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激昂悲壮谱战歌 何坤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整理)
来源 :  09:27:03
    在江苏如皋市场南乡老户庄的苍翠树丛中,一座纪念碑巍然矗立。碑的正面刻着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何坤烈士纪念碑”碑名。在中国革命低潮时,何坤带领红十四军奋战在苏中平原上,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激昂悲壮的战歌。
    何坤,原名何德晟,1898年9月25日出生,湖南永兴人。何坤秉性刚直,极富正义感。在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冲击下,他决意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以报效祖国。
    1925年,何坤考入黄埔军校预科。在军校,他积极参与校内政治活动,加入共产党人所掌握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受到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的直接教导,思想进步很快。1926年春,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吸收他为中共党员。预科学习期满,他被分配至南宁分校第一步兵队继续深造。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清党逆流波及南宁分校,何坤等左派学生被拘禁在校内。晚间,何坤乘看守人员不备,顺水沟涵洞爬出校外,随即化装成农民,辗转回到广州,找到党组织,后被派往广州西郊三水县石峡组织农民武装,准备起义。
    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何坤率石峡农民军突入市区,配合起义士兵、工人、赤卫队击溃国民党反动军队。13日,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反扑,起义失败,何坤在黄沙火车站遭围,弹尽被捕。当晚,率领难友成功越狱。
    1928年春,何坤回到家乡,协助当地苏维埃政府训练农民自卫队。不久,党组织派他赴沪宁地区工作。1930年初,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江苏省委将活动于苏中南通、海门,如皋、泰兴等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任命何坤为军长兼通海特委委员。2月10日,何坤化名李维森,偕张爱萍、何扬、宋奇等人,由地下党交通员护送,绕道泰兴口岸,于2月14日抵达如皋西南乡东燕庄,受到中共如皋县委、如泰工农红军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为加强红十四军的建设,何坤首先着手整编工作和军事训练,将通海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第一大队改编为第一支队,如泰工农红军改编为第二支队。下辖一、二、三大队(营)和特务连,并配备辎重、骑兵、炮兵三队。何坤兼第二支队队长,并亲自抓红军的军事训练。部队的军政素质提高了,战斗力增强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何坤便部署对敌据点的主动进攻,以扩大红军影响。3月中旬,何坤率领红军首战靖江县长安市。红军自如皋西乡戈家堡出发,迅速完成对长安市的包围。午夜,战斗打响,敌人自梦中惊醒,未加抵抗即行溃逃。位于长安市东的西来镇守敌慑于红军威势,龟缩据点,不敢出援。红军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并将据点及几家大地主所藏财物、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天色未明,红军迅即转移。这一仗,大长了红军的士气,扩大了红军在群众中的影响。3月23日,何坤又率二支队、赤卫军将如皋西乡大地主集中的大庄子——卢家庄团团包围,击毙敌人60余名。
    在连战皆捷的有利形势下,4月3日,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在如皋西南乡贲家巷召开了隆重的建军大会,通海特委代表张辛庄严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正式成立,公布了何坤主持起草的《告工农及一切劳苦群众书》,并检阅了主力红军和赤卫队。建军大会壮大了革命声势。会后,红军着手攻打横亘于如泰游击区与通海游击区之间的老户庄。
    老户庄驻有敌保卫团团部、县警察九分队和省保安队一个中队,深沟高垒,易守难攻。3月30日,红军深夜奇袭老户庄,未能攻下。4月16日上午,何坤率二支队及赤卫军,兵分三路再次攻打老户庄。守敌防卫火力甚猛,我军渡河进攻受阻。为抢在援敌到来之前解决战斗,何坤下令出动突击队,从东路强攻。眼看庄内守敌阵脚已乱,不料驻扎在吴窑的敌警察队从背后突袭而来,如皋、石庄、马坪、刘渡的敌援军亦已抵达。何坤身先士卒,用手提式机枪猛扫敌人,不幸左胸中弹。鉴于腹背受敌,红军只得撤出战斗。何坤在战士们的保护下,行至横埭,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32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