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新四军自制“千针鞋”
来源 :  09:42:44

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展厅里,有一件展品既普通又非常特别,是一个写有“革命的传家宝”字样的针线包。它在到处都是枪炮的展厅文物中,显得有些“另类”。可就是这小小的针线包却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12.png写有“革命的传家宝”字样的针线包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除了不断进行野蛮地“扫荡”外,还从经济上对新四军进行封锁,企图制造严密的包围圈,困住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四军。由于敌人的摧残,春荒严重,新四军各部队粮食极为缺乏,战士们经常挨饿,有时甚至几天吃不上饭。此外,由于经常行军,战士们的鞋子更是成问题。苏北雨水多,道路泥泞,鞋子自然坏得快,战士们只能在行军途中打赤脚。好多战士的脚都被碎砖瓦砾割破了,发炎溃烂,十分痛苦。战士们忍着剧痛继续行军,但速度明显受到影响。此时,战士们的穿鞋问题便成了新四军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片13.png行军中的新四军


一天,涟水地区的新四军一支连队接到通知去领棉花,说是要做鞋。战士们听说“领棉花做鞋”,立刻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讶异。的确,没有线,没有布,光是一包泡泡瓤瓤的棉花,怎么做鞋呢?

战士们领到棉花后,连队立刻在一座古庙里召开了军人大会。指导员举起手中的“捻线陀”,陀上还缠着一些捻好的线,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行军、打仗、干庄稼活,都可以说是内行,现在要做鞋,那可真是‘赶鸭子上架’啦!”说着,他举起手中的“线陀”,很灵巧地转动一下,接着说道:“但是,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你们看,棉花能够搓成线,有线就能做成鞋,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大家有没有信心啊?”

“有信心!”

“保证学会!”

会场立刻活跃起来,大家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一个战士突然站起来,兴奋地对大家说:“我在家时学过做鞋,只要大家捻成线,织好帮,纳好鞋底,最后上底的活,我全包了。要是有愿意学的,我还可以带徒弟哩!”他的话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战士们对做鞋也更加有信心了。

晚饭过后,战士们立即忙活起来,有的修理从老乡那借来的捻线陀,有的自己动手做捻线陀。一个战士磨了两个光溜溜的新线陀,拿一个交给连长,说:“连长,你工作忙,这是给你准备的,你看磨得行吗?”连长拿过来看了看,赞许地点了点头。

自此以后,整个部队掀起了捻线做鞋的热潮。行军途中、操练空隙,稍有空闲,大家便放下枪拿起线陀,三五成群地在树荫下、田埂边捻起线来,一边捻还一边唱着:

线陀吐辘辘转,

棉花变成线,

除了战斗和训练,

一天捻上几两线。

捻成线,织成鞋,

又结实,又美观,

打仗行军都方便……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战士们就把领到的棉花都捻成了线。做鞋帮的战士将四寸铁丝做成钩针,织圆口鞋帮,织凉鞋帮,有的还俏皮地把线染上颜色织花鞋帮;纳鞋底的战士搜集同志们的破衣袜、烂袄头,大块的用来贴单鞋底,小块的和碎条用来编草鞋鞋底,他们随身携带针线包,得空就纳鞋底。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看到这情景,眯着眼睛瞅了瞅做好的鞋帮、鞋底,说:“新四军可真行!会打鬼子,会种地,还会做鞋,真是人民的好队伍啊!”

“鞋子做成了,鞋子做成了!”一个战士高高举起刚刚完工的第一双鞋,大家一下子全都围了上去。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成的宝贝鞋子,小战士神采飞扬地对大家说:“同志们,这鞋是我们亲手一针一针做成的,可不简单!我提议,把它叫做‘千针鞋’,好不好?”“千针鞋!”多么贴切的名字啊!同志们都赞成,从此,这名字便在新四军中叫开了。

穿上自己做的“千针鞋”,新四军战士们驰骋大江南北,纵横敌后战场,就更带劲了。“千针鞋”助力战士们稳打稳扎、一路向前,直至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作者:石 冲
下一条 : 身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