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党史网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办的党史研究与宣教网站。本网站正在改版升级调试中,部分内容可能无法正常显示,敬请谅解!
四、绘就美丽江苏新画卷
来源 : 《中共江苏地方简史》 16:06:19

第十一章 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


四、绘就美丽江苏新画卷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提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项重点任务,希望江苏在“率先”“带头”“先行”内涵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标杆。2014 年视察江苏时,习近平明确将“环境美”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内涵和重大任务。201712 月,习近平又强调江苏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影响了江苏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

按照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要求,江苏省委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下大力气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20207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八次全会对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作出安排,提出把美丽江苏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整体规划系统推进,让江苏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建设美丽江苏,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筑牢美丽江苏的生态基底。为此,江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2012 年,江苏出台《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重点抓好包括深入开展污染减排、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大力改变农村环境面貌、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在内的6项重点工作。2015 年,出台《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将大气污染防治列入地方立法目录,将大气污染防治上升到法律层面,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保障资金投入,采取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和有计划削减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2016 年末,江苏正式启动“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即“263”专项行动计划:“两减”即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和减少落后化工产能;“六治”是重点治理太湖水环境、生活垃圾、黑臭水体、畜禽养殖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和环境隐患;“三提升”是指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提升环境监管执法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263”专项行动按照红线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的原则,将苏北生态保护网建设与海洋保护区、沿海重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了环保立法体系。

2017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结合江苏实际,江苏印发《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摸清土壤污染底数为基础,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严防新增土壤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坚实保障。同年,江苏集中开工个污染治理工程,分别是雾霾治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徐州资源枯竭型城市采煤塌陷地修复工程、无锡市土壤修复整治、徐州老工业区污染土地修复整治,不断在污染治理领域增加投资,增开项目。

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苏的生态状况逐步改善。“十三五”期间,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57275家,处置“僵尸企业”876家,钢铁、水泥等行业完成去产能任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分别下降约28.4%25.8%14%14.6%,碳排放强度降低2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以上,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81%,水环境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达86.5%,主要入江支流和入海河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力管控。全省林木覆盖率由22.5%提高到24%。太湖治理连续十三年实现“两个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数量居全国前列。

江苏依水而生、因水而兴,为充分彰显“水韵江苏”之美,江苏以江河湖海为脉络优化空间格局,系统谋划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地区的发展,在全省全面建立河湖长体系,聚焦河湖突出问题,坚持靶向施策,推进标本兼治。大力推进长江生态修复、全力打好河湖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坚决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开展长江生态专项治理。

20185月,江苏省委召开全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对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专题部署,全省开展沿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20195月,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签发第1号总河长令,组织开展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并对河湖违法围圩和违法建设问题专项整治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江苏还将水利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与“两违三乱”专项整治相结合,对全省河湖水库的违法违规占用情况进行全方位调查摸底,形成各区域重点河湖主要违法行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查找河湖“病因”。与此同时,坚持生态理念,有序推进退圩(渔)还湖、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等工程,修复河湖生态。省级开展生态河湖建设中期评估,发布《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地方标准,评选出10个生态样板河湖。在全国率先完成河湖管理范围的划定,并将划定成果纳入自然资源部门“一张图”系统,长达6.1万千米的管理范围线,成为守护727条骨干河道、137个重要湖泊、685座国管水库的“高压线”。建立河湖多层次、常态化、长系列的监测体系,努力构建河湖管控“一张图”“一张网”。实施“一河一策”、分类施策,全面推进河湖系统治理。

经过系统治理,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初战告捷,河湖健康恶化状况得到全面遏制,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总体为优。至2019年底,全省近70%的主要河流、近60%的省管湖泊生态状况评估达到优良水平。全省9个设区市建成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1个、省级水利风景区96个、水美乡镇212个、水美村庄1608个、生态清洁小流域96个。设区市和太湖流域县级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消除黑臭水体目标。2015年以来,全省农村河道疏浚工程完成投资115亿元,疏浚土方12.15亿立方米,建成农村生态河道339条,农村河道面貌持续改善。省政府批复15个湖泊(湖区)的退圩还湖规划,规划新增湖泊自由水面500平方千米。东太湖、滆湖和白马湖等退圩还湖工程已实施,恢复水域面积100平方千米。太湖、滆湖网围养殖已全部退出,全省重点湖泊网围养殖面积实现负增长。国务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6次考核全部优秀,连续3次全国第一。全省97个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达标建设,80%的市县实现“多源”供水或建成应急备用水源。2019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524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3%,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国家任务。

建设美丽乡村。2011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重点围绕项目建设、综合整治、长效管理“三大任务”,形成点上抓精品、线上抓提升、片上抓示范、区域抓推广、全省抓覆盖“五个层次”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之后的3年,累计投入了26亿元,在21个县(市、区)、217个建制镇、3200个行政村开展连片整治工作,全省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82套、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4300公里,累计减排COD1.11万吨、氨氮762吨,近1000万农民群众直接受益。新建农村村内道路近6万公里,改厕200万户,河塘清淤6000多万方,村庄绿化900多万平方米,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2014年以后,省委、省政府重点抓好“四个建设、两个推动”,即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非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氮磷生态拦截工程;推动开展村庄绿化、立面出新、河道清淤、道路硬化等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动建立落实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长效运行管理制度。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

2018年,江苏制定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导向,围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汇聚资源,整合政策,强化措施,持续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2018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全面启动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截止2020年底,全省累计完成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有效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解危安居”。与此同时,加快镇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率先构建“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首批通过国家十部委的联合考核验收,基本实现了建制镇垃圾中转站、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全覆盖。启动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建成省级美丽宜居村庄超过1000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超过1万个,29个村庄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江苏创新探索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全省已公布了三批共136个试点村庄,首批试点村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第二批试点村庄项目进入深入实施阶段,第三批试点村庄已陆续实施。

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发展战略思路的指引下,江苏大力倡导循环经济、稳步推进绿色工业、积极发展绿色农业,逐渐摸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推进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产发展体系构建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让绿色发展惠及全民。

2013 年,出台《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到2015 年,江苏节能环保产业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00 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重点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节能、环保设备和产品总体技术保持国内领先,部分节能装备以及水处理、大气治理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15 4月,《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草案)》鼓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要求各级政府完善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鼓励和推广利用餐厨废弃物提取油脂、制备沼气等技术。

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江苏广泛开展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活动。通过创建生态示范区,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创建园林城市。引导有条件的镇、村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同时,积极开展生态市建设试点。实行公交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绿色出行。倡导推广绿色消费。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践行简约生活的理念。开展建筑节能试点工作。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节能标准,健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机制。同时,积极整治环境污染,鼓励居民少产生垃圾,实施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和回收体系建设,推进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就地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强化对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的环境监管。严惩乱燃放烟花爆竹和燃烧秸秆的行为。减少香烟消耗量。减少办公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营造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的办公环境。

随着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方面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江苏城乡生态面貌显著改善,逐步形成了“宜居、宜游、宜业”的绿色新江苏。



作者: