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军民齐心换新天 -- 扬州解放纪实
 
来源 :  09:08:03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盘踞在扬州运河沿线的国民党军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声威震慑下,成为惊弓之鸟。解放军苏北军区第二军分区领导地方武装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扬州境内各区域逐步解放。

 

扬州全境的解放

 

  1948年下半年,扬州境内宝应、高邮、江都等地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仪征等地属江淮第一行政区。19492月,仪扬县改称仪征县,划归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由华中二地委、二专署领导。扬州各地的党政军民根据上级指示,挺进敌占区,全面收复阵地,逐步解放扬州全境。

  氾水镇位于高邮、宝应之间的运河线上,是宝应的首镇,南面的门户,战略位置显要。国民党在此驻有重兵,是解放宝应县最大的障碍。1948929,苏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六团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作战方案:一营攻打镇北城隍庙内的敌军,三营攻打镇南独立大院内的敌军,二营为预备队;宝应独立团、高邮独立团担任警戒,阻击增援之敌。午夜时分,进攻部队发起攻击。一营两次突击强攻失败,情急之下,二连一班班长王德富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弹雨,连续三次冲向敌人炮楼,搁放炸药包,第三次终于成功,将炮楼炸开一个大洞。突击排冲进爆破口,占领炮楼。敌营长及部下乖乖举手缴枪,当了俘虏。三营攻进镇南的独立大院,1个连敌军全部被俘。氾水镇解放。该战斗,毙伤敌400多人,缴获机枪26挺,为解放宝应全县扫除了障碍。

  高邮临泽镇处于高、宝、兴3县结合部,是控制高邮县临东、临南、临北地区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军在运河北岸筑起高大土围,四周有壕沟、鹿砦、铁丝网,并有明暗碉堡十多座。为配合淮海战役,第二军分区决定全歼临泽守敌。指挥部设在临泽镇附近的韩庄,军分区司令员吴光明、政委韦永义亲临指挥。1948117,六团包围了敌据点。国民党军队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孤守待援。8日上午,兴化国民党军队出援临泽,进入高邮地界时,即遭高邮独立团的迎头痛击。中午前,驻兴化国民党军队再次出援临泽,行至临泽东面的泰山庙附近,再次遭到高邮独立团一部和特务营阻击。下午2时许,分区六团抽出两个连参加打击援敌。下午3时,援敌被打垮。临泽的敌人企图向东突围,与兴化援敌会合,阻击部队以猛烈的火力封锁住前沿阵地,打得敌人缩回了据点。下午4点,指挥所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各营指战员从四面向敌据点发起猛攻,打垮了反扑的敌人。残敌被压到土围西北角的大碉堡里。下午5点多钟,六团向残敌发起最后攻击,火烧碉堡,敌营长率部缴械投降。这次战斗共歼敌1500多人,缴获各种火炮5门,轻重机枪27挺,长短枪200多支。临泽镇解放后,高、宝、兴3县连成一片。

  淮安淮阴解放后,国民党第四军大批南逃。129日下午,宝应县短枪队配合联防队于八浅截击其尾部,同时迫使驻城敌军第一四七旅一部及县保安队随同撤离。5时许,解放军抵达北门,分两路,由西、北两门入城。

  由于宝应、兴化相继解放,三垛、界首之敌也先后撤走,高邮城守敌五十一师及四十一师共4个团,四面楚歌。高邮县委和城区区委发动政治攻势,利用关系进入城内,与地下党员进行联系,夜间散传单、贴标语、掷手榴弹,敌军惶恐不安,终于支撑不住,于118日夜仓惶南逃。19日,华中第二军分区部队入城,高邮遂告解放。

  仙女庙镇是扬(州)靖(江)、扬(州)泰(州)公路的会合点,是通向两淮的门户。解放前夕,国民党驻军系泰州丁作宾(国民党泰县县长)的保安队和江都县地方保安队。120拂晓,江都独立团八连从邵伯向仙女庙攻击前进。沿途抢掠的敌军,稍事抵抗后即龟缩仙女庙。晚9时许,八连突击仙女庙街东北,并由东边向河南进军。经过反复冲击,加之七连加入配合行动,敌人闻风丧胆,以为解放大军已到,于是炸坏江家桥,沿公路向扬州方向溃逃。123日晨,仙女区队江防大队1个连进驻仙女庙。上午9时许,在禹王宫召开群众大会,由邗东县民主政府县长施光前宣布仙女庙解放。

  扬州城解放前夕,国民党华中“剿总”第一绥靖区在扬州、瓜洲、六圩等处加强了军事设施,妄图作垂死挣扎。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苏北大部城镇,使驻守扬州的敌军处于三面受围、一面背水的境地。国民党军在慌忙撤退前,四处大抓壮丁,逼群众用黄金赎回,并向扬州商会勒索500根金条。124日夜,驻扬州敌军弃城南逃。扬州城宣告解放。

  125日上午10,华中第二军分区五团、六团等部组成的先头部队,从扬州南门和新北门入城。工人和学生代表近200人,手持彩色小旗,敲锣打鼓,分头热烈欢迎。中午时分,扬州13个城门大开,城乡军民自由出入。

  渡江战役前,仪征县城真州镇仍为国民党军队盘踞。城内驻有敌第四军五十九师一七六团和县保安团。4月上旬,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六军一部进入仪征地区,担任解放仪征县城的任务。部队首先占领胥浦黄家坟。47日夜,发起攻城战。两个营部署在南门,东、西两面佯攻。解放军突破北门,一举攻克县城。次日,攻克泗源沟。此战,俘国民党第四军两个连及保安团两个营800多人,还抓获国民党仪征县县长。

  为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国民党军队在江北沿江地带设立了许多堡垒,其中水陆交通咽喉要道施桥镇、三江营、十二圩等处派有重兵把守,同时不断派飞机对沿江城镇进行轰炸扫射袭扰,负隅顽抗。

     194947,苏北军区警备七旅发出命令,向扬(州)镇(江)水陆交通咽喉要道施桥镇发起进攻。二十一团一营与三营从北面攻击,十九团二营阻击六圩南援之敌,十九团团部率部队从施桥西南主攻。处于四面包围之中的施桥之敌,如被困之兽,拼命向南突破。二营战士勇敢、沉着,先以猛烈的火力堵击,继以刺刀与敌人展开拼搏。正杀得难分难解时,二十一团和十九团的援军及时赶到,一鼓作气全歼施桥之敌。施桥战斗共击毙敌军400余人,生俘敌副营长等370多人。战斗中,二十一团团长成建军等30余人壮烈牺牲。

  三江营地势险要,扼大运河入长江的咽喉,敌二十三师一二一团二营盘踞该地。他们纠合江都河南地区的自卫队共500余人,妄图阻挠我大军过江。人民解放军二十军六十师一七九团奉命解放三江营。49日凌晨,解放军炸开鹿砦,遭到敌密集的火力杀伤。战士们奋勇杀敌,连续攻占6个地堡。5时许,部队炮兵开始攻击,山炮摧毁了敌人两个地堡,又击中敌营部;重迫击炮封锁了敌人的轮船码头,截断了敌人的退路;防坦克炮摧毁了黄家庄西北两个地堡。同时,解放军一七八团在西部的天伏洲配合,用山炮向三江营猛轰。起初敌舰还以炮火还击,激战半小时后,即向镇江逃跑,三江营守军全线动摇。610分,解放军发起总攻,7时攻占三江营,全歼敌守军500余人。

  国民党部队驻十二圩约1个团,在十二圩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从外围到里层,层层设防,依次为木桩、铁丝网、地雷、水壕,后面是碉堡、交通壕。417,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军第一○○师3个团向十二圩发起进攻,在炮火掩护下,挖交通壕接近敌人。20日,解放军发起冲锋,炮火炸飞了水桩铁丝网,炸爆了地雷,炸破了水壕。战士们用竹杠、门板、人梯爬上围墙。敌人在人民军队的凌厉攻势下溃败,部分敌人乘军舰逃往江南。21日凌晨,十二圩解放。

  当日晚7时,苏北军区警备七旅向六圩敌据点发起进攻。炮兵率先以炮火向敌据点猛烈轰击,接着十九团展开火力,至午夜12点,全部扫清外围障碍。就在十九团准备向敌核心工事发起攻击时,国民党军镇江炮台隔着长江,向六圩二十一团纵深阵地炮击,停泊在江面上的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十几艘舰艇也用机枪扫射解放军前沿阵地,并发射五颜六色的曳光弹,把夜空照得通明,给夜战制造麻烦。为压制敌人的猛烈炮火,第三野战军八兵团榴弹炮团和十九团组织了强大的炮火射向敌炮阵地和江面的敌舰。敌舰被击沉1艘,击伤2艘。敌火力终于被压了下去,再也无法抵抗,纷纷抱头鼠窜。主攻据点的十九团一、二营官兵乘机从东、西两面发起猛攻,占领了敌人工事,把一面绣有“胜利在望”的大旗插到了最高建筑物上。六圩一解放,警备七旅二十团全速向瓜洲进军。瓜洲守敌见解放军云集,慌忙于23日乘船逃命。解放军以炮火追击,瓜州镇顺利解放。六圩、瓜洲之战,全歼守敌5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46挺、长短枪及子弹若干。

  至此,沿江敌人的堡垒均为人民军队攻克,扬州全境获得解放。

  420日上午830,驻守在三江营及天伏洲的人民解放军第八兵团第二十军炮兵部队发现一艘军舰由东向西急驶而来。解放军向其鸣炮示警,该舰毫不理睬,继续西驶,并展开大幅米字型旗帜,以表明身份。这是英国重达1350吨的轻型护卫舰“紫石英”号,企图阻挠解放军渡江作战。9时半左右,当“紫石英”号向西强行冲过三江营解放军左翼炮位,进入三江营狭口和湾道后,受到了解放军炮火前后夹击。英舰舰长斯金勒少校命令向解放军阵地开炮,向北岸发射了30余发炮弹,致使6名解放军战士负伤。“紫石英”号也中弹30余发,舰体严重受创,正副舰长均负重伤。“紫石英”失去控制,在南岸玫瑰岛附近搁浅,挂出白旗。后来,“紫石英”号抢修后从淤泥中冲出,停在镇江附近江面。

  “紫石英”号在炮战时,通过无线电报告了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马登海军中将。马登派出拥有强大火力的军舰前往救援。他先命令重1850吨的驱逐舰“伴侣”号从南京赶来增援“紫石英”号。“伴侣”号于当天下午145分靠近“紫石英”号,企图拖带“紫石英”号,遭到驻新老洲的解放军炮火打击。“伴侣”号击毁解放军野炮2门,自己也严重受伤,弹痕累累,冲出火力网向东逃窜。421日晨,马登亲自率领重9750吨级巡洋舰“伦敦”号会同重1250吨护卫舰“黑天鹅”号从江阴向上游行驶,接近“紫石英”号时,遭到了解放军炮兵的猛烈轰击,受伤逃逸。“紫石英”号等待救援未成,于73O日晚趁客轮经过军舰驶往上海之际,尾随逃遁。

  英国海军在这次军事冲突中遭到重创。根据英国海军发表的英舰伤亡报告:共计死45人,失踪1人,伤93人。其中,“紫石英”号舰长斯金勒身亡,“伦敦”号舰长卡札勒负伤。“伦敦”号损失严重,舰身被打穿12个大洞。解放军在交火中也遭受损失,伤亡252人,其中第二十三军二○二团团长郑若波阵亡。

  “紫石英”号事件震惊了世界,成为当时国际、国内新闻报道的头条和评论的焦点。事件发生后,新华社发表《抗议英舰暴行》的社论,解放军总部发布《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驳斥英国首相艾德礼在英国议会中宣称“英国军舰有权进入中国长江”的谬论,强烈抗议英国军舰侵犯中国主权,炮击解放军阵地,造成人民解放军人员重大伤亡的罪行,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理由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并执行道歉和赔偿。这一事件标志着英国等列强在中国“炮舰”政策的结束,表明即将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捍卫国家主权坚如磐石的决心,中国人民忍受屈辱的外交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接管城市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194810月后,扬州市及各县城解放后相继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宝应未成立,由县总队担任城防工作),统一领导城市的接管工作。1949125,扬州解放,27日新建扬州市委、市政府。杜干全任书记兼市长,不久孙蔚民任市长。2月,华中二地委、二专署机关移驻扬州市,陈扬任书记,顾风、杜干全先后任专员。

  5月,华中二地委、二专署分别改称为中共扬州区地方委员会、苏北扬州行政区专员公署,陈扬任书记,杜干全任专员。扬州地委下辖六合、仪征、江都、高邮、宝应、兴化、溱潼(1949年5月撤销建制)等7个县委和扬州市市委。扬州专署下辖六合、仪征、江都、高邮、宝应、兴化、溱潼等7个县人民政府,其时,扬州市为苏北行署的直辖市,接受扬州专署督导。

  接管工作的第一步是肃清敌残余势力,建立民主革命新秩序。扬州城是国民党长期统治的中心,敌人在撤退前有计划有组织地布置特务潜伏和组织破坏活动。公安部门首先建立公安行政,接管城区区镇级伪政权,建立革命政权,废除伪保甲制度,并完成户口移交与调查。同时,积极开展反特工作,采取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的方针,破获盗匪特务案件15起,逮捕重要匪特76人,收缴了一批枪支弹药和各种证件。一个多月时间,反动党、团、特人员至公安部门自新登记有943人。公安部门还逮捕贩毒犯166人,集中教育处理。对旧军队溃散士兵、娼妓、吸毒者、流浪乞丐,成立相关机构,负责收容审查和教育改造。残余反动势力迅速瓦解,社会秩序逐步安定。

  在肃清敌残余势力的同时,各地积极进行城市接管工作。扬州市由于地下工作者发动各阶层开展护厂、护校斗争,故电厂、邮电局、机关、学校、名胜古迹等均保存完整。各地都认真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工厂迅速复工,商店、商贩绝大部分恢复营业。同时,各地建立以华中币为本位币的体系,禁止伪币流通(限半个月为流通时间)。银行挂牌定出统一比价,并积极筹发贷款给中小商贩。公营商店挂出招牌正式营业,收购物资,抛出筹码,对市场起了一定的领导作用。各地政府接管各级各类学校,先后将教会学校、私立学校收归公办,对中小学教师采取团结、教育的方针,并热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各地中小学都很快恢复教学。各地还迅速恢复了交通和邮政,增加和调整交通线,加速信件的传递,更加方便了群众的需要。

  接管城市的第二步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政府首先成立救济委员会,对城中缺粮断炊、缺医少药的贫民开展急赈和生产自救,组织劳力和半劳力劳动就业。为了繁荣商业,政府先后成立粮食、纱布、土产、百货、石油、医药、盐业等专业公司,加强市场管理,组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物资交流。为了发展交通,人民政府组织民力、财力修建桥梁、公路,改造城区,拓宽干道。为了保证农田的灌溉与船只行驶,政府组织民工对江堤和圩坝进行维修。当时春耕在即,春荒严重,沿江群众以芦笋、田螺度日。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生产自救,社会互济”的方针,要求做到“生产不荒一亩地,救济不饿死一个人”,组织灾民挖藕、挖药材、打柴、编织、种菜等。

  渡江战役支前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来,扬州地区最大最全面的一次支前。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淮海战役刚结束,华中二地委和专署即开始渡江战役支前的思想动员和物资准备。在思想发动工作中,提出了“一切为了大军渡江作战”、“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口号。广泛深入的思想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懂得渡江战役对于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性,激发出高昂的支前热情。尽管当时春荒严重,人民群众生活十分艰苦,但由于思想发动比较深入,广大干群纷纷响应号召,克服一切困难,积极投入支前运动。

  正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全力支持,才换来了人民解放事业的最终胜利。

(黄文明 徐皎皎 伟 撰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