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新四军苏浙军区第1纵队为了扫清障碍,打通苏南、皖南根据地之间的交通,在高淳地区发动了一场规模较大的进攻战役——东坝战役(亦称高淳战役)。
8月7日,纵队司令王必成部署战斗任务并作战前动员:1支队攻击社渚、梅渚(当时均属溧高县)之敌;2支队与第一军分区、溧高地方武装协同围歼东坝、漕塘、固城、下坝、定埠、漆桥、游子山之敌;3支队在宣当武装配合下,攻击狸头桥(狸桥)、慈溪、塔山之敌。
第一仗是东坝战斗。东坝地处高淳东部,是苏南与皖南抗日根据地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日伪在溧高地区的重要据点,驻有伪军独立第15旅胡冠军部和日军一部。7日午夜,第2支队第3营顺利攻克降福殿据点,歼灭伪保安中队和伪军1个连。但第2营在攻击濮阳公祠时受阻,该据点防御严密,设有水壕、铁丝网和多座碉堡。第2支队支队长张强生调集6挺重机枪支援其攻击战斗,并要求第2营首先用重机枪火力摧毁敌高碉堡。经过调整部署,8日晚16时再次发起强攻,最终用重机枪火力摧毁敌核心碉堡,全歼伪军一个营。第1营先后攻克东坝以固城、漕塘伪军据点,歼灭伪军2个连。
第二仗是狸头桥之战。狸头桥、塔山、韦村、郑村等地驻扎伪军第189团1000余人。7日晚,第3支队分三路进攻敌军。第1营在扫清狸头桥据点外围工事后,直插街心,攻占徐家祠堂,接着,又攻克镇上几个碉堡。第2营向更楼巷守敌发起攻击,全歼守敌2个连,并击退从水阳来援的伪军第188团。8日22时,第3支队在宣当人民抗日自卫总队配合下,向伪军第189团团部发起进攻。突击队员顶着用桌子和棉被制成的“土坦克”,冲过石板桥,攻入伪团部。经2小时激战,除伪团长逃跑外,全歼伪第189团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
第三仗是定埠战斗。8月7日,溧高县地方武装包围了定埠伪军据点。伪军依托坚固碉堡进行顽抗。第2支队闻讯后,政委吴咏湘率1个连携带迫击炮1 门、重机枪2挺和几挺轻机枪前来增援。在炮火打击下,伪军2个连投降。
第四仗是漆桥战斗。8月8日,苏南军分区特务营在群众的支援下,架浮桥攻入漆桥镇,分头攻打镇内各碉堡。在炮火掩护下,战士们把手榴弹绑在竹竿上伸进碉堡机枪口内爆炸。此战歼伪军2个连。
第五仗是游山战斗。伪军游山据点居高临下,三面峭壁,一面斜坡,易守难攻。苏浙军区第1分区独立第1、第3团连攻两日不下。9日,第2支队主力赶来增援。炮火连以炮火击中伪军据点,压制其火力,再兵分三路发起强攻。同时利用被俘的伪营长喊话,展开政治攻势。此战,除伪连长率小股敌人逃跑外,余敌全部投降。
与此同时,第1支队在右翼也成功攻克梅渚、社渚等据点。
东坝战役3天连打5仗,共摧毁日伪军据点24处,歼日伪军1800余人,解放了苏皖边区多个市镇,成为苏南对日战略反攻的第一个战役,为后续的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