈上中学时,一位老师说要带他们到最好的地方,有饭吃,有衣穿,没有人欺负。193935日,妈妈和另外10位同学跟着老师走了两天的山路,到达茅山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句容县战地服务团。由于生活的艰苦和对新四军的不了解,最后只有16岁的妈妈一个人坚持了下来,成为一名新四军女兵。同年10月妈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5月,妈妈任茅山地区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四县抗敌总会妇女科副科长, 10月,调任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旅部组织干事。

图片2.png苏华


茅山是妈妈革命生涯的起点,也是妈妈懵懂初恋的发生地。当17岁的妈妈正憧憬着甜蜜爱情、幸福生活时,却因爱人的突然牺牲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但是,茅山培育了 妈妈战士的品格,她毅然选择了坚强。以后,当她面临第二任丈夫(高邮县委书记李健)牺牲时,妈妈再次选择了勇往直前。

妈妈在17岁和24岁时,先后失去了两任丈夫。无法想象妈妈在一次又一次得知最心爱的人的噩耗时,承受了多么大的打击!我试图能贴近、感受妈妈更多一些,同时也带着对革命前辈深深的崇敬,开始寻找王丰庆伯伯的足迹。

图片3.png王丰庆


王丰庆(1906-1940),江西弋阳县樟树墩乡大港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丰庆坚持并领导了皖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曾任红十军团独立师政委、新四军一支队民运科长、镇句丹金四县抗敌总会副主任、中共苏皖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长、新四军新六团政委兼副团长、独立一团团长等职,是在艰苦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优秀指挥员。

194011月初,在丹北地区检查工作的苏皖区党委书记邓仲铭,拟经太滆地区转茅山根据地,前往溧阳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由于沿途情况复杂,太滆地区派新四军独立二团政委、副团长李复率一个连沿途护送,王丰庆率一个连从茅山地区到太滆地区迎接。119日,两支部队在武进吊桥会合后,准备次日护送邓仲铭转回茅山。不料第二天遭千余日伪军合围夹击。王丰庆沉着指挥,他命令警卫排保护邓仲铭和非战斗人员突围,他自己则架起机枪阻击追过来的400余名敌军,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战斗虽然只持续了几个小时,却牺牲了200多名新四军官兵,成为武进抗战史上最悲壮的一战。

王丰庆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出,抗日军民悲痛万分。当地群众特地赶到常州城里买了新黄呢军装给烈士穿上。武进、宜兴各界代表1000多人佩戴黑纱白花,聚集在寨桥灵台的关帝庙,举行阵亡将士追悼大会。抗战胜利后,武进、宜兴各界代表千余人又来到寨桥,举行阵亡将士追悼会。2000年,寨桥镇党委在烈士埋骨处立起新四军吊桥村突围战遗址纪念碑。

图片4.png新四军吊桥村突围战遗址纪念碑


1940年到2024年,84年过去了。当我再次拿出妈妈给我的这块表,金灿灿、沉甸甸的感觉难以言表。


作者:李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