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华阿金的鱼篓
来源 :  10:23:19

在无锡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陈列着一只看上去很普通的鱼篓。这样的鱼篓,在烟雨江南的寻常人家随处可见,都是百姓手工编织的,主要用来盛放黄鳝、河鱼。这只看似普通的鱼篓,为何会走进纪念馆的展橱里,难不成还藏着什么革命岁月里的“秘密”?这就要从他的主人华阿金——一位中共地下交通员讲起。

图片20.png华阿金传递情报用的黄鳝篓


华阿金,又名金保,生于1895年,无锡县梅村乡德仁里巷人。父母早亡的他,为地主放过牛、为富人撑过船,婚后租种了几亩薄田,还利用农闲编竹篮、钓黄鳝、摸河鱼,勉强维持生计。尽管他已拼尽了全力,可一家老小却依然只能过着缺衣少食的贫寒生活。为改变社会的不公,1927年秋,他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锡农民秋收起义,开始了对黑暗社会的抗争。19371125日,侵华日军占领无锡后,华阿金更立志参加革命,勇敢地投身于党领导的抗日斗争中。

图片21.png华阿金


19385月,中共江苏省委派京沪线工委委员王承业(即王仲良)从上海到无锡来开展工作,重建中共无锡县委,领导无锡地区的抗日斗争。经老党员陈枕白的协调安排,王承业后来就住在地处偏僻、离梅村镇西边二里多路的华阿金家。华阿金以自己的忠诚、机智,逐渐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同年冬季的一天,党组织正式作出决定,由他担任地下交通员,他家也随之成为地下党的秘密交通站。1939年清明前后,华阿金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图片22.png中共江南特委和中共无锡县委机关驻地旧址——梅村镇西德仁里巷华阿金家(旧图,早年已拆除)


自从华阿金家成为地下党的秘密交通站和后来的县委、特委机关所在地后,他就开始忙碌起来,常常要顶风冒雨站岗放哨。有一次,东路特委研究商量工作,会议从晚上一直开到次日凌晨。为防万一,华阿金就坐在门外放哨,整整搓了一夜的草绳。

除了白天看门望风、晚上站岗警戒之外,华阿金还从事传递情报工作。19419月,日伪军对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地区发动了残酷的“清乡”,党的活动被迫转为单线联系。那段时间,锡东与锡南之间的联络工作,主要是由华阿金负责的。白天,他常将情报卷成小纸卷,藏在竹篮角上的竹管内,然后挑着竹篮走村串巷叫卖。晚上,他就把情报缝在破衣服里,或是放在鱼篓底下的竹管里,然后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夜色作掩护,假装外出钓黄鳝,一次次通过日伪军的瞭望台,一次次躲过敌人的搜查,成功地将藏在鱼篓内的情报送到西石村等地。这个背负着党的秘密交通重任的黄鳝篓子,可谓是华阿金的“宝贝”。有了它的帮助,华阿金总是能安全迅速地将情报送到目的地,保证了锡东与锡南之间的情报交换畅通无阻。

19425月中旬,中共澄锡虞中心县委书记钱敏和委员包厚昌、史雨生带领一支队伍,渡过长江进入无锡地界。他们打算在华阿金家秘密碰头,研究制定斗争策略。6月初的一天,钱敏身穿长袍,装扮成下乡收购茧子的商人,冒雨来到华阿金家,等待包厚昌前来碰头。哪知就在此时,他家东北方向的坡塘桥上正有100多个日伪军朝着村子奔来。他和钱敏听到小儿子在屋外发出的报警后,急忙出门观察,发现日伪军已将整个村子团团围住,正在挨家挨户搜索。眼看日伪军就要查到自家,华阿金并没有慌乱,他让妻子装病躺在床上,叫口袋里装有苏州“良民证”的钱敏以舅母相称,装作探病的样子坐在床边,以此骗过了闯入家中盘查的日伪军,巧妙地化险为夷。

图片23.png中共澄锡虞中心县委书记钱敏


由于未能搜查到共产党和新四军干部,日伪军十分恼怒,将全体村民驱赶到打谷场上挨个逼问,钱敏也被押在人群中。他们首先将村民华阿二押进一间房子,进行严刑拷打。眼看着一场血腥的屠杀即将发生,为保护共产党、新四军干部和群众,华阿金霍然拨开人群,挺身而出,边走边冲着日伪军厉声吼道:“不要打了!我就是共产党,我就是新四军!”这让日伪军如获至宝。他们将场上的村民集中关进一间大房子,然后将华阿金拖到华根金家进行拷问。

面对日伪军的淫威,华阿金毫不怯懦,视死如归。他以钢铁般的意志,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刑拷打,几次昏死过去,都被日伪军用冷水浇醒。3个小时过去了,日伪军除了在华阿金的身上留下一道道伤痕之外,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黄昏时分,已经遍体鳞伤的华阿金,被丧心病狂的日伪军拖到村西南的竹园里进行最后的逼问。敌人问一声,刺一刀,他始终一声不吭,最终被刺37刀而壮烈牺牲。

华阿金就这样走了,那一年,他47岁。一个纯朴平凡的农民,一个普通的地下交通员,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了党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华阿金走了,他生前用过的这个鱼篓却留存下来。一个小小的鱼篓,背后是英雄可歌可泣的壮美人生。


作者:羊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