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当前所在位置:
凌云的真实人生
 徐佑永
来源 : 《党史资料与研究》2012年第1期 09:33:16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全国各地统一启动的中共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工作的过程中,笔者一次在南京参加党史资料征编座谈会时,从江苏省档案馆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吴江县有个叫凌云的人,1926年从震泽镇丝业公学接连四次秘密地给中共中央写信,不断报告情况,请示工作。这四封信的亲笔原件,三封保存在浙江省档案馆,一封保存在江苏省档案馆。这是一个十分珍贵的中共党史信息,它涉及到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在吴江的革命活动,对此,先前却从未掌握。那么,这个凌云究竟是谁?家住哪里?还健在吗?
    为了寻找这个凌云,我们东奔西走,曾在松陵、铜罗等几个镇上确实找到过几个叫凌云的,但最后都一一否定。真象大海捞针一样,走了不少弯路。后来,我们调整思路,赴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反复查阅早期的大量档案和报刊资料,筛选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上海档案馆得到了一个重大发现,这就是1926年萧楚女给林育南亲笔信的影印件。萧楚女,192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早期青年运动的领导人,后在广州大屠杀中被杀害,为我党著名烈士。林育南,1921年7月入党,时任团中央委员、组织部长,曾领导上海五卅运动,后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当时萧楚女作为团中央委员、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特派宣传委员,到吴江来检查工作。萧在给林的信中称赞和介绍了震泽丝业公学陈味芝和横扇中心小学傅缉光。这是非常珍贵的早期党史资料,大家的惊喜之情可想而知。
    随即我们多次走访了陈味芝和震泽的同学、同事蔡元湛(曾任上海救济局律师、上海南市民众教育馆馆长),以及与震泽丝业公学联系密切的黄雅声、潘翔君等人,他们都和陈味芝共过事,很熟悉陈,说他是个国民党左派。但对他有否凌云的化名及中共党团的身份,均不知情。正在我们苦于如何查证凌云其人的时候,却意外地收到了来自浙江绍兴党史办的一封信,要求寻找凌云在震泽的活动情况。他们告知了中共党员凌云是1925年离开绍兴到震泽的。
  1984年10月,我们赶赴绍兴,在绍兴党史办的协助下,详细地了解凌云在绍兴的情况。1923年8月,凌云从上海大学附中转学来绍兴。在绍兴五中(即现在的绍兴市一中,当时浙江省立五师并入)师范讲习科学习。他担任了青年团绍兴学联总干事,并由他为主编,出版刊物《绍兴学生》。1924年,由他发起成立了绍兴学生联合会。他在绍兴还发起了震动杭州城的持续三个月的绍兴五中学潮。1925年9月,由中共上海区委特派员唐公宪(时任青年团杭州地方执委会委员长、浙江省学生联合会理事长)批准,陈味芝成为中共正式党员,参加中共绍兴特别支部甲组活动,并担任绍兴特支干事。当时绍兴特支内分两组:甲组有凌云等党员5人(代号“大学部”);乙组有王若真等团员4人(代号“中学部”)。9人中,男5人,女4人,其中6人是学生。中共绍兴特支直属中共上海区委领导。
  1925年11月,凌云离开绍兴回家乡吴江县震泽镇。凌云离绍后,党团组织对他十分关心牵挂,希望上级党组织能保持与他联系。对此,绍兴党史办王文全向我们出示了从上海档案馆复印的中共绍兴特支给中央的报告,共有三件。1925年11月23日,《团绍兴支部给团中央的报告——关于绍兴团及群众工作情况》中称:“绍兴工作很多,惜我们同学很少。我们一共九人,今有一同志凌云已离绍赴家乡,恐今年不复来绍,近日极力活动者只有一、二人。”(原件保存在上海市档案馆,下同)。1925年12月7日,《团绍兴支部给团中央的报告——与国民党县党部右派斗争情况及群众宣传工作情况》中说:“现有同志凌云已离绍而赴嘉兴之震泽,不知哪方有否西校设立?请速来函。倘该处无西校,不知凌云该属何校了,请速告知!”(西校,为中共党团组织的代号)。1926年12月17日,《绍兴党团扩大会议记录》中写道:“1.援助凌云回五中案,劝凌云留级回校……”
  在绍兴,我们走访了在五中与凌云同过学的陈振麟。他说,凌云1925年底离开绍兴回震泽后,1926年夏天又来过绍兴,是带了女朋友汤雪华一起来的,在他家(绍兴称“九梧山头老陈家”,后改为人民路186号)住过一段时间。陈振麟是大革命时期浙江省的著名党员,那时担任中共浙江丽水地委书记。他与凌云的关系极好,他知道凌云又名陈味芝。
  回江后,我们想方设法寻找陈味芝的亲属。很快就找到了他的表弟凌仁,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上海市闸北区政协委员。又找到了他的胞弟陈维勤,信奉天主教,在上海徐汇区土山湾天主教堂画宗教画。接着还找到了他的儿子陈正一,上海玻璃仪器制造厂工人。他们都介绍了有关陈味芝的一些情况。由此,我们终于在苏州娄门葛百妇巷20号边门见到了汤雪华,时年78岁,海门人,她与陈味芝是上海大学附中时的同学。她痛哭流涕地讲述了陈味芝的一生,陈被害那年结婚刚10年,她31岁,儿子3岁。
  凌云就是陈味芝,就此得到确认。而在吴江,大家对他知之甚少。即使今天,吴江本地的史书中对他一直缺乏全面的记载,县、镇志的人名录中也从未收录过。下面,笔者将自己所掌握的资料作一简述,试着还原凌云的真实人生。
  陈味芝,1902年出生,盛泽镇人。父亲陈习仲,为盛泽镇世家。陈家上几代为旧清官人,至陈习仲一代已彻底破产。其胞姐嫁给中国著名法律家陆鸿仪,民盟成员,解放初任最高人民法院委员兼高院民庭庭长。母亲,震泽镇人,为凌泰康丝行凌培卿(满清举人,辛亥革命时任吴江县教育科长)的第二个女儿。凌泰康丝行,是一家经营外销丝经的商号,创建于1902年,有四个海外驰名的辑里丝商标:金狮、银狮、金羊、银羊,商标使用了30余年。丝行在震泽镇砥空街48号内进,外面是同顺乾药店。由于陈习仲是纨绔子弟,染上鸦片,早早故世。他夫人带着两个儿子常年住在娘家。她心情忧郁,患了精神病,长期住苏州福音医院,抗战中病逝于该院。陈味芝与陈维勤从小居住在外祖父家里。陈维勤7岁那年被送上海教堂办的孤儿院,陈味芝一直住外婆家上学读书。
  1920年,陈味芝到上海闸北青云路弄内上海大学附中上学。在上大附中,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由上大校务长恽代英(时任团中央委员兼宣传部长、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部秘书)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8月,陈味芝由上大附中转学绍兴。1925年11月,凌云离开绍兴回家乡吴江县震泽镇。这个时间,除中共绍兴特支的报告能证实外,还可从“国民党吴江县第五区第八次会议记录”中找到佐证:“1925年12月13日下午4时30分,在震泽丝业公学召集会议,通过陈味芝由绍兴转入本区分部表格一件,选举陈出席县四大。临时提案:(乙)下次分部开会,陈味芝演讲。”
  国民党吴江县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26年1月1日在平望八慵园得真堂召开。出席者除各区分部代表外,江苏省党部特派代表宣传委员萧楚女出席并演讲。陈味芝是作为五区二分部代表出席的,他在大会上的题名录的名次为第19号。就是在这次大会上,他连提了五案:《党内党的训练和教育案》、《拥护国民政府案》、《申讨叛党党贼案》、《组织吴江县反帝国主义同盟案》、《组织非基督同盟案》。
  陈味芝在震泽一面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出现,一面抓紧秘密开展中共党团工作。他以震泽丝业公学为通讯处,仍化名凌云,接连四次写信给中共中央(代号“曾延”)。
  1925年12月23日《为吴江县民校开代表大会征求提案事》(民校,为中共党团同志称呼国民党的代号。)信上说:“责令从速发展组织,同意萧楚女意见,愿作工作。元旦日,我吴江县民校开全县代表大会,我作此地五区二分部出席代表。”
  1926年1月4日《吴江县国民党代表大会及震泽镇情况》中说:“元旦日,吴江县国民党在平望开代表大会,省部特派员姜长林、萧楚女均到场。我提议案5个,通过4个。”
  1926年1月17日《学生会成立和在吴江县活动》中说:“本校学生会已正式成立。今天校内开演讲会,这两天曾与横扇小学教员、民校同志傅缉光等作宣传谈话,结果尚好。在县代表会时,我提出组织非基督同盟案被否决,这是萧楚女先生亲自看见的。”
  1926年1月27日《吴江民校工作情况》中说:“奉廿二手示,及转来印刷物多件,均已收到。我的通讯处仍为丝校。”在信中还就发展党员、介绍组织关系、开展学生运动等问题作了请示,要中央不断通告。
    陈味芝在吴江还积极参与了《反对日本出兵满洲案》、《申讨段政府案》的提出,使之通过。他在震泽丝业公学积极组织举办云南起义纪念会(1925年12月25日),他在会上发表了演说。1926年冬,柳亚子在上海举办寒假训练班,陈味芝自吴江去沪与会,并摄影留念。在这段时间里,他继续在吴江县的报纸上发表文章,我们看到的就有:《劳动者快快团结起来吧》(1925年5月1日《新震泽》创刊号)、《要建设新中国,要组织起来》(1926年1月16日《新黎里》报第60期)、《学说被人信仰及反对的原因》(1926年1月16日《新黎里》报第三版)。文章语言犀利,旗帜鲜明,全力为革命鼓吹呐喊。
    当时设在上海的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十分重视吴江县的工作。中共早期著名党员侯绍裘、沈雁冰、陈望道、恽代英、杨贤江、董亦湘、邵力子、王一知等曾先后来吴江县演讲和活动。1926年初春,中共中央特派员萧楚女在给林育南的信中说:“震泽丝业公学陈味芝极力左倾,他在吴江全县民校大会上连提五案(如清党、反帝、训练及纪律、反基等),真如我们的同志一样。他认识秋人,请即去信秋人,叫他和他通讯。”信中的“秋人”,指张秋人,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青年团上海地方执委会书记,1928年被杀害,为我党的著名烈士。  
   1926年,鉴于陈味芝的家境困难,他曾不断向柳亚子求助,柳亚子也确实资助了他当时生活和学习的费用。这方面的情况,可从柳亚子当年6月14日、15日、7月28日、8月17日、24日致姜长林的6封信中,找到印证。(见柳亚子《书信辑录》第8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26年下半年,陈味芝返绍兴后,不久即投身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44军(军长叶开鑫)任少校宣传股长。从军队回来后,他先在吴江城内高家住了一些日子,旋即就去浒墅关竹青小学当教师。1933年至1936年,他在苏州宫巷1号办《舆论报》,在苏州玄妙观举办“反日委员会”,此时他家住柳巷。陈味芝口才极佳,到处演讲,散发传单。后《舆论报》被当局查封。
    抗战爆发,陈味芝与汤雪华到吴县田泾镇东港场,住唐永林、钱静梅家,后搬至太平桥杨港。陈味芝一边教书,一边组织队伍,教夜校,搞宣传。不久,在田泾组织起一支100多人的治安队,开展自卫保家乡的抗日斗争。
    1938年7月,陈味芝为了更好地加强队伍的正规训练,使这支队伍尽早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他向东太湖边的程万军部队提出了收编他的部队的要求。程万军原是国民党陆军第79军的一个连长,淞沪战役后逗留在东太湖一带,溃兵散卒不断聚集,组织起一支抗日义勇军。程万军自任司令,曹绍文为副司令,吴江人金鲁望任司令部秘书。(金是接王绍鏊函召,奉命回湖滨任程部秘书。)该部队共有5000多人,司令部设在吴溇。
    此时,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特科情报系统领导人丁秉成(陈显堂)带队来吴江开辟工作,争取改造地方武装。丁通过王绍鏊(同里人)的关系,与程万军部队的副司令曹绍文建立了联系,并与特科的外围组织“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在程部的内线倪子璜及金鲁望接头,将“武抗”成员林风安插在程部政训处任总干事。丁秉成等人以政训处的下属“青年服务团”为活动基点,发展“武抗”成员。
    同年8月,程万军派6支队司令何锡光来阳澄湖,收编陈味芝的部队。部队整编后,何锡光任司令,陈味芝任参谋长。这支游击队很快发展到200多人。
  随同何锡光前来阳澄湖的有一名副官叫胡肇汉,湖南岳阳人,原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班长,担任过江苏省第一区水上警官中队长、青浦县水巡队警长。此人十分阴险狡猾,嫌不被重用,一直虎视眈眈,伺机谋反,以攫取兵权。
  收编后几天,何锡光应太湖程万军密召,回横扇叶家港,临走时,把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参谋长陈味芝。此时,凶狠毒辣的胡肇汉觉得除掉陈味芝的机会来了。他带着几个心腹赶到湘城镇陈味芝驻地,缴了陈警卫队的枪械,不由分说将陈味芝捆绑起来,拖至阳澄湖边的一条船上。然后用扁担从头到脚直插在陈的背脊上,把他的双脚塞在一只缸甏中,把船摇到湖中心,以“种荷花”的极刑,把陈沉入湖中。陈味芝惨遭杀害,时年36岁。陈味芝遗体由当地农民钱琴梅、唐永林和医生阮仁杏帮助收尸埋葬。
  陈味芝被杀害后,胡肇汉连夜拉着这支队伍到田泾乡肖泾村,成立阳澄湖游击队,自封司令。
  两个月后,程万军在日军的胁迫下屈膝投降,由伪绥靖部收编。中央特科丁秉成和“武抗”成员迅速撤至庙港,与之关系中断。尔后,胡肇汉也将部队打出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的番号。忠义救国军作为一支国民党领导的敌后武装,成员十分复杂。在1939年以后,反共行为不断,特别是皖南事变以后,摩擦事件日益频繁,反映了国民党顽固派对抗战的消极态度。1941年6月,胡肇汉公开倒向国民党顽固派,带部队窜至横泾镇(今沙家浜镇),横行霸道,堵截攻击新四军,与新四军第6师谭震林部发生摩擦战斗,后侥幸逃脱。
  解放前夕,胡肇汉逃往台湾,随即又受国民党军统委派潜回上海。1950年9月被我苏州专署公安处捉拿归案,11月28日在苏州正法。胡肇汉的罪有应得,总算告慰了陈味芝的亡灵。笔者1984年曾在苏州专署公安处档案室查阅过胡肇汉的档案。在预审卷《江苏省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第二纵队》所属的“前进指挥所”中记着:“前进指挥所主任胡肇汉,支队司令王群,匪吴江支队司令归澄章等64名。”胡被捕后,写下详细坦白材料,其中“谋杀参谋长陈味芝,自立为王”一节,就约有2800字,内容与上述史料基本一致。
    60年代,当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公演后,人们众口一词地公认胡肇汉就是剧中“司令”胡传魁的原型。特别是当年参加过东路抗战的新四军老同志,几乎一致把胡传魁对号入座到胡肇汉的身上。其实,这只能算是一种巧合而已。
  以上是有关寻找凌云的来龙去脉以及还原凌云真实的一生,其中有些史料应该还是首次公开披露。今天特为他添上一笔,不仅是为了追思这位惨遭毒手的革命先驱,更是对我市早期中共党员活动史实的进一步补充和修订,同时也给吴江近现代人物录增补一名人士。
 
 
(作者单位:吴江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